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恢弘的历史诗章书写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川 杨德斌
内容提要:大历史,大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作用;用恢弘的历史诗章书写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以深切而诗意的大爱灌注历史课堂。这或许是我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份收获或经验,愿与各位同仁分享!
大历史,大教育。作为社会科学主要科目之一的历史,其蕴含的人文教育和德育功能是非常巨大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中反复强调“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学科教师,在历史课堂中除了与学生一起探究广博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结合课堂历史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我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当然,我作为安岳本土的一名诗人(笔名杨羚野),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所以,常常结合教学内容并关注当下社会,经过精心构思,写出以历史为题材的恢弘诗章,以深切而诗意的大爱灌注历史课堂。下略举教学实例三则:
一、在习主席刚刚提出“中国梦”的时候,我突然来了灵感,努力挖掘历史元素,并联系近年来关于钓鱼岛、南海等诸多争端,大气磅礴地写下了《面对中国地图》。这首诗一气呵成,且一韵到底,满满的正能量,充分表达家国情怀,彰显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面对中国地图
为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我们从1839年的虎门出发
为了一个亘古的梦想
我们走过风雨 沧桑历尽
在世界的高处镌刻下中华的声音
——题记
1.
面对中国地图
跋涉。顺历史之河溯源追本
从女娲补天的五彩石、盘古开天地的神斧开始找寻
呼唤神农、伏羲、燧人,呼唤轩辕、尧舜
直到大禹三过家门
一连串熠熠(生辉)的名字,遥远,但不陌生
祖国啊,其实从代代相传的薪火光影中,我早得见龙的真身
喻示炎黄部族统一旗帜的“龙”啊,传说时代就已定格为华夏图腾
勤勇是民族性格的核心元素,外加龙马精神之根本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扪心自问
龙图腾是否纹刻于心 骨子里可注入了华夏之魂?
2.
面对中国地图
穿越。秦时明月汉时边关,可曾见开疆拓土的蒙恬、卫青、霍去病?
八千里路云和月哟,可曾见保家卫国的杨家将、岳家枪、戚家军?
翻开秦砖汉瓦,品读唐诗宋词元小令
秦皇汉武,韬天略地我耳闻
唐宗宋祖,文治武功我见证
风流人物,英雄淘尽
还有疾驰马背俯身仰首射大雕的铁木真
好一派大汉雄风,最值一提盛唐开明
祖国啊,您就是龙腾虎跃的帝国经典
泱泱之大,世界中心
雄踞东方,独领风情
3.
面对中国地图,细细思量,我屏气凝神。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由古而今
以儒学为主体、汉字为载体,世代传承,博大精深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出了民族兼收并蓄的传统
更磨砺了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
“家国”是华人心中的歌谣 “和合”是永远的民族情分
今天,谁们针对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不安好心
可是那几个在东海、南海散布阴霾的幽灵或妖精?
祖国啊,您要让世界听到中华的声音:
仁义与隐忍不是懦弱,不要以为我们倡“和平崛起”就好欺凌
没曾见咱祖传的“中华之剑”兵不血刃
悬于海疆之上定然是降妖除魔的定海神针
4.
面对中国地图,久久端详,然后闭上眼睛。
用心轻抚神圣的国土,每分每寸
用心轻抚蜿蜒的江河,起伏的山岭
我触摸到了,喜马拉雅是中国直直的脊梁,铁骨铮铮
我感受到了,黄河长江是民族汩汩的血脉,不息奔腾
我更分明看到,一个大写的站着的中国“人”
——长城横亘,凸显一撇的阳刚
大运河静静流淌,抒写一捺的柔韧
祖国啊,我是您最简单的一个人丁
——请允我将自己深深嵌进您的版图
成为您辽阔疆域中固土的一滴水
或者,土壤中的一粒微尘
在第二天的历史课堂上,我一边用多媒体展示,一边饱含深情地进行诵读,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之后安排学生分组寻找诗歌中所隐含的历史、现实元素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精神。学生争着展示和表达,他们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老师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和精神的熏陶,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教育效果。
二、在我国提出“一路一带”经济发展战略时,我们的课程刚好进行到必修二经济史模块,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陆上和海上“丝路”,联想到近代左宗棠收复和开发新疆,联想到现代史上的新疆建设兵团,我即刻动笔写下了《塔河之畔的回想与遥望》——
塔河之畔的回想与遥望
1.
塔里木河静静流淌
流向遥远的西域古羌
我依稀望见身负重任艰难“凿空”的张骞郎
以及张骞身后卫青、霍去病扬大汉雄风的挥戈开疆
之后,开启中国军队屯田戍边的滥觞
西域都护,更为丝绸之路保驾护航
丝路的驼铃穿越千年至今仍在地中海边回响
于是有了现代中国“一路一带”的智慧开创
2.
塔里木河静静流淌
流过大唐盛世“安西”、“北庭”寓意的深刻言讲
流过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千难万险的东归路上
流过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回疆土的铁血胸膛
流过因“故土新归”得名而设立的最大行省中华新疆
流过海峡两岸同根同脉期盼和平一统的无限荣光
3.
