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吟岁寒三友的诗句?
《题徐参议画轴三首·岁寒三友》
年代:宋作者:王炎玉色高人之洁,虬髭烈士之刚。
可与此群鼎立,偃然傲睨冰霜。
《岁寒三友图》
年代:宋作者:张元干苍官森古鬣,此君挺刚节。
中有调鼎姿,独立傲霜雪。
《和岁寒三友亭》
年代:宋作者:赵希逢春来到处富群英,浮浪应无实副名。
独有岁寒三冷友,凌霜傲雪伴诗盟。
延伸阅读
为什么中国人把梅花和松,竹一起誉为岁寒三友?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 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竹子与松树和梅花并称“岁寒三友”这“岁寒三友”各有千秋:松树“四季常青”;梅花“傲雪挺立”;竹子“宁折不屈”。我爱“岁寒三友”但更爱它们那高尚的品德。
岁寒三友图什么植物出现最多?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梅、竹三种植物,如果我们要画一副岁寒三友图,那么自然不能少了它们中的任意一个。这三种植物都是能经受住寒冬考验的,松和竹即使在严寒的冬天里也不会枯萎凋谢,而梅花的花期更是就在这寒冬之中。
岁寒三友图指的是什么?
答,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三种植物。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出自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
近代画岁寒三友的画家都有谁?
《郑曼青画岁寒三友图》是现代画家郑曼青所创作,此幅绘松、竹、梅于一画面,俗称「岁寒三友」,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毅的精神,完成于己酉年(1969),为其客居纽约时所作。
郑曼青(西元1902-1975年),号玉井山人,浙江永嘉人。曾为上海美专教授,擅国画、书法、诗文,兼善医术及拳术。作品以花卉为主,笔墨浑厚俊逸,间作山水,落笔草草而生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