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侨中学
主讲人:韩学长
录取大学:剑桥大学、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
全额奖学金
高中:新加坡华侨中学
大家好,首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初中就读于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在中考结束以后,我选择了新加坡和中国联办的SM1奖学金项目,来到新加坡就读。之后我通过新加坡的中考,也就是新加坡的O水准Singapore-GCE O-Level考入了现在的高中,叫做华侨中学。然后在大学的申请中有幸申请到了剑桥大学和美国一所名叫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的文理学院,并在文理学院得到了全额奖学金。后来我是选择了拿文理学院的奖学金去就读,可以说我的求学生涯一直是由奖学金支持着的,所以我也觉得比较荣幸。
——韩学长
1新加坡留学流程
简单介绍一下来到新加坡就读的主要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中国已经读完初三参加完中考的学生,可以通过新加坡教育部和中国联办的一个奖学金项目叫做SM1,来到新加坡重读一年初三,然后接着读中四和初院,一年级初院,二年级最后升入大学。考试主要是包括英语和数学的笔试,智商测试,还有一个用英文进行的面试。愿意自费的同学可以通过一个叫做AEIS的考试来到新加坡读小学或者初中,他的选拔方式主要是英语和数学的笔试,在此不再赘述。第三种方式就是如果已经取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身份,或者您本身就是新加坡的公民,那么可以通过永久居民的身份,或者新加坡公民的身份,直接申请新加坡的中小学。
刚才在我的介绍中,大家可能也都发现了,来到新加坡就读的话,可能大多数人都要重读一年初三,或者在新加坡这边叫中三,主要是因为需要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一段的适应时期。而且如果孩子要参加新加坡的中考的话,新加坡的课外活动的分数也是计入最后升学的考量的,一般情况下一年之内是拿不到足够的分数的,所以一般同学来到这边读初中的话,至少要读两年才能确保自己在课外活动中能够拿到足够的分数顺利升学。
因为重读了一年初三,一般学生来到这边读初中,然后升入高中一共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最后升入大学。并且新加坡这边的学制和中国不太一样,新加坡这边是1月份开学,然后12月份学年结束。所以在中国学生6月份结束了自己的初中之后,可能要在家赋闲半年的时间,之后才会来新加坡上学。而且新加坡这边的高考结束以后是12月份,此时中国的学生还是在上学,所以新加坡的同学可能又要在家闲上半年的时间,这样就多出来了一年的空闲时间。
我觉得空闲时间只要能够高效的利用起来,它其实不是一种浪费,而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提升。就拿我自己做个例子,我在新加坡高考结束之后,通过学校的帮助,拿到了在新加坡一份不错的金融公司的实习,然后在那里做了几个月,觉得对自己能力的提升,还有对以后工作场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在实习结束以后,我也在尝试自己创业。我觉得相比于国内的学生,这半年的时间让我多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实习和个人创业的经验,这都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只有在自己有足够的空闲时间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到的。
2
新加坡政府学校学制
再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新加坡的政府中学制度。新加坡政府中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直通车中学,一类叫做非直通车中学。直通车中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六年,中学生涯是完整的,不需要中间参加任何的中考,他们是直接升入高中的。这些学生在直通车项目里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另外一类也就是我参加的这一类是非直通车项目,学生要在中间参加新加坡的O水准,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中考,升入新加坡的高中或者新加坡这边叫初级学院——初院。
直通车项目的学生一般是在新加坡的小升初考试中取得比较好成绩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自律性还有自我学习能力可能都要稍微强一点。从中国来新加坡读初中的学生,绝大多数上的是非直通车类学校,除非这些学生是国内特定省份,比如说北京、天津或者浙江、江苏省的这些学生,一般可能会通过SM1奖学金项目分到一些直通车项目,或者学生的成绩非常优异,通过AEIS直接考入直通车项目,当然这是比较罕见的。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到新加坡以后上的是非直通车项目,要参加新加坡的中考,也就是O水准。
3
初中概况
