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场景布置(二战最残酷的战斗场面 最经典的武器 在这部电影里都有)

作战场景布置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左右视频”关注

无Wi-Fi抢先版,精彩预告1998年7月24日,一部名为《拯救大兵瑞恩》的电影,开始登陆全美各大影院。影片一上映,长达26分钟的重现奥马哈滩头登陆的壮观场面,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虽然美国电影协会将其定义为,极度渲染战争暴力的电影,但许多二战老兵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在着力刻画战争残酷与血腥的同时,影片还对战场智慧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当瑞恩得知自己的三个兄弟全部战死沙场,依然决定驻守石桥等待援军。美、德两个当时世界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即将为一座二十几米长的石桥,展开激烈的争夺。相比已经驻守这里四年的德军,深入敌军腹地的美军手中,除了步枪就只有两挺M1919A4重机枪和两只M9A1型火箭筒。M1919A4勃朗宁重机枪,是一种采用短管后座式工作原理的全自动机关枪,一般由250发的帆布弹链进行拱弹。其早期型号M1917A1勃朗宁水冷重机枪还曾被中国成功仿制,命名为三十节机关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意识到M1917A1过于笨重,步兵携带运输都及其不方便,将其进行改造。去掉了M1917A1的水冷装置改为风冷,这一改造虽然使M1919A4减少了持续火力的时间,但也让它从42公斤的全重锐减到了18公斤,从而大大增加了它的机动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中美军101空降师的士兵,可以携带它深入德军腹地的主要原因。而M9A1型火箭筒,虽然全重只有7公斤,却具有穿透75毫米装甲的巨大威力,是战斗中摧毁装甲车辆的主要武器。可是面对德军虎式坦克110毫米厚的装甲,它仍稍显威力不足。美军仅以现有的这些轻武器,对抗装备有虎式坦克的德军,明显没有丝毫的把握。这个时候,战场智慧的运用成为了影片的主干。米勒上尉根据现有装备,精心布置了一个口袋型的火力陷阱。首先,以埋设TNT炸药和地雷,作为收紧口袋的”绳索”,同时也作为战斗打响的信号。接着,用两挺射速高达每分钟600发的M1919A4重机枪,进行高低交错的摆放,形成了一个具有持续覆盖能力的,密集交叉火力网。其他步枪等武器,以小组分散在阵地各隐蔽点,组成局部火力网。这样的一种火力布置,对于德军步兵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可是对于德军虎式坦克来说,却丝毫没有威胁。但是,这只是米勒上尉战斗构想中,消灭虎式坦克的前奏。因为,只有消灭了坦克周围的德国步兵,他的士兵才能靠近坦克。为了让坦克彻底丧失机动性,米勒上尉提到了粘性炸弹。尽管他坚持称作战手册中提到了这种武器,但从其他士兵的反应来看,这种以袜子和车轴粘油为载体的,多组TNT炸药组,只不过是米勒上尉另一个战场智慧的体现。
当德军的181型VI虎I坦克,轰鸣着像美军驶来的时候,随着预先埋设的炸药起爆,以高低交错配置的两挺M1919A4随之响起,应声倒地的德军印证了它的巨大威力。更多精彩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 电影中的武器:《珍珠港》(上)
电影中的武器:《珍珠港》(中)

电影中的武器:《珍珠港》(下)

作战场景布置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