血小板减少
作者 | 李文朝
单位 | 贺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前 言
疟疾是一种媒介传播的疾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随着我国针对疟疾开展了广泛的防治和科研工作,国内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同时近年来随着赴外地务工、旅游等人员的增多,境外输入性病例也不断增加。
若疟疾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救治,病死率极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经过
患者梁某,男,57岁,因“发热4天”急诊平车推送入院。患者自诉4天前从南美洲巴西回国后出现发热,体温达40℃,无寒战及抽搐,无头痛及呕吐。
曾到当地诊所治疗后未见好转,仍有反复发热来我院就诊,予吸氧、输液等对症处理,考虑发热原因不明确,且合并感染性休克表现,有加强监护及治疗指征,经家属同意急诊科拟“感染性休克”收入ICU治疗,随后医生开相应检验申请单。
在审核该患者的BC-6900血常规结果时显示危急值:血小板为14×109,遂立即按照我院危急值报告流程,查看标本信息是否吻合,标本是否有凝集等,确认无误后再次复查标本,结果显示血小板依然很低。
同时观察了仪器散点图的信息,白细胞信息提示有原始细胞、核左移、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信息提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减少(见图1)。
图1 BC-6900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
显然仪器血小板直方图提示信息与结果相符,但白细胞散点图的一团异常粒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见图2)。
图2 WBC散点图的异常粒子团
同时仪器提供的研究参数红细胞感染指数显示为1.73×109(见图3),似乎提示着这个血小板减少的“特殊性”。
图3 BC-6900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研究参数
遂立即推片复查,镜下所示:血小板数量极少,与仪器结果吻合;令人惊讶的是镜下发现大量的疟原虫(见图4)。
图4 疟原虫环状体和大滋养体
于是立即打电话跟临床医生沟通,共同找出了患者感染性休克及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随后医生立即将情况上报市疾控中心,并给予青蒿琥酯及输注血小板等治疗并隔离,患者5天后康复出院,随诊后无复发。
案例分析
疟疾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随着国家对疟疾防治力度的加大,疟疾患者逐年减少,主要以输入性病例为主[1]。
若临床对疟疾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及感染性休克了解不多,容易引起误诊及治疗不当,本案例中患者感染性休克及血小板减少考虑为疟原虫感染引起。
疟疾所致血小板减少可能原因为:
1.疟疾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在脾脏内破坏过多[2];
2.疟原虫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血小板抗体(PAIgG),血小板与PAIgG结合后通过Fc受体被巨噬细胞吞噬[3]。
现今很多五分类仪器的DIFF通道中都有WBC散点图,里面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识别异常的散点图有助于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的解读。
在该患者的散点图中,异常粒子团位于中性粒细胞的区域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区域之间,这与我们平时工作常遇到的异常散点图有所不同。
该团异常粒子究竟是什么?疟原虫虫体、感染的红细胞、对感染产生反应的白细胞、还是其他?
有研究者揭开了该异常粒子为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4]。当红细胞内有疟原虫存在时,红细胞膜蛋白与膜骨架会发生改变[5],另外疟原虫具有大量的功能性蛋白使得疟原虫吸附携氧红细胞使红细胞变得僵硬[6],从而导致白细胞溶血剂不能溶解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在BC-6900仪器提供的研究参数中红细胞感染指数也因此计算得来。
通过识别异常散点图,推片镜检,从而找出了本案例的病因疟原虫感染,最终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康复出院。
总 结
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血细胞分析仪器的WBC散点图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分析散点图时应注意与正常散点图比较,观察各个细胞群区域的大小、密度、颜色深浅,特别要注意除正常细胞群以外区域有无细胞群出现,结合仪器细胞参数、报警提示等综合分析。
做为一名医学检验人员,要不断的适应检验技术的更新迭代,掌握好血细胞分析仪器所提供的散点图信息,加强形态学的辨识能力等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专家点评:检验分析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是时代所趋,做为一名检验人员应充分利用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掌握好血细胞分析仪器的异常结果报警信息、异常散点图信息等技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减少漏诊、误诊。
点评专家:莫武宁,主任技师,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林康明,黎军,韦树娇,张伟尉,冯向阳,燕慧,韦海艳,杨益超.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及防控策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03):315-318.
[2]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254.
[3]孔海波.疟疾引起的免疫介导血小板减少[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4(02):106-107.
[4]钱程.一个离群点引发的思考——迈瑞血细胞分析仪疟原虫感染检测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2,1(01):59-63+24.
[5]卢义钦,刘俊凡.入侵疟原虫与红细胞膜的相互作用[J].生命的学,2006(06):532-535.
[6]MaierA G , Rug M , O”Neill M T , et al. Exported Proteins Requiredfor Virulence and Rigidity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Infected HumanErythrocytes[J]. Cell, 2008, 134(1):0-61.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