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滑铁卢战役后期,拿破仑的援军始终都没有赶来?
拿破仑自己对科兰库尔说:是由于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他的话是比较符合实情的,但也是侧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 试着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有如下原因: 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国复辟王朝没落的一大罪人。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延伸阅读
世界》里雨果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地写滑铁卢战役?
在雨果迫切地想要通过文学展现时代风貌之外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滑铁卢之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吸引了他,并且这个特点正与《悲惨世界》所呈现的世界观互相辉映。
这便是:无常。滑铁卢之战,在雨果看来并无令人信服的胜者。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堪称完美,然而胜败命运系于炮兵,炮兵命运则系于天气。如果当时能有更便于行军作战的天气,那么被击败的将会是威灵顿,而滑铁卢也将会成为拿破仑野心浓墨重彩的决定性一笔。可惜当天气预报说有雨的时候,并没有淮左江郎从天助阵。错失天气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拿破仑还有可能在布吕歇尔到来之前打跪威灵顿。即使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至少在之后还可以完成一次体面的撤退。然而并没有。某些吃饱了没事干的波拿巴分子,一不能控制天气,二没有虐死威灵顿,三不能胜任战略转移,还有什么好说的? 威灵顿的胜利,是二流军事家打赢一流军事天才的胜利,是充满迷雾、匪夷所思的胜利,是天命无常的胜利,所以雨果将荣誉归于挨打要站稳的康布罗纳,并心情极为复杂地写道: 谁是胜利者?是威灵顿吗?不是。如果没有布吕歇尔,他早已败了。是布吕歇尔吗?不是。如果没有威灵顿打头阵,布吕歇尔也收拾不了残局。笼罩着波拿巴的无常命运,同样也在《悲惨世界》中其他人物的头上徘徊。与此对应的,则是各人面对无常时的态度。
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是谁?
先说结论,在滑铁卢战役中,打破拿破仑的是惠灵顿1807年四月份,在比利时南部的滑铁卢一代拿破仑率领七万法军和惠灵顿率领的12万联军进行了关键性的决战。
慧玲钉率领由英军,奥地利军队,普鲁士军队,沙皇俄国军队组成的联军打败了法军。
滑铁卢战役有何标志性意义?
滑铁卢战役的失利代表法国自大革命以来二十多年对外战争的结束,作为战败国法国与反法联盟签定了《维也纳和约》,多年来对外扩张所获得的领土全部丧失,领土范围被限制在革命前的本土范围内,同时丧失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后来法国还参加了”神圣同盟”和”五国同盟”.总体来说法国没有被过分削弱,仍然保持了欧洲大国的基本地位,但是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也不再具有与英国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实力,这是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和最好体现,即保持欧洲大陆若干大国之间的基本均势,避免出现实力对比的失衡,以保证英国对欧洲大陆事务干涉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便有效控制欧洲,维护欧洲和世界霸权.
滑铁卢战役的结果不仅在军事意义上重大,而且对金融界的影响同样深远。如果拿破仑的大军胜利,则法国就会成为欧洲的主宰,英国公债的价格就将大跌;相反,如果拿破仑大败,则英国主导欧洲,英国公债就会大涨特涨。
滑铁卢战役中是谁打败了拿破仑?
阿瑟·韦尔斯利。
阿瑟·韦尔斯利,第一代惠灵顿公爵(英语:Arthur Wellesley, 1st Duke of Wellington;1769年5月1日—1852年9月14日),人称铁公爵,他是历代惠灵顿公爵的始祖,平日里提到的“惠灵顿公爵”一般都指他。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国陆军将领,第21位英国首相,英国出将入相第一人。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政治领导人物之一。
最初于印度军中发迹,西班牙半岛战争时期建立战功,并在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中分享胜利。
最终成为英国陆军元帅,且还被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汉诺威王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和尼德兰王国七国授予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八国元帅军衔者,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称他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
扩展资料:
滑铁卢战役的胜败一刻:
1815年6月18日下午七时,会战的高潮到来。普军在普朗努瓦集结了兵力,并威胁着拿破仑的退却线。拿破仑手中现在唯一的预备队是老近卫军。
他派其中两个营去驱逐普朗努瓦的普军,而把八个营交给内伊作最后挣扎,以突破威灵顿的防线。但内伊不去扩大拉海圣已被撕开的口子,而是率领编为两支密集纵队的近卫军进一步向左,攻击英军近卫步兵据守的防区。
尽管在法军炮火袭击下,英军步兵伤亡惨重,但他们依旧岿然屹立。他们沉着应战,待敌进入二十码以内时,山坡上传来威灵顿清脆的声音:“近卫军,起立!准备战斗!”
突然弹雨迸发,给敌以迎头痛击,法军近卫军顿时溃不成军,落荒而逃。拿破仑手里最后的一点预备队也打光了,这也是他最后的一笔赌注。
当近卫军的这场进攻渐惭化作流水东逝时,落日也开始西沉。威灵顿发出号令全线反击。虽然他自己的部队绝大部分精疲力竭难以继续作战,但普军却热切地承担起追歼逃敌的任务。
拿破仑的军队放弃了战斗,拿破仑本人也于晚上九时骑马撤离了战场,翌日清晨五时到达热纳普,三天后宣布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