在这简单的提一下我的初中,我在新加坡的初中叫做南华中学,它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华校。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所以在新加坡完全由华人组成的学校是比较少见的。一方面。这个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国内来的学生,在文化方面适应新加坡,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体验。南华中学在新加坡参与O水准或者中考的学校中算是名列前茅,当然和其他直通车学校相比的话,在各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差距。
接下来讲一下新加坡的中考O水准,对于大部分从中国来新加坡读书的学生来说是一只拦路虎,因为刚到新加坡,需要迅速适应当地的语言习惯,适应这里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拿到足够的积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非常繁忙,非常疲惫,甚至非常困惑的。
课程设置
有一些科目和国内的教法不太一样,我会详细的介绍。首先提一下新加坡中考的英语。新加坡中考英语主要重应用重语言本身,而这个科目的文学性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作为一门语言科目和国内的语文比起来,实际上是非常不同的,因为它只教语言,不教文学。可以说国内的学生如果读不懂文言文,没有背过文言文的话,在中考中会失分很多。但是如果新加坡学生对于英文文学了解不是很多,甚至说连莎士比亚都没有看过的话,英语这门课还是照常可以考的。
所以可以说新加坡的中考英语更接近于我们市面上存在的一些语言考试,比如雅思、托福,它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这四个环节里边,和市面上的语言考试不太一样的是写作这个环节,因为新加坡的中考英语会有一些额外的要求,比如说他会要求学生写应用文,然后写应用文的过程中电邮信件它的格式、它的语言风格应该是什么样的,新加坡都会有额外的要求,所以这个和市面上的语言考试有些不同,在准备的时候也要紧跟着老师的步伐。
另外一个比较让人头疼、也比较有趣的科目叫做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这门课可以理解成国内的政治,但是教法有所不同,它是新加坡教育部对于初中生的政治觉悟和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启蒙性课程,有的时候不太严谨。举一个例子,在考试的过程中会有一类题叫做案例分析题,题目会给学生一段新加坡政府高官的讲话。比如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我国在种族和谐方面推出了很多政策,比如说每个种族都有一定的人口比例,然后这对推动我们的种族和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后问你这段话的可信度有多高。很多的教师会教学生说,要先从客观方面分析,李显龙说的这些政府政策是否真正推动了新加坡的种族和谐进展。然后再从李显龙他本身这个身份的角度来分析说李显龙是政府首脑,所以他在舆论方面肯定要偏向于新加坡的种族政策,一定会拥护新加坡种族政策,所以他肯定会说这段话。所以这段话的可信度不高。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科目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不严谨之处,学生也会由于学这门科目造成一些因人废言的逻辑上的谬误,所以只能把它理解成一个很幼稚的一个尝试。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困惑。
历史这门科目据我了解和国内的教学方式也不太一样。我在国内学历史的时候,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际历史事件,它背后的原因、导火索和之后的影响来进行答题,但是新加坡这边偏向于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实际上和社会研究是比较像的,有的时候题目也会问你这段历史资料的可信度有多高,所以这门课和国内的学法也不太一样,更重分析不重实际的内容。在这方面我觉得新加坡的教学方式也有点矫枉过正,有的时候对于历史史实的普及做得非常不到位,只重分析不重知识的普及。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中考还有一些在中国不太常见的科目,比如说艺术、音乐、英文文学,这些科目都是要参与最后的中考的,而且这些科目的分数都是直接纳入升学的考量范围的,所以和国内不太一样的是,国内可能有的学生只把初中开设的艺术和音乐当成一个兴趣科目来学,甚至不学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在新加坡选择了这些科目,就要认真的学,因为它最后是要参与到升学的考量之中的。关于新加坡中考分数的计算,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
可以这么说,相当重要的科目,包括语言类科目,比如说英语和母语,包括普通华文和高级华文,数学,还有一门科学和一门人文,其他的科目可以自由选择,然后这些科目的计分是选几门来计的,所以如果哪些科目发挥的比较好,可以把这些科目的分数算入中考的总分,发挥的不好的可以选择放弃。
课外活动
