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工|粉碎“四人帮”是官僚集团的胜利
文革的结束是一个历史。然而,在决定改革开放的干部队伍中,急先锋邓大人强调:“跟随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绝对不能提上来,一个也不能提上来,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必须坚决撤下去。”这是毛的时代,坚决打击走资派的捍卫者的失败,是走资派翻身掌握对文革责任的追究权之后,用改革开放的主导权和改革成果的分配权,重新组建新官僚集团的胜利。
其实“跟随林彪、江青一伙”实际就是跟随毛泽东。如果邓提出的这个用人标准是正确和必要的的话,他们却采取了双重标准。文革后清查“三种人”时,对“恐怖的红八月”中骨干人物却大加保护,在改革开放以后大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因为他们是官僚的后代。对普通人,天朝下了一个文件,要求对文化革命的头头“记录在案”,还要求今后选拔领导干部和选派出国人员,必须看这些档案。为了落实这个文件,各单位对文革期间在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普遍的调查,对一些人限制使用,从而压制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事实上,改革开放的主导权决定改什么,不改什么。为了维护新官僚集团的利益,他们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这是高举毛的旗帜,在全面否定文革的同时,胜利者不仅继承了文革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而且还不得不运用毛的思想,打击异己,解放走资派,实现官僚集团的经济利益。
“四人帮”倒台,胜利者却也不敢扯下红旗,只得靠着毛的政治遗产,使得毛时代的官僚集团成为新权贵。结果是,在掌握了改革成果的分配权,使得改革成本的支付和改革收益的分享错位。毛时代的“为人民服务”变成“时间就是金钱”的剥削阶层,正真的劳动者付出的改革成本最高,分享的改革成果最少。不争的事实是,对改革成本支付较少的权贵集团却享受最多的改革成果。首先,权贵们抢占了一切有利的先机:诸如,忽悠老百姓上山下乡的时候,权贵子弟参加了人民子弟兵;老百姓务工务农的时候,权贵子弟被“推荐”上大学;老百姓四处巴结权贵找工作的时候,权贵子弟出国镀金,利用父兄的权力下海经商,成为改革开放后的富翁阶层,新权贵阶层。
结果是,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官员复职以后,没有记住产生文革的教训,却牢记了对造反派的仇恨。他们如同“还乡团”,除了对造反派进行无休止的报复以外,搞起特权和腐败来超过文革以前。 不同的是,文革前整个社会贫困,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财富更多了,特权和腐败有着更充裕的物质条件;文革前没有民间资本,改革以后有大老板,权力和金钱可以互相交换;文革前没有市场经济,有了市场经济以后,权力可以控制市场、操纵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那么毛的时代,毛为什么要打击走资派?在张国焘看来,毛泽东发起“文化大革命”绝不仅仅是(如外界所推测的)出于政治权力的考虑,他认为毛泽东此举还有着哲学上的思考。那么毛的哲学思考是什么?张国焘认为毛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政治能力,他认为作为一个农民社会主义者,毛泽东有一种对“平等”的渴望,一旦他发现自己建立的政权没有提供这些,甚至反而有走向反面的趋势时(也就是所谓的“变修”时),毛便想采取措施来达到目的。
毛死后,新官僚集团为了利益,对“平等”的思想,变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策,导致毛派起家“打土豪分田地”的“平等”思想,演变成玩弄权术。所以,粉碎“四人帮”是官僚集团的胜利。这种胜利是将所谓“改革”变成“经济革命”,思想“改革”就是高举毛的旗帜,继承毛的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