塔里木河静静流淌
流过“工农武装割据”星火燎原的井冈
流过红六军团二万五千里命悬一线的沧桑
流过三五九旅南泥湾花篮里花儿的那个香
流过王震将军转战数万里和平进驻的南疆北疆
从此,一种悠久千年的历史遗产得以光大发扬
一种战天斗地的精神跋山涉水
模范地在天山南北漫山遍野茁壮生长
4.
塔里木河静静流淌
流过羚野,掀起一个平凡诗者内心的波浪
我涌动的心潮起伏激荡
我沸腾的热血纵情歌唱
民族大团结,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
必将是各族儿女同心谱写的华章
同样,当我在历史课堂上展示和朗诵时,又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自己在诗歌中找到的历史知识和现实因子,他们已被历史学习的快乐和浩大的民族精神包围!
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既是我们独自拥有的一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是一座开采不尽的精神富矿。面对这样一个历史大题材,怎样写就一篇宏大的诗章,这是我反复思考的,我想我的学生也期待着他们历史老师的表达。我沉静了好几天,真诚地探求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理想之光,冷静地思考我们这个党、我们这支军队、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还有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未来的路还将怎样走下去。于是以80年前红军长征入笔,写下了《一支军队,在中国大地上行进》——
一支军队,在中国大地上行进(朗诵诗)
1.
一支军队,在中国大地上行进。
80年过去了,历史永远无法尘封他们的面影
翻看中共党史,或是面对中国地图,
你都会清晰可见他们在中国大地上留下的足痕
这支军队,全称叫做中国工农红军
蓬勃发展于“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从井冈到瑞金
星火燎原,验证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然而红军写就的英雄史诗,神话般的传奇,是因为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
那是由于王明指挥路线的“左倾”
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命运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
一支军队,在中国大地上行进。
80年过去了,历史永远无法尘封他们的面影
面对数倍于己、围追堵截的敌人
左冲右突,人人不知死与生
眼前出路只一条,那就是浴血,那就是拼命
在血染湘江,冲破四道封锁线后的黎平
基于折将损兵、伤亡大半的实情
毛泽东建议得采纳,向贵州腹地进军
拿下娄山关,占领遵义城
遵义会议放光明,毛泽东来重主军。
粉碎敌人追与剿,四渡赤水出奇兵;
冲破敌人包围圈,巧渡金沙真如神。
当年达开仰天叹,大渡河边是绝境;
今我勇士逞英豪,血凝铁索夺泸定。
雪山草地奈我何,风雨侵衣骨更硬;
红旗招展三军会,开辟革命新前景。
3.
一支军队,在中国大地上行进。
80年过去了,历史从来没有忘记他们的面影
80年前,那次挑战极限的远征,惊天地泣鬼神
前有敌军,后有追兵,
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质供应
他们爬过18座山,涉过24条河,跨越11个省
千山万水,万水千山,
用沾着苏区红土的草鞋,甚至赤脚
用难以想象的坚毅,
丈量出了到达黄土高原的二万五千里程
用他们带血的每一个脚印,用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
撒播下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4.
一支军队,在中国大地上行进。
一种精神,在中国大地上衍生。
领导这支军队弘扬这种精神的政党,已在中国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经过战火洗礼,经过生死考验
长征精神,已熔铸成我们的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
新时期的人民军队已经成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威武虎贲,
保卫祖国、捍卫和平是他们神圣而崇高的使命
去年,让全球瞩目的的9.3大阅兵,就是向世人昭示的最好见证;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胜利80周年的红军长征,
就是要让先烈遗志得以继承,让长征精神得以延伸。
融入时代的长征精神,必将植入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灵,世代传承
激励中华民族矢志不渝,走向更加伟大的复兴!
果真,学生早就等着老师的诗歌表达了,他们似乎已经喜欢上甚至习惯了我的历史诗歌课堂。当我走上讲台刚开口说今天我有一首关于长征的诗歌与大家分享时,教室里顿时掌声雷鸣。我把诗歌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说诗歌有四节,前三节请三个小组各朗诵一节,最后一节全班齐声朗诵。经过举手、分工、酝酿,这堂历史课似乎变成了语文课,抑或就是一场诗歌朗诵表演。而我的诗歌,拥有了更激动人心的阅读,我的历史课,注入了更深层次的教育内涵,我的学生,获得了更高品位的审美熏陶。
大历史,大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作用;用恢弘的历史诗章书写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以深切而诗意的大爱灌注历史课堂。
这或许是我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份收获或经验,愿与各位同仁分享!
作者简介:
杨德斌,笔名杨羚野 ,男,生于1967年,四川安岳人,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毕业于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今西南科技大学),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现执教于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岳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普州文学》执行主编。著有散文诗集《欲望太阳》、随笔集《飘荡的诱惑》、诗文集《享受摧残》。
QQ: 906834728 邮编: 642350 通信地址: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