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是幸福

家有老人是幸福

松柏长青

曾经听人说,家有老人是幸福。当时只是应和,并不完全赞同。因为我父母健在时,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多少有些毛病,每年需要后人弄到医院治疗,花钱事小,照顾麻烦。

但是,当老人去世后我才深刻领悟到“家有老人是幸福”的真谛。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妈妈总是站在山头看着她大儿的归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就像当年的每一个傍晚我站在那个山头盼妈妈劳动归来一样。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妈妈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拿出看家本领,做我最喜欢吃的。妈妈爱在家储藏腊菜,但我每次回去父亲总要上街买一些新鲜鱼肉。妈妈知道我喜欢吃锅贴馍,夏天每次回去,妈妈都为我准备了锅贴馍,虽说做锅贴馍很费时费心。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父母总是问这问那,问得最多的是家庭,也经常问房子,孩子,收入,支出等等。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父母总是嘱咐我,不要打电话,打电话要钱,我们有什么事跟你打电话。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父母总是嘱咐我不要跟他们买东西,或者说不要买太贵的东西。其实我就是为他们买了几件普普通通的衣服。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考虑到父母生活,每次给几个零花钱,父母总是推辞再三,说,你孩子多困难大,我们生活能维持。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临走时,总是叫我带这带那,我拒绝,他们很不高兴。我愿意带上时,他们如释重负地露出笑容。并且父亲手提肩扛把东西送到大路边,母亲跟在后面歪歪倒倒地走。我上车后一直目送到看不见。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父母常常催我走,是怕我耽误了上车时间。

我在外地任职,每次回去——

……

对父母的盼望、期待、关爱、嘱咐、牵挂,我往往认为多余。很多时候,不但没有行动,连和蔼的言语就没有。

对妈妈在山头的盼望并不理解,反而认为多此一举。

对父母的问话,常常是,你管不了,不要问。

对父母关于家庭的期盼,常常发生口角。

去年带父亲到上海、杭州玩了一星期。在外人看来,也许是“孝心”。但期间我对父亲态度很是生硬。父亲一生在农村,到大城市后,对一切都感到新鲜,问东问西,看这看那,一问就不停,一看就不走。

在我的楼下,父亲看到黄色的天然气标志,问我是什么,我怎么跟他说得清呢,于是用“少管闲事”回答。

在一个大型批发市场,父亲问这多东西都卖到哪里去了,我哼一声说全省。看到几十层的高楼,父亲问是怎么弄上去的,我不情愿地说,搭台。在批市场前,父亲看到一个大型的水牛塑像,可能父亲对牛有特别感情,围着塑像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还不想离开,我又没好声气地说,一个牛,你看少了,走。

在上海,我拽着父亲的胳膊走,常常是生气地拉来推去,而父亲从不生气。

现在想起来对不起啊,父亲、母亲——

还有更对不起父母亲的事。

母亲病重多年,我从来没有照顾。生病期间一直在乡村诊所治疗,就连弄到三甲之类医院去检查就没有,何况住院治疗?

那一年年的“十一”,我回到老家,正值大妹孙子周岁,我们兄弟姊妹都去了,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很想去,要我扶她去,可我嫌麻烦拒绝了。哪里想到一个多月后妈妈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去年父亲从杭州回武汉,我为什么不让父亲在武汉多待几天呢?

今年6月父亲在乡镇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我为什么不把父亲转到大一些的医院治疗呢?就是治不好,不留遗憾啊。

父亲出院后,我为什么不多陪几天呢?

回武汉后,明知父亲的病没有好转,为什么不提前回老家呢?

养儿防老是古训,我既没养二老,又没跟父亲送终,还是儿子吗?

……

儿在外被父母牵挂惦记是幸福。

儿回家父母的张望是幸福。

儿回家聆听父母唠叨是幸福。

儿回家吃上父母做的饭菜是幸福。

儿回家与父母争吵也是幸福。

现在这一切我都没了。

家有老人是最大的幸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