讲完了初中课内学习,现在提一下在初中生活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新加坡的课外活动可能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它是非常系统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每个学校都会开设固定的一些课外活动,我们这里叫Co-Curricular Activities或者简称叫CCA,这些社团都是由学校组织的,经费基本上都是由学校来出的,而且每一个CCA每一个社团都会有固定的老师负责。所以在新加坡参加课外活动,实际上是不需要太大的金钱和经济方面的投入的。一般来说,所有的活动都是免费的,除非要参加一些比赛,可能比赛的参赛费要个人支付,但是实际上构不成任何经济方面的压力。
而且几乎所有的CCA都会聘请一些比较专业的导师,比如说在体育活动中,大部分的体育社团会在外边聘请在新加坡参加过职业比赛的,拿过成绩的或者从体校毕业的这些专业人员来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在音乐方面,基本上每一个音乐社团的指挥都是从外边聘请的,是在新加坡乐团有过乐手或者指挥经验的一些前辈来辅导我们。但是仅就新加坡的初中而言,就是这些非直通车学校,其实这个课外活动并不是永远都那么美好。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我觉得这些课外活动是我们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它也关系到我们的升学结果。
我自己也认识一些同学,就因为课外活动CCA的分没有拿够,最后和自己理想的高中失之交臂,这个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在做课外活动的同时,还要保证自己代表学校参加过多少比赛,拿过多少奖,参加过多少表演,这样才能积累到足够的分数,顺利升学。相比之下,这些直通车学校的学生就没有这方面压力,因为他们不需要参加中考。所以从表面上来看,他们的生活是更加放飞自我的。但实际上据我所知,在大多数的直通车学校,在中国学生的圈子里,竞争还是蛮激烈的,大家都会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类的活动。
所以如果有幸考到新加坡的直通车学校的话,其实对自己的学术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契机,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其他学生的督促和鼓励下参加学科竞赛,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当然不是说参加了直通车学校就一定会参加学科竞赛,也不是说参加了非直通车学校就没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这个其实是无稽之谈,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都是在非直通车学校过来的。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参加了一些学科竞赛,参加了一些科技比赛,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如果自己有心的话,还是可以参加这些比赛,而且提升自己的能力的。
总而言之,来到新加坡就读的这些初中生的生活大多数是非常的充实、非常繁忙的,加上课外活动方面的压力,我觉得新加坡这边的压力完全不亚于中国的初中。所以如果是想要逃避国内的压力,来到新加坡的话,会发现新加坡其实和中国是别无二致的。而且从表面上来看的话,我们这些从中国来到新加坡非直通车学校的学生好像要多参加一次中考。实际上在国内已经考过一次中考了,来到新加坡又参加一次这样的全国性的考试,可能会感觉非常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每一种经历都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提升。参加两次中考,可能会培养我们用巨大的精力把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这种能力。我觉得生命在于折腾,就是培养我们这种能折腾能吃苦的能力。
4
高中概况
那么在聊完了我的初中之后,现在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高中的情况。我的高中是一所叫做南洋华侨中学,简称华侨中学,或华中的一所百年老校,也是一所华校,它是由著名的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当时我们学校附近一座新的地铁站落成,因为我们学校在新加坡名望比较高,起初打算把地铁站命名为我们学校华侨中学,但是后来在新加坡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因为新加坡没有一所地铁站是一个学校的名字命名的。后来就把地铁站命名为陈嘉庚,以此纪念。
我们的高中在新加坡的高中里面算是规模最庞大的,不管是每一届的学生人数,还是整个学校的占地面积,尤其是我们学校的校园,我们校园是新加坡占地面积最大的。尽管我们学校身处岛国新加坡,但是走在我们学校是完全感受不到新加坡的狭小和闭塞的,反而会觉得整个校园非常的开阔。我们学校属于新加坡一所独立中学,也就是说虽然华侨中学隶属于教育部,但不管是财政还是管理方面,我们学校都是独立运营的。
资源
由于我们学校财力比较雄厚,我们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像游泳池、健身房、两个图书馆什么都不在话下。然后学校还斥资几个亿,建设了一座科研楼,这里边会有比较先进的一些实验器材,有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人也会来这边做研究。在名声方面,我们学校在新加坡也是数一数二的,甚至说可以说是扬名海外。前段时间有一个调查,调查发现新加坡有两所学校,每年进入牛津、剑桥学习的学生人数赶超绝大多数英国学校。这两所学校其中就包括了华侨中学,另一所学校是莱佛士中学(Raffles Institution),也就是刚才提到和华中并列第一的这所学校,这两个学校每年都会输送40到60人到牛津或者剑桥学习。所以在申请方面我们是非常强势的,也有很多的优势。因为大学接受过很多我们学校的学生,也都知根知底了,所以这对我们自己、我们学弟学妹申请会带来很大的优势。
