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秋天的节气里

秋天里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说起节气,我就会自然想起儿时教过我的那位跛脚老教师来,我就会模仿着他讲课的口气概括出“秋处露秋寒霜降”的秋天节气来,随着时间的久远,现已不能像老先生那样一一解释,仅凭当年乡村生活的记忆及家乡老人的传授,说一说秋天里的节气。

立 秋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天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儿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俗语:“立秋之日凉风至”这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把立秋与天凉联系在一起,过去人们念叨的多了,我也就特别记住了这个节日。也真切体验到了立秋所带来的凉爽。

过去那个年代,炎炎夏天的乡村没有电,自然连个电风扇也没有,人们热得受不了就盼着立秋的到来,那时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快立秋了,过了立秋,天气就凉爽了。”这话还真灵验,其实是节气灵。过了立秋,天气果然就凉爽了,虽说有时还会遇上“秋老虎”发威,白天仍感到很热,但到了早晚就明显感到凉爽了,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清爽起来。

立秋的到来,各种生物、植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儿时经常听祖母念叨:“立了秋,蚊子带钩。”是说过了立秋,蚊子嘴上带钩,咬人会更厉害,提醒人们防止被蚊虫的叮咬。儿时可真正感受了秋后蚊子咬人的厉害,“针”会扎的更深,感到了明显的痛,对祖母说的这句俗语也深信不疑。

过了立秋,蝉的叫声也明显的少了,立秋时节我和妻到植物园里散步,还特意驻足精心地听听蝉叫,听到的也只是远处三三两两的蝉叫声,而且叫声与以前也大不同了,那好像是蝉生命将至声嘶力竭的哀鸣;也似乎是孱弱的秋蝉完成了使命,来向世人道别的声音。还有一种迹象,据我多年来的细细观察,每年刚过了立秋,就会发现地上飘着落叶,这时令还真灵,灵就灵在立秋之前不会发生这种现象,真有点“秋风扫落叶”的味道,来的及时,立了秋,接着给个样看看。还有一种说法:“立秋不立秋,苇子窠里看历头。”意思是说,立秋后苇子开始开花。所以,是不是立秋,从苇子塘里就可以看出来。

处 暑

处暑,我查了《辞海》介绍:“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处”是去的意思,是说暑气就要结束了。然而今年到了处暑的时候,天气的炎热程度却不亚于夏天,“秋老虎”肆虐,一直延续着夏天的炎热,而且比往年持续时间都长,热得厉害。这样的处暑就应该是另一种解释了,仍“处在署日之中”那时我也被热得有点烦躁,心想,已经处暑了,怎么还会这么热?这“署”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去?不过,对今年的处暑留下了更深的印记。

处暑昼暖夜凉的气候在提醒着人们:天气转凉,添加衣裳。而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的传说,提醒人们适时安排好田间农事。北方的春玉米、高粱等先后成熟收割,棉花也开始采收。还常听到一句口头禅:“处暑里的水,谷仓里的米。”意思是说,处暑前后,庄稼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这个时候有充足的水分,庄稼就可望丰收,粮食就可满仓。

白 露

到了白露时节,阴气渐渐加重,清晨就有露水了,并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说,白露这个时候,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多刮偏北风,冷空气来的频繁,天气渐渐变冷。记得有一年,北方的冷空气频繁南下,与南撤的暖湿气流在江淮一带相遇,形成了连续雨带,被称为“白露雨”,由于下雨时间长,雨量过多,直接影响了当年的作物生长和棉花采收翻晒,当时印象很深。

过去,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说,处暑时天气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等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后,就不要赤膊洗澡了,以免着凉。

白露,既是北方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所以乡村百姓都比较忙碌,都在紧张地安排着收获与播种。白露后的天气还有利于蔬菜生产,过去到了这个季节市场上卖菜的就会多起来,现在都是大棚种植“反季节菜”,一年四季几乎一样了,也看不出白露后的蔬菜繁荣景象了。

秋分

秋分这天昼夜时间等长,乡村里常流传着:“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秋分日还正好在秋季这90天的中间,平分了秋季,也因此而得名。秋分之后,由之前的日长夜短逐渐变成日短夜长,有时仔细观察,到了黄昏的时候,看天黑的程度,就感觉出来了,几天过后,就明显感觉出天短了。

秋分过后,气候由热转凉,气温下降得十分明显,流传着一句俗语叫:“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其实,说的就是秋分过后,天气明显变冷,下过一场秋雨,寒冷便加深一步。经过几场秋雨后,天气就更冷了,这个时候,感冒、痢疾等病多发。

过去还经常传诵的一句俗语叫:“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在乡村里几乎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头语,意思是说,在我国北方种小麦时,白露时节太早,寒露时节又太迟,秋分时节正好适合种小麦,所以大多都按照这句俗语播种小麦。节气可帮了乡村百姓的大忙。

寒 露

寒露在《辞海》里解释为:“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寒露的节气。这个时候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所以称为寒露。

寒露过后,雨季也基本结束了,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这个时候冷空气较多,记得有一年就是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寒露风”,对江南、华南地区的晚稻影响很大,导致大量减产。

寒露过后,霜期快要到了,要趁这个时候赶快收庄稼、作物等,避免让霜打了。记得一句俗语叫:“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说的是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避免收晚了让霜打了。儿时记得在老家一个叫“割长沟”的地方东坡上也种过少量棉花,因长势不好,也不爱管它,结果寒露一过,就降下了霜,把棉花打了,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了痛惜。

霜 降

霜降,就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降霜了,所以称之为霜降。天气逐渐变冷。前些年,在老家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是“霜降除姜”就是到了霜降节气,大姜苗被霜打了,大姜就不再长了,因而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除大姜,于是乎,满载着大姜的一辆辆马车、小推车排成了队,成为乡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到了往姜井子里存放大姜的时候,就更热闹了,霜降前后的黄昏时分,村子的房前屋后都布满了人群,只见一盏盏马灯点缀在村里村外的各个角落,井子上面荡漾着人们的欢笑声、辘轳的吱吆声,成为“山村夜奏曲”,划破了寂静的夜空,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即使现在回忆起来,我的眼前仍会浮现出霜降时节存放大姜的美丽夜景。

霜降一到,乡村里也开始摘“红富士”苹果、收苹果、除芋头了,又进入了一段农忙期。霜降过后,要注重蔬菜管理,这个时候的蔬菜更好吃,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老家的“马家沟芹菜”远近闻名,打出了品牌,在全国叫响。即使这样的芹菜霜降前后也有明显对比,我品尝着霜降后的芹菜比霜降前好多了。所以,老家把“马家沟芹菜节”选在了每年的12月12日举办,那时候的芹菜最好吃。

霜降过后,我还偶尔看到一种明显变化,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更鲜艳。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就是说的霜降后的枫叶。

生活在秋天的节气里,感受着不同的气候冷暖、风光无限,体验着节气里的深深意蕴,享受着节气里所带来的无穷乐趣,秋天的节气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乔显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