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嗜酸性粒细胞高,也许另有他因?)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临床病例
大约两个多月前的一天上午,有位刚入职不久的本单位职工拿着体检报告让我帮着看看。他的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2.8×10*9/L,比例为25%,明显高于正常,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以及肿瘤标记物等都基本正常。
 
询问得知,这位同事平素体健,无皮肤病和过敏史,无生吃鱼虾等不良嗜好,以往血常规检查从没发现过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现身体无任何不适,体重无改变,结合其他各项检查,基本可以排除皮肤病、过敏、寄生虫感染、肿瘤及血液病,那么,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究竟是什么引起的呢?
 
进一步询问得知,患者前不久曾因上呼吸道感染静点过三天头孢类抗生素,病情很快痊愈。我猜测患者目前嗜酸性粒细胞高很可能与此前输注头孢有关,于是叮嘱他两周后复查血常规。
两周后化验嗜酸性粒细胞为1.2×10*9/L,较前明显下降,一个月后再次复查,嗜酸性粒细胞为0.40×10*9/L,完全恢复正常。由此真相大白,原来这一切都是“头孢”惹的祸。
病例解读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正常参考范围为(0.05~0.5×10*9/L)。嗜酸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0.5×10*9/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由多种原因和多种疾病引起,统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临床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等)、寄生虫感染(如线虫病、吸虫病和绦虫病等)、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等等,
除此以外,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对氨水杨酸、磺胺、苯妥英钠和氯丙嗪等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就像本文中的这个病例,这一点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
事实上,药物因素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头孢类药物可以减少机体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清除并促进骨髓对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从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这种增高可以持续数周才恢复正常,
临床上,一看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我们往往将其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皮肤病等联想起来,殊不知,头孢等药物也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临床医生一定要对此有所了解和知晓,以避免误诊、误治。

往期热文推荐
1.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难题不能再拖了,亟需多部门支持!
2.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执行,3月2日前必须落实
3.村医监测体温敷衍了事被吊证、罚款,背后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4.别让拍照留痕伤了乡村医生的心
5.好消息,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啦!恢复不力将被问责!
6.防控还未结束,公卫和家医签约任务又来,乡村医生哭了!
7.全国大督查开启,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查这些内容!
8.村医注意!四月份警惕农村这些常见疾病!
9.不能输液,基层医生要找新出路了!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010-58302828-6872或者2631749594@qq.com。

微信号:zgsqys-cyzj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