另外一个可以体现我们学校名声的例子,就是美国大学对于我们学校活动的认可度。我想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新加坡,学生和家长都会同意,如果只参加过像学生会这样的活动,实际上在美国申请方面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但是这在我们学校不是这样,我们学校因为学生会的成员很多进入了美国顶尖的大学去学习,所以学生会在我们学校算是一个非常有含金量的活动,如果能加入到学生会的话,在申请的过程中能带来的优势是不容小觑的。我自己就见证了很多,其实学术水平非常一般,但是在学生会有着领导职位的学生顺利地考入美国比较顶尖的大学,这样的例子。所以这对我们学校的名声,我们学校活动的认可度也是一个正面的反映。
另外就是在课内课程方面,我们学校在新加坡应该是提供最多的选择的,几乎所有A水准,也就是新加坡这边的高考提供的科目,我们学校都有提供。这其中包括一些比较不常见的科目,比如说进阶数学,比如说计算机,比如说英语和语言学,还有中国通识、英文文学翻译这样的科目,这在我们学校都有提供。此外我也认识我们学校很多的人,把音乐、美术、小语种当做自己的水准,也就是高考的科目来学习的,这在我们学校都不属于罕见现象。
课程设置
在我们学校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选择四门H2课程,不同级别的课程,比如说H1、H2和H3,这三门课程的难度和内容都是递增的。也就是说H2要比H1难,H3要比H2难一些,内容也要多一些。我们学校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四门H2课程,在其他学校比较少见,因为可能其他学校的学生会觉得这样课业压力比较大。
但是在我们学校,因为水涨船高,大家都觉得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说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选H3的话其实是学术能力非常低下的一种体现。我个人是因为没有参加过中国的高中或者高考,所以对于国内的课程难度,我自己也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从我听说的来看的话,新加坡这边A水准的考试难度不是特别大,范围比较广,范围比国内可能会广一些,不管是像数学和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还是人文科目,它的涵盖面都要稍微广一些,但是因为在新加坡A水准中不会有中国这样的偏难怪题,甚至说一些需要用到自己没有学过的知识的这样的问题在新加坡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虽然课程内容稍微多一点,但是课程难度还有题目的难度可能都要比中国稍微简单一点。
课内和标化学习
新加坡高中或者说初院的理念就是使学生和大学教育接轨,所以他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和大学是非常相近的。学校一般采用的是大课过内容,小班讲题的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学校比较独特的一点就是我们学校的数学是通过自学学校录制的网课来进行的,不另上大课,所以别的学校可能会组织一个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数学大课,我们学校是没有的,我们学校全部都是自学,然后如果有问题的话,在小班讲题的时候再向老师提问。
虽然说华侨中学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考入海外的大学就读,但是绝大部分华侨中学的学生最后会选择留在新加坡,所以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中规中矩,主要就是围绕着新加坡A水准新加坡高考来进行,不会进行像关于美国和加拿大升学的SAT、AP这些考试的培训,或者英国入学考试比如说BMAT、STEP和LNAT的准备,这些在我们学校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学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规划部会提供一些这些考试的信息和准备方式,但是大部分准备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的。
如果想要自己在外面报班的话,也是个人的选择,和学校无关。包括在升学方面,华侨中学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我了解到好像国内有一些学校,它的美国和英国申请的推荐信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或者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这个在我们学校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学校的推荐信是严格保密的,如果一个老师觉得学生学术能力确实一般的话,他会如实的在推荐信里边写出来。所以我们学校的推荐信在英国和美国大学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可信度非常的高。
