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飞出大气层了吗视频 神舟十四号飞出大气层了吗

神舟十四号飞出大气层了吗?

没有,神舟十四号和目标太空站在轨运行高度约为400公里,而大气层的高度在1000公里以上。

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以及我们开始建造的中国空间站。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根据不同高度温度的变化,把大气层一共分为五层,包括对流层(10km左右),平流层(10-50km左右),中间层(50-85km左右),热层(80-800km左右),散逸层(800-2000km左右)。

延伸阅读

神舟十四号呆在太空多久?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呆了183天。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随着三名航天员安全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顺利结束,飞行乘组在轨182.39天。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神舟十四号怎么返航?

神舟十四号飞船返航,需要经历4个阶段。

  一是制动飞行阶段。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最后一圈时,地面测控部门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随即调整姿态,发动机点火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二是自由滑行阶段。飞船以无动力飞行状态自由下降。当高度降至距离地面140公里处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返回舱继续下降。

  三是再入大气层阶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在飞船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使飞船在240秒内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距离地球约40公里处,黑障消失,地面测控部门重新捕获飞船。

  四是着陆阶段。当返回舱距离地球约10公里时,伞舱盖打开,并连续完成拉开引导伞、减速伞、主伞等动作。在距离地面1.2米时,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使飞船以每秒1至2米的速度着陆。

神舟十四号空间有多大?

空间将近14立方米。

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开始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第一次舱外之旅。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从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出舱不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是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舱的。相较于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内部空间更大,有将近14立方米,舱门也更加宽敞。

神舟十四号在轨要经历什么?

神舟十四号已经带着三名航天员返回地面。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神舟飞船要经历关键的四步

  第一步是进行轨返分离和返回制动。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神舟飞船要完成一系列动作。首先是第一次调姿,飞船相对前进方向逆时针转90°,变成横向飞行状态,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紧接着第二次调姿,剩下的两舱组合体继续逆时针转90°,和初始状态相比等于掉了个头,变成了推进舱在前面,返回舱在后面,同时飞行姿态也从水平飞行变成了有一个仰角。随后,推进舱发动机点火,进行返回制动,飞船开始减速,进入到返回轨道。

  第二步是推返分离,在距离地面145公里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独自回家,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左右,再入大气层。随着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周围被火焰包围,看上去像一团火球。这期间还会经历5分钟左右的黑障区。

  第三步是开伞。在距离地面10公里处,这时,空气已经足够稠密,1200平方米的大伞打开,带着飞船返回舱继续减速。

  最后第四步,在距离地面还有1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最后给飞船一个向上的力,飞船安全落地。

神舟十四号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神舟十四号延续了以往神舟飞船的三舱构型,也就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构成。

轨道舱的主要作用就是它配置了很多交会对接的敏感器,是负责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的,同时也提供了航天员独立飞行期间在轨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位于飞船中间的舱段就是返回舱了,它是唯一一个将返回地面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飞船的控制计算机,各种通信设备都主要集中在返回舱,航天员就是乘坐在这里往返天地。

飞船最下面的舱段叫做推进舱,这里装载着飞船的推进系统、电源、热控、测控等设备,为飞船提供能源、动力和通信保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