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比勒陀利亚一路向西,行驶约1个小时,就到了著名的人类摇篮。这里是非洲南方古猿的发掘地,是人类起源地之一,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
站在人类摇篮纪念馆室外的平台上,环眺四周,思古之幽油然而生。你的想象力让你戴上了一付虚拟现实的眼镜,回到二百多万年前的非洲原野,不用极目远望,就在你身边不远处,人类远祖中的普莱斯女士(这是69年前人类考古学家罗伯特为他发现的一个古猿头骨所命名的昵称)正在努力地采摘树上的野果;不远处,普莱斯先生正在仔细地打磨着一个石头工具;忽然间,又有一位就从你的身边旋风般而过,追逐前面的一个奔跑的羚羊而去…
继续挥洒着想象,终有一天,或许是因为另外一支古猿部落越来越多出现在周围,争夺这片地盘;或许是周边一带野果和动物越来越少,已经不能满足果腹之需;普莱斯的后代,或者后代的后代,终于启程出发,走出这片原野,走向未知的远方。
就在一个月前,南非艺术与文化部部长姆特特瓦站在这里说:“这里讲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历史,一个诞生的故事,一个迁徙的故事。人们跨越千山万水,在身后留下了遗物、足迹、纪念碑,铭志着他们的旅程。他们队伍日趋壮大,分作多个支流,演绎为一场多种语言、多种肤色和多种文化的普天欢庆。”
所有的人类均发源于非洲,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祖先走出非洲,走向亚洲、欧洲及美洲和澳洲,这就是人类起源单源之说。与此相对应的还有人类起源多源说。
?
暂且把人类起源单源还是多源的长期争论搁置一边,先跟随虚拟现实之镜来到100多年前的巴黎。这是1907年5月的一日,毕加索动身前往巴黎人类学博物馆。他原本打算去参观罗马式雕塑,进入博物馆后,他拐错了弯,进入一间非洲面具的陈列室,非洲原始艺术造型立刻对艺术大师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视觉冲击。这个拐错的弯,改变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走向。在这次与非洲艺术的邂逅之后不久,毕加索创作完成的《亚维农的少女》开辟了“立体主义”流派。这被称作艺术界的“非洲时刻”。
虚拟现实之镜再次切换场景,来到当下,来到中国北京的剧院,风行全球舞台的中英合作版的舞台剧《战马》正在上演。这出剧本是源自于英国,剧中最为重要的角色——战马却是在非洲制作完成,南非掌上乾坤木偶团艺术家参照马里传统木偶马的制作和表演方式,创造了栩栩如生的舞台战马,成为这出戏在全球大获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间或的恐怖袭击事件,人们很难听到这个西非国家的名字,很容易就忽略这个国家悠久的木偶传统,而木偶被称作“马里之魂”。原来木偶可以这样演,非洲再度激发了世界艺术的灵感。
走出非洲的不仅仅是人类的祖先。
“走出非洲”是人类的共同命题,不管是人类起源单源说还是多源说,一样的都会有走出元谋,走出周口店……,走出许许多多人类远祖的栖栖之地,走向远方,就在这行走之中,文明的火种得到延续,直至星火燎原。
?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掀开了人类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序幕,而就在1433年郑和客死于最后一次航海归程之后不久,明朝再度颁布了“尺板不能出海”严厉的海禁政策,郑和迈出步伐又被收了回来,把一派旷阔的海洋留给了欧洲后来者。明王朝的内敛与封闭,使得中华文明错失了一次全面参与塑造人类文明新时代,并且重新塑造自我的历史机遇,给这个古老文明带来的更为严重的恶果终要到400多年后的1840年才开始全面爆发。直令后人扼腕叹息。
人类摇篮纪念馆的展览中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历史并非循环往复,但历史自行其韵。一直在琢磨,这个“韵”究竟是什么?
终于悟出:韵,实则是人类的一路前行,是世世代代的薪火相传。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探险的历史,是在路上的历史。
让我们歌颂出发,歌颂人类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