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路(苏州平江路儿时的记忆)

苏州平江路
“吴江通”连续两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近几年故乡苏州平江路,被开发成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不要说节假日,就是在平时,也都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到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面对这热闹的场景,儿时的记忆时时停留在自已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苏州平江路

 老灶头间的风景 
小时侯苏州的住户人家烧饭都有灶头间,我住的平江路第一条小巷,叫思婆巷(现改名建新巷)三号的殷家,就设置了约有四五个烧柴的大灶头,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大户人家。而那时租住的各家都有自用的灶间地盘。

建新巷
我家灶头间在里边比较大,除了灶头,后面紧临还有一间七、八平方可储放柴草的柴间,并连带一小天井。那时都烧稻草,偶尔也烧麦杆。

灶头
到了烧饭时间,大人就坐在灶膛前的小矮凳上,用火夹将点燃了的草把塞进炉膛,搁在左右两边高起的灰堆上。看着大火一会儿向上窜起,瞬间草结便成灰堆,为此要不断用火夹加进草把添火,还要不时爬空余灰留出空穴通气助火,乘势将柴草燃尽。

火夹
看或帮大人烧饭是一大乐事,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此时,依偎大人旁的我是感觉最最温馨的一刻。不一会小脸两颊被烤得通红通红,冻僵了的小手也就暖暖的,再也不用向手心呼气,或双手摩擦取暖。别以为那时我人还小,不光看,有时也会在旁学大人样,帮忙打一个4字草结,堆放在灶膛旁备用。

烧火
既然要烧柴,自然就想到了思婆桥下的平江河去买柴,这时经常会有乡下装满稻草的柴船在河中穿流摇过,非常方便。有时也有挑夫,肩挑一担稻柴在建新巷中叫卖,记得只有约三、四块钱一担。

思婆桥
就这样叫买进一些稻草堆放进柴间作储备,想不到这柴间是当时我们小孩玩捉迷藏,藏人的最好地方。好景不长,不知何时起这柴间被放进了一口白木棺材,小人看见顿时汗毛凛凛、吓势势的,从此我们再也不敢踏进这个地方玩了。
那时,灶头间的屋顶横梁上,往往还吊有一向下垂挂的木制挂勾(用树桠枝现做),夏秋之际可挂一剩饭的蓝子叫饭烧箕,因通风可防馊。

屋顶横梁上挂着的饭烧箕
或许,那时我人小调皮,发育初消化力却特别旺盛,下午三时肚子就饿了。这时就会用桠叉放下篮头,盛冷饭淘水吃,过饭的是现在想起还要流口水的粗盐渍渍的萝卜头,那足有半个乒乓球大,很下饭。现在这东西早已消失了,那时在后面濂溪坊白蚬桥酱粥店就能方便买到。实质是用一种洋红小萝卜腌制晒干而成的最便宜的吃粥小菜。它表面布满粗盐花、吃吃死咸,但却很过饭,实惠。

腌制的萝卜头
小时侯我还经常帮大人在白蚬桥酱粥店拷老酒、买吃粥小菜。有时还买过油氽果玉、红萝卜丝、春不老、半透明的长条甪直萝卜等等吃粥小菜。这夏天肚皮饿,扒冷饭吃,是我小时侯最难忘的一景!

颜文梁国际得奖油画《厨房》(1920年)
苏州老房子灶头间,曾在颜文梁大家描绘的得奖油画中重现过。1957年我去上海求学时,曾在我校大礼堂聆听过他的讲课。由此才第一次知道他的这张国际得奖油画名作。他画的故乡此景,在我儿时的苏州是几十年都保持不变的灶头间场景,看了特亲切、深刻。

平江路上的冰冻红枣汤
我的小学是在平江路的大儒小学,记得校门口河岸边,长有两棵高入云天大榆树,每天中午及下午放学时校门口的那两棵大树下,经常出现手挽竹篮买各种特色小吃的摊贩在吆喝。其中有卖脆梅的,将你挑中的脆梅往盛有甘草的盆中一滚,然后放在一张小方纸中递给你。这脆梅裹过甘草粉后,嚼在嘴里又甜又脆,美味十足。除此还有卖浸在糖水中的青梅,看着又引发你要吃。尤其黄梅刚过,天开始转热,看看也觉清凉。

平江路的大儒中心小学
另外,旁边还有挽篮头卖腌金花菜小吃的,有卖吃白相的震泽黑豆腐干的,一分一快。记得还有一种小方块的白豆腐干卖,比较便宜,但味道却同考究的开洋豆腐干差不多鲜美。
震泽黑豆腐干
开洋豆腐干