所以这在我们的申请过程中也是另外一个优势。但老师不会进行任何关于升学方面的指导,这个事全权交给高等教育和职业规划部的。但是由于我们学校每一届人数非常多,有的时候高等教育部也会应付不过来,所以我个人是在申请英国大学的时候,在外边取得一些其他老师的帮助。因为学校可能确实会应接不暇。总体上来说,在华侨中学的课内学习,已经足够让学生在标化考试、在AP、在英国入学考试方面游刃有余了。我自己参加SAT是裸考参加的,也就是基本上没有复习,连题型都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去参加这个考试,最后也是取得了说得过去的成绩,我身边很多同学也是没有复习就参加这个考试,好像大家在标化方面的压力都不是特别大,感觉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校园文化
那么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学校不仅是一所学术上过硬的学校,而且它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它对学校一些理念的倡导,其实是要高于学术方面知识的传授的。我们学校的校训是饮水思源,自强不息。可以看到在我们校园中,这两句校训真的是由一而终贯彻到底的。每年的各种学校活动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校友来参加,真的可以看到我们校友都是饮水思源,心系母校。比如我们学校每年会组织一个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在这个活动上真的就可以看到有超过1万人来到学校的操场一起庆祝中秋节。在这1万人中可能有2000人或者3000人是在校学生,其他的七八千人都是已经毕业的来到学校探望自己的老师或者自己同学的校友。所以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学校真的凝聚力非常的强,是有一个很独特的校园的文化在里边。
提到校园文化也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学校其实是和新加坡新谣这种音乐形式的发源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如果大家有了解音乐形式的话,可能会了解到这样一个人,叫做梁文福。这个人的代表作包括《细水长流》,是上世纪应该比较广为流传的一支曲子。这支曲子也是在我们学校奉为一个近似于校歌的地位的一个曲子。梁文福他本人就是华侨中学毕业生,据传他当时还是华侨中学的学生会长,他在任期间给这个学校写了很多的歌曲,这些歌曲也都流传下来。每一次我们参加庆祝活动都会有一个学生会的成员在前面弹吉他,然后学校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唱这首歌,觉得非常的有意义。大家如果在百度百科上查梁文福这个人的话,在创作作品这一栏下边可以看到他职业生涯中第一首歌就是写给我们学校的,叫做《唱一首华初的歌》,非常有纪念意义,这首歌也是我们在每次学校庆典和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中都会唱那首歌。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学校歌舞文化非常的盛行,而且我们学校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是历史非常悠久的。
在过硬的学术水平之外,另外一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华侨中学它提倡的永远不只是学术方面的卓越,有的时候华侨中学所欣赏所认可的一些学生,他们反而在学术方面是非常平淡无奇的。就拿我们这一次高考放榜来说,高考放榜的时候,学校把我们聚集在这个学校礼堂,然后选了我们这一届12个优秀代表上台领奖。这12个优秀代表里在高考中取得全A的人寥寥无几,其实全A在华中是一个比较稀松平常的一个成绩,但他们大多数是那些在社团中比较有领导能力与人为善的这些同学。其实我在华侨中学两年都对这一点非常困惑,有的时候甚至觉得有点愤愤不平,为什么这些学习成绩如此平常的同学会被学校如此标榜?我觉得和很多其他同学一样,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直到我在新加坡拿到自己第一份实习开始工作后,包括我自己开始创业以后,才发现有的时候学习成绩可能真的只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一个很小的部分。然而自己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还有自己的领导力、自己的远见才是真正区分人与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所以我直到现在才能理解我们学校的一片苦心。
