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话》的《丑石》

《不会说话》的《丑石》

——“初识”贾平凹

“初识”贾平凹是从他的一篇散文《丑石》开始的。最初是被作家幽默、轻松的“语言”所吸引:那是一块地卧在作者家门前的石头,它不仅“不象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象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涣沙捶布”,而且“黑黝黝”的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伯父家盖房子,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奶奶想用它洗一台磨石,石匠看了摇头嫌它石质太细不可用。

一块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石头,居然能被“损”的如此不堪,还不带半个脏字,足见作者对文字和语言的驾驭功夫有多深厚有多娴熟。于是,从此以后对贾先生膜拜起来,对其作品必定要读!

《不会说话》是贾先生的另一篇散文。这篇散文最大的“看点”是,你根本没法安静、顺利的“看”下去,因为你会被自己不断的“扑哧、扑哧”声打断:

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着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

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但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后来想,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

有一年夏天,莫言要去新疆,路过西安要贾先生接站。因为之前没有见过莫言,于是贾先生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莫言’二字在火车站出口等。“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下午了,我迫不得已问一个人×××次列车到站了没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纸牌翻了过儿,说:‘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我不知道。’我才猛然醒悟到纸牌上写着莫言二字。”

瞧瞧这口才,连掩盖“恶习”和寻找“借口”的口吻,都透着那么的有文化,那么的“理直气壮”,郭德纲也不过如此了吧?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鬼才的贾平凹先生,不但至今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而且其做人为人之有涵养、有原则更为众人所称道。比如当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些患有严重“文人相轻”癌症的人士,在不断“挖掘”莫言“硬伤”的同时,还以“XXX更有资格获奖”的言论酸莫言。但贾平凹先生却不以为然的直言:“中国出了个莫言,这是中国文学的荣耀。百年以来,他是第一个让作品生出翅膀,飞到了五洲四海。”“天马行空沙尘开,他就是一匹天马。”为此还不忘加上一句:对莫言是满满的“羡慕嫉妒恨”!

贾先生自诩“丑石”不会说话,除了表明大师自谦之外,还有躲避麻烦的另外考虑:“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越发瓜呆……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所以在许多文章中……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

有人为此讥讽贾先生清高。贾先生咧咧嘴:“你看我一粗手粗脚的农民儿子,我给啥人清高去嘛?”原来,贾先生如此“自黑”,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不让自己在“灯红酒绿”和“迎来送往”中变得碌碌无为和乏味无趣,也不想让自己在“流言和留言”中失去了说真话的能力和勇气罢了。

而于我们,这些喜欢贾先生的广大读着来说,正因为如此,才能有幸继续读到诸如《秦腔》、《定西笔记》、《怀念狼》、《我是农民》、《废都》、《山地笔记》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了。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倒是真该希望贾先生这块“丑石”,能够永远的“瓜呆”下去、“醋味”下去、“不会说话”下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