到了黄梅头上,或出梅遇上闷热天气,校门口还经常出现一副挑卖冰冻红枣汤的担子,挑担叫卖的是住在平江路钮家巷口桥不到,沿河一排矮房中的一个老头。因我上学或回家路上每每都要经过他家,有时是在校门口,也有就在平江路他家附近,我经常作成他生意。

苏州平江路
到了大伏天,此时你要是大汗淋漓,这时他向你递上一碗经冰块冰冻过的红枣汤,外加还要手甩装有薄荷水的小瓶,向碗中滴洒少许清凉到喉的薄荷汁让你喝。那喝下这样一碗清凉甘冽的红枣汤,暑气顿消,真是美不可言。

冰冻红枣汤
这是平江路上的一道独特的特色风味小吃,我想在当今热闹的平江路上,应当重新挖掘开发出来,供各方游人品尝!
这冰冻红枣汤的美味正因如此强烈,直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可惜去沪后,再也没吃到过。至今仍怀念着它,在我看来,上海大世界的荣福斋酸梅汤是根本不能比的。

红枣夹心糯米
以后,在沪不知何时起,饭桌上的冷盆菜碟中,新增了一盘冰镇的红枣夹心糯米出现,一时将食客带入一种新鲜不一样的味觉享受,很受欢迎,而我这时不禁就会想起儿时吃的冰冻红枣汤来!

建新巷中的叫卖小吃
每年到了盛夏的漫长暑假中,在大门口匠门间,我们几个小孩经常围在一起看小人书,这是从后面濂溪坊白蚬桥那里的书摊上,用一分钱一本租来的,记得还专挑画得好的看,看陈光益、颜梅华画的居多。看了一会,这时外面会有叫卖光明牌棒冰的声音飘进来。叫卖者斜挂一大木箱,有时敲击木箱盖发声,并叫喊棒冰、棒冰要哦……这是暑天降温每天盼望的最美妙时刻。
1光明牌棒冰
2卖冰棒

入秋,天稍转凉,下午经常会有一老人来卖喜蛋、混蛋及五香豆腐干。一阵阵的五香随风飘飞过来叫你寻香随去。

五香豆腐干
所谓喜蛋,即孵坊中坏死的种蛋,蛋中的胚胎基本小鸡成型,头、鸡毛都在,唯下部有半个未变化的蛋黄。吃时得先剥掉碎的蛋壳,然后将鸡头,小翅膀放入嘴中,边抿边嚼,细细品味……如觉淡可向摊主要点精盐,蘸着吃更是鲜美无比。

喜蛋
那时小孩是不准吃喜蛋的,只能吃混蛋。这“混”可能是外来语,指没有成功发育的废蛋,蛋白、蛋黄都巳混在一起了,这也可能是这种说法的一个由来。
记得殷夹里雇用的,拉主人黄包车的包车夫,瞎子阿四,最最喜欢该味小吃了。他从小看我长大,我经常骑在他肩上,带我玩。于此,这小孩不能吃喜蛋的规矩,对我有时也就网开一面了,否则我就讲不出个中的滋味了。

猪油拌菜饭
冬天到,中午回家正赶上吃猪油拌菜饭,这时母亲一定会附带准备好一碗白切羊糕,这又是从门口挑担上叫买进来的。当时人小,只管闷头吃,至于羊肉叫啥什么的一概不知道。这羊糕离了苏州就再也吃不到了。因为上海最有名的真如白切羊肉,放在熟食店的砧板上,外形无多差别,可它是淡的,须伴佐料蘸着吃,完全两码子事。

白切羊糕
后来才知道这街坊肩挑的羊糕,来自光福附近的藏书乡,每年要来苏州热闹一番。这羊糕连同临顿路醋坊桥附近混堂边的羊汤店,自我离开苏州,就同它暂时告别了几十年。但现在上海也有藏书人开的羊肉店了,不过话要说回来,其味远不及小辰光的味道。
随着西北风的劲吹,转眼就到年夜岁边。白天人们倦缩在大门对过向南的街沿石边晒太阳,不一会有卖盖头山芋,附带卖甜酒酿的摊子走来。

红皮黄芯山芋 
盖头山芋,个身不大,略显瘦长,最明显特色是红皮黄芯。是专门用来削皮生吃的山芋。因收藏于地窖,或因风干失去了一些水分,其本质淀粉变了。吃到嘴里,既脆又嫩,还特别甜,远比风干荸荠好吃得多,是冬天里的一种方便可得的廉价水果。现在却影踪全无。

以上所述之儿时小吃,如今很少看到,或许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她淡忘了,而我却要记下来分享给大家。

本文编辑:吴英
照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工部尚书周元理长啥样,三幅画像还原一个真实的黎里人
2、梦回水乡芦墟
3、那些剪莲心和鸡头的日子
4、王镜斋及其书画后代
5、母亲的传家宝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苏州平江路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