提到领导力,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学校的学生会。之前我也有提到学生会在海外大学,针对我们学校是有比较高的认可度的。因为海外大学也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会成员知根知底。我们学校的学生会的确有一些很不同寻常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学校的各种活动,所有的经费全部都是由学生会自己筹的,学校基本上不提供任何经费,所以这就对我们的学生会成员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我们平常组织活动的话,还要考虑到各种拉经费拉赞助的问题。据我们的负责老师解释,我们自己去拉赞助,让我们向学生卖小商品来筹钱,就是为了让我们体会纳税人的钱是我们一分一分挣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的珍惜,要格外小心地使用这些纳税人的钱。此外对我个人而言,学生会主要的收获还有就是培养了学生一种底层的工作逻辑。有的时候可能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不可以一个人单干,一定要和其他人有足够的交流,时时向别人汇报自己的进展,这样才可以和大家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还有在不同的人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如何去化解这些矛盾,在一些同学他的工作风格比较强势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去据理力争乃至工作的时候,有一些小事,比如说一个人突然消失,我们怎么继续把团队工作做下去,以及一篇提案,一篇企划书,怎样把它写得尽善尽美,怎样让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最大化地传达自己的意思,最大化的有效交流。另外参加学生会这样的社团活动,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助我融入了新加坡社会,深入的了解新加坡的文化,最后交到了一群很不错的新加坡朋友,我觉得这个是我在社团中最大的收获,不管以后能力有多大的提升,这一帮朋友我觉得都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以后会经常联系的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5
新加坡日常观感
刚才说到了新加坡的文化,在这里也小小地吐槽一下新加坡的文化。在我看来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但实际上他的价值观是非常单一的。我在和本地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发现哪个学生不想当医生的,让我感觉非常匪夷所思。虽然我对医生职业是非常崇敬的,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想当医生,这个现象似乎不是特别的常见,好像也只有在新加坡这种阶级比较固化的国家才可以产生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想要当医生,可能因为医生不仅职业操守比较高尚,而且金钱的回报也比较高。
每次我和本地同学交流过程中就会发现,他们的理想职业大概只有三种,一类是医生,一类是律师,一类是公务员,这个让我感觉非常匪夷所思。我这段时间也在思考,为什么新加坡的价值观会如此的单一。当然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每一次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其实都是一个自我反思做减法的过程。比如说我刚来到新加坡的时候,我会发现我们自己说话会非常拐弯抹角,有的时候甚至会含沙射影,这时候新加坡人是完全理解不了我们这种习惯的,这时候我就会把这个习惯稍微的抑制一下,从我的自身的习惯中暂时的剔除出去,这样做一个减法。
那么我看到新加坡人的价值观有的时候可能会稍微单一一点,那我也会引以为戒,在自己的价值观中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开放。
6
假期安排
现在简单的介绍一下华中一般的学生的假期是怎么安排的。首先就是科研项目,刚才大家可能也了解到了,我们学校有一座自己的科研楼,里边的实验设备也比较先进,所以学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来说,新加坡的高中生都是有和大学教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的。但是科学研究有一定的选拔过程,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仅有和大学教授一起科研的机会,如果他们没有通过选拔的话,也可以选择在我们自己学校进行科研项目。我们学校也会尝试在外面找一些教授或者自己的老师来辅导这些学生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一般都为时1到2年,但是在平时的学业比较繁忙的时候,可能频率只有一周一次,但是一到假期基本上是每天泡实验室,可能8到10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身边的很多做科研的同学,其实他们是没有假期的,他们假期就完全泡在这个实验室里面,专心做自己的科研项目。
另外一个就是学校会组织一些到海外的野营或者义工活动,这个的选拔门槛基本上是没有的,只要是报名都可以去,因为它主要是一个体验式的活动,含金量不高,然后大家都是把它当成一个海外旅游来做,所以也没有什么选拔门槛,去的人也都是比较有钱的人。
