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黑陶文化指的是那个时代,以及她的特点?
黑陶文化时期又称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600年的黑陶文化主要出现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的华夏文明发祥地中国母亲河——黄河的中游。公元前2600年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帝炎帝部落争霸时期。(彩陶时期) 公元前2000年处于奴隶社会初期大禹治水及夏朝创立100年(青铜器时期)黑陶时期就成为了连接彩陶和青铜器的重要历史时期。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的发展,也先后人展示了制陶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特点
黑陶是驰名中外的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由于快 轮 制 陶和封窑技术得 到 普 遍 采 用,因而具有黑(乌黑如漆的色彩)、薄(器壁很薄)、光(具有平滑的光泽)、纽(造型上具有鼻、耳、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硬如瓷” 等特点,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不同色泽,刻花精细,造型优美,有极强的表现力。
延伸阅读
那什么“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是指什么?
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考古学名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均发现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即于陶胚表面,施以红、黑色颜料绘制的动植物象生花纹或几何花纹。烧成后,附于器表,不易脱落,故称彩陶。亦有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的,然彩绘极易脱落。多成烧后彩绘陶。同样这也是母系氏族文化遗存最突出的地方。而黑陶文化同样的意思,是父系氏族这一时期文化遗存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也可以称龙山文化
黑陶文化结实吗?
黑陶文化很结实,不用担心
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黑陶的突出成就?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衰落之后,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出现了较多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的文化,所以称为”黑陶文化”。也叫做“龙山文化”
这里是黑陶文化发达的中心。
黑陶工艺具有黑 薄 光 扭四个特点。其造型丰富多样,并且品种繁多,在我国古代陶器工艺上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的造型在美观的同时也是出于适应生活实用的要求而考虑。体现了原始社会工艺制作者把适用于美观完美结合的设计思想。
不只是器型,器物各部的附件也是更丰富。不少器皿增加了器盖,有的盖可两用,把盖翻过来就可盛食物,做盘子用。有的盖还做成动物形的扭,更是别具匠心。
黑陶工艺的装饰,一般不用彩绘,大都朴质无华。但在轮制过程中,往往在器皿上形成凹凸的单线或复线轮纹,使人感到一种节奏美。
黑陶文化总结?
黑陶主要是采用的渗炭工艺再通过烧造的黑色陶器,是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龙山文化又分布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又被称为龙山时代。黑陶在龙山文化陶器中是较为精美的,主要陶胎较薄且紧密,亮度鲜明的黑色陶器。
黑陶名词解释?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
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