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梦断何处的意思
意思是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里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
其中“关河”的意思是“关山河川”;“梦断”的意思是“梦醒”。
出自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词是作者老年时期才写的(依据鬓先秋,身老沧洲)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非昔比,反映了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思想感情(关河梦断何处)。
延伸阅读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全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关河梦断何处?尘埃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出处来自陆游诉衷情。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凉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孟一行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雕裘,湖人还未消灭鬓边已成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的汤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州。
身在天山心在沧州是哪首诗
应该是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出自南宋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
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全词围绕着“喜”字落笔,轻盈流走,词意婉丽,为咏春词的创作开创了新的境界。
开头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还乡曲。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欢乐的气氛。“宿醉困流露”。流露,泛指美酒。昨晚因还家即,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马上犹带余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喜庆的气氛之中:“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晨风中上下翻飞,似乎也为他起舞助兴。“双燕”,亦暗示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远。
过片“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归程。此处,词中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稍超深沉。游子回一望一路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充满了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客子感慨之余,但见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信手拈来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蒙蒙杨花,总是报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们伤春的意绪,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去和家人团聚。词最后以幽默、俏皮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
尘埃旧貂裘典故
出自陆游的《诉衷情》。典故与苏秦有关。
原词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整首词的意思是,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的如同秋霜,只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敌前线,身却老死在家乡的山林水边!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诉衷情词人的关河梦指的是什么
这里不是关河梦,是“关河梦断何处”,表现作者想要为南宋王朝收复失去的疆域,但自己不受重用,一腔报国之志,复国之梦,只是黄粱一梦只能在梦中实现这美好的愿望,更体现作者心中的一种悲愤,失落,梦断就是梦醒,一切希望破灭,回到现实,南宋的领土依旧被金兵侵占,自己却只得隐居山林,虚度余生……这边更深刻体现作者深刻的情感
辛弃疾,诉衷情诗全文
辛弃疾没有诉衷情,陆游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全诗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陆游诉衷肠原文加赏析
应该是《诉衷情》,不是《诉衷肠》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赏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所作,描写了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上阕追忆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以及当年的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阕抒写了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