另外一个我们学校比较独特的项目就是我们学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规划部会和新加坡的政府部门、一些律师事务所和一些创业机构、一些小微企业进行合作,给我们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我身边就有很多学生通过6月假期的实习项目,有幸进入到自己比较理想的新加坡政府部门进行体验。比如说我的同学有进入新加坡陆路交通局的,也有进入新加坡外交部进行实习的,他们这些实习我觉得含金量都比较高,都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而且也会有专人指导,所以这个学校的项目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还有一点是我们学校是一个非常有职业导向的学校,我们学校的宗旨就是为新加坡培养政界商界和科研方面的领袖人物。所以贯彻了学校宗旨,我们学校在6月假期会开设简历和面试课程。这个是为什么?因为新加坡这边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有很多的企业和政府机关会给高中毕业生提供全额奖学金,供他们在海外就读。这个是我在其他很多国家都没有发现的一个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在这些企业和政府奖学金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我们学校也会提供面试和简历,修改课程。
7
中国低龄留学生在新加坡的现状
在最后介绍一下中国学生在新加坡的普遍状况。中国学生在新加坡主要会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语言方面的挑战,这里不仅是指英语口语方面挑战,而且还包括了像英语这门科目应试方面的一些困难。刚才也提到过,在新加坡O水准的英语测试里面,其实有很多这样那样的要求和其他考试不太一样的规范,所以这些东西也需要学生迅速的适应,只有两年的时间,所以时间是相当紧的。
其次就是自律。新加坡这边老师管的不是特别严,不会每次作业都督促着学生去做,如果你作业不做的话,老师也不会管的,如果考试考砸的话,老师最多也就是约学生见个面,稍微谈一谈,其他的话也没有什么强制性的措施,不会像在国内一样,每天晚上有晚自习什么的,在新加坡都是没有的。所以我身边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失去了自律,一不小心就修炼成了新加坡的情场达人,或者新加坡的游戏界的达人,我觉得对于学习可能帮助不是特别大。
最后就是社交方面的挑战,我相信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的社交方面都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说语言方面的障碍,比如说新加坡它价值观的单一,导致文化上面有一些隔阂,还有可能就是性格上的原因,我觉得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各自去斟酌,但是原则上每个人应该抱着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尝试去和本地人多交流,而不是被困在一个中国人的小圈子里面,这样就失去了留学的很大一部分的意义。
所以如果有家长陪孩子来新加坡读书的话,可能这方面也要多去提醒他们一下,毕竟和本地人的交流也是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Q&A请问新加坡华侨中学每届大概多少学生,大陆学生有多少,有比例限制吗?
华侨中学主要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部分,先讲一下初中部,他主要是一个男校,它的生源主要是从新加坡小升初选拔出来的,每届大概有300-400人。据我所知是没有国际生比例的限制的,只要你能够达到华侨中学的分数线,都是可以来这个学校就读的,只不过华侨中学这个收分是在新加坡比较高的,所以如果孩子在新加坡参加小升初考试的话,要求会非常的高。如果孩子是女生的话,可以选择就读南洋女子中学,南洋女子中学的学生在初中毕业以后也会直接升入到华侨中学高中部。南洋女子中学它的收分据我所知是在新加坡算是最高的,所以对于孩子的要求非常的高。
然后讲一下华侨中学高中部的生源,华侨中学高中部每年大概有一千出头左右学生,在这一千出头的学生里边是有600人到700人来自于华侨中学男校和南洋女子中学女校的,所以剩下的大概3-400人左右,是从新加坡的O水准或者新加坡的中考考过来的,所以能从成千上万的人里面选拔出来的这300个人也是非常优秀的。对于我们奖学金生来说的话,我们所选的十门科目都是要拿到最高等级才有可能来到华中就读的。
华侨中学每一届大概有一百人左右是来自于中国大陆,他们的来源其实也非常的不同,这其中有30-40人是中国的奖学金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SM1项目,有些人是直接从江苏省和浙江省划分过来的,有一些人是像我这样的通过O水准考进来的。然后还有一些同学是选择了自费,他们是通过AEIS考试来到新加坡,还有一些第二代移民或者第一代移民,他们的父母或者他们自身已经取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民的身份。所以虽然他们拿的是中国护照,但是可以享受到一些新加坡的福利,他们也会来新加坡这边的华侨中学就读。
如果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源把孩子变成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身份的话,在新加坡还可以申请很多本地人可以申请的奖学金,这其中就包括了双文化奖学金,双文化奖学金就是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新加坡学生学习华文、提高自身华文素养开办的一个奖学金,对中国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拿到的一个奖学金,所以如果孩子有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的话,可以考虑这个奖学金,应该学费是全免的。
请问你当初选择国外读中学,是否也考察了美高 英高 加高,怎么选择了现在的学校?
当时是SM1项目和我们学校是一个对口的关系,就是郑州外国语学校每年都会向这个项目输送2到3名学生的。所以顺理成章的在我们这一届也进行了一些宣传,然后我对这个项目是比较感兴趣的,后来就参加了这个项目,由于它是一个全额奖学金,对于经济方面的压力比较小,我觉得对我的求学是很有帮助的。刚才有提到我的求学生涯是一路由奖学金支持过来的,在未来大学生涯中我也会继续的受到奖学金的帮助。
我觉得对于求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奖学金确实可以在求学的过程中减少很多经济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减少了我思想方面的压力。所以我在大学之后可能就不会像一些其他同学一样,急于求成,一定要进入什么投资银行,一定要进入金融公司或者咨询公司,把在教育中的巨大的金钱投入赚回来,压力在我这方面是没有的,所以我在大学过程中也可以自由的探索,有更多的自由探索的空间,我觉得这个才是大学的意义所在。所以加高、美高和英高,据我所知奖学金项目不是特别的多,所以我也没有选择这些道路,因为经济负担确实会比较重。
请问奖学金申请到的多吗,一届可以有多少?请问华侨中学一年学费生活费多少,奖学金支持多少?
我把这个问题分成两部分来回答,第一部分是SM1奖学金项目,因为我自己就是从奖学金项目出来的。SM1奖学金项目,每年在国内会招一百个人出头,这一百个人遍布国内各个省份。一般来说都是有固定的对口学校的,所以如果家长对于这个项目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学校是不是这个项目的对口学校。据我了解,也有通过个人关系运作到这个项目里边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对口学校里边招来的。
接着回答关于花销的问题。没有上限,一般宿舍每月1000新币左右,学费每月接近2000新币,日常生活开支每月300-500,这三项合计3500新币每月。
刚才介绍了新加坡初中阶段的奖学金,诚然机会还是比较有限的,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自费生。当然不妨碍自费生自身的优秀,我身边很多自费的同学实力非常的强。SM1奖学金的姊妹SM2是针对国内高中生的项目,如果真的特别喜欢新加坡这个国家,打算定居或移民,在初中阶段没有机会出国,也可以考虑这个奖学金。SM2项目的学生会在高二结束后,在新加坡读一年预科,然后升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或者南洋理工大学。不过这个项目和SM1项目不同的是,它有6年的服务期,毕业后必须在新加坡或者新加坡公司工作满6年。
SM1奖学金是一个全额奖学金,所以如果有幸拿到这个奖学金来新加坡读书的话,基本上是不需要承担任何的经济负担的。
SM2奖学金的学生只能在新加坡读大学吗?可以到其他大学读大学吗?
只能在新加坡读大学,并且要在新加坡服务满6年。可以在本科读完之后去其他国家读研究生和博士,但最终要回到新加坡服役。
请问奖学金申请的网站是什么?
据我所知,SM1奖学金项目似乎没有固定的申请网站,因为它主要是从对口学校招生。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宝贝在狮城”这个qq群,里面会有不少奖学金生的家长。
那感兴趣的家长怎么加入这个QQ群呢?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在QQ上搜索群“宝贝在狮城”,找到自己的城市对应的群,或者总群,申请入群,阐明入群目的,一般想要了解情况的家长也是可以加入的。
请问你知道北京什么学校对口华侨中学呢?
北京参加新加坡奖学金项目的学生不是很多,可能北京本身教育资源就比较优越。一般是北京四中对口新加坡的立化中学和国大数理中学,也是两所非常强势的学校。
请问你的大陆同学大多来自国内什么城市?
各地的学生都有,奖学金生主要来自国内各个省份。自费生主要来自于北京,上海,福建(可能是因为文化上非常接近)。不过这是我们这一届的情况,不知道等到您的孩子初中毕业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形势是否会有转变。
因为我在新加坡留学的四年,可以说是中国国内发展最快的四年,变化非常大,每一次回国都感觉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现在来新加坡留学的群体好像也发现了这个事实,感觉国内的发展速度稍微快一点,所以关于大陆同学主要来自国内哪些城市,我觉得可能来自于北上广深的学生增速可能会减缓,因为北上广深本身教育资源就比较优越。所以可能到您的孩子准备出国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形势。
每周末原汁原味的过来人分享
出国留学&标化考试交流社群
欢迎扫码入群
“学姐学长带你飞”
暗号“带你飞”
与优秀的过来人
一起前行哦
图片来源:韩学长
文字校对:乐乐
图文排版:乐乐
推荐文章
人大附中国际部–录取纽约大学的高三学姐亲述
十一学校国际部|你有很多选择展示你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