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朗克常数的公式?
普朗克常量公式是h=6.62606896(33)×10^(-34) J·s。普朗克常数记为h,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
一份的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hν,ν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为一常量,叫为普朗克常数。在不确定性原理中 普朗克常数有重大地位,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粒子速度的不确定性×粒子质量≥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化、微观下的粒子,例如电子及光子,在一确定的物理性质下具有一连续范围内的可能数值。例如,一束具有固定频率ν的光,其能量 Ei可表示为:Ei=hv。
延伸阅读
光子能量和波长的公式?
E(能量)—eV(电子伏特) -3h(普朗克常数)—-196.63×10 4J?s (焦耳?秒)k(常数)—1.6×1017 J/eV
C(光速)—3×10 nm/s
λ(波长)—nm
公式E(能量)=h(普朗克常数) ×H(频率)
普朗克常数的单位焦耳要换算成电子伏特
上式转换为E=h/k×C/λ
E=[6.63×10-34J?s] /[1.6×10-19 J/eV] ×[3×1017 nm/s ]/λE=1240/λ
普朗克长度是怎么算出来的?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脱离了经典物理观念的束缚,推导出了黑体辐射经验公式,
即在假定物质辐射的能量不连续的情况下,它的能量只能是某一个最小能量的整数倍。这一理论的得出,开辟了物理学的一个新领域——量子力学。根据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学理论,科学家们得出了物理学上最小的距离单位普朗克长度。它由引力常数、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的相对数值决定,是物理学意义上最小的距离单位,在这一距离单位下,重力和时空不复存在,量子效应占据支配地位。
它有意义的最小可测长度。普朗克长度由引力常数、光速和普朗克常数的相对数值决定,它大致等于1.6×10-35米,即1.6×10-33厘米,是一个质子直径的10^22分之一。
忽略掉2π等等的因子,普朗克质量的意义大约是一个史瓦西半径等同于康普顿波长的黑洞所带有的质量。 这黑洞的半径大约是普朗克长度。
透过思想实验阐明:想像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得用照在其上的光所得的反射。如果对它的位置要测到很高的精确度,我们必须用更短波长的光子,如此表示这些光子的能量会更高。如果这能量高到一个程度,原则上它们撞到物体时可以产生黑洞。这个黑洞可以“吞噬掉”光子而让实验失败。通过简单的量纲分析计算可发现当测量物体位置的精准度达到普朗克长度以下,便会发生上述的问题。
这个思想实验涉及到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主要指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即是说结合了两个理论来看,我们无法对位置做出比普朗克长度还要小、还要精确的测量。因此,在任何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量子引力理论中,若在时间短于普朗克时间、距离小于普朗克长度的尺度下,我们传统上对时间、空间的标示将会全盘瓦解。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计算?
由光子能量计算公式 E=hγh普朗克常量 h=6.63×10^-34j.s γ光子频率由光速 c=λγ γ=c/λ光子能量和频率、波长的关系E=hγ=hc/
因为光速是一定的,用V表示光速,f表示频率,入表示波长,则有公式如下:V=入f,因为光速恒定,f越高,则波长入越短。而光波的能量完全取决于光源发出光的瞬间所能提供出的能量,能量越大,自然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求解普朗克常数推导过程?
由于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总能量是有限的,根据统计分布规律随着时间的推延,任何一个波段的能量按指数衰减,我们再引入一个普朗克常数,就得到一个完整的维恩公式。在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平衡系统中,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能量为N1ν3e-hν/kT,相同频率流入的能量为N2ν3e-hν/kT,系统内产生的能量为N1ν3,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得到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N2ν3/N1(ehν/kT-1)。
.
在以上推导过程中,我们引入普朗克常数并假设光子能量是mc2=hν,这只适用于以太中的静止观测者,对于运动观测者,由于波长不变,那么光子的能量就只能是m(c+v)2=(1+v/c)hν。这就是说,由于地球的转动,地面上测得的普朗克“常数”必然存在方向性差异,或者说普朗克“常数”与电磁介电“常数”一样都是矢量而并非标量!
普朗克定律公式?
在物理学中,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也简称作普朗克定律或黑体辐射定律,英文:Planck’s law, Blackbody radiation law)描述,在任意温度T下,从一个黑体中发射出的电磁辐射的辐射率与频率彼此之间的关系。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量子论基础上建立的关于黑体辐射的正确公式。19世纪末,经典统计物理学在研究黑体辐射时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由经典的能量均分定理导出的瑞利-金斯公式在短波方面得出同黑体辐射光谱实验结果相违背的结论。同时,维恩公式则仅适用于黑体辐射光谱能量分布的短波部分。也就是说,当时还未能找到一个能够成功描述整个实验曲线的黑体辐射公式。
1900年普朗克获得一个和实验结果一致的纯粹经验公式,1901年他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设:辐射中心是带电的线性谐振子,它能够同周围的电磁场交换能量,谐振子的能量不连续,是一个量子能量的整数倍。
普朗克量子1900年,普朗克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的公式:
Mbλ(T)=2πh(c^2)(λ^-5)*1/[e^(hc/λkT)-1]称为普朗克公式。h=6.63×10^-34称为普朗克常数 。
为推导出这个公式,普朗克作了如下两条假设:
(1)黑体是由带电谐振子组成(即把组成空腔壁的分子、原子的振动看做线性谐振子).这些谐振子辐射电磁波,并和周围的电磁场交换能量。
(2)这些谐振子的能量,只能取一些分立值,这些分立值是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即ε,2ε,3ε,…,nε,… n为正整数,而且假设频率为ν的谐振子的最小能量为ε=hν称为能量子,h称为普朗克常数。
普朗克三个公式?
普朗克量子假设 1900年,普朗克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的公式: Mbλ(T)=2πh(c^2)(λ^-5)*1/[e^(hc/λkT)-1] 称为普朗克公式。h=6.63×10^-34称为普朗克常数 。 为推导出这个公式,普朗克作了如下两条假设: (1)黑体是由带电谐振子组成(即把组成空腔壁的分子、原子的振动看做线性谐振子).这些谐振子辐射电磁波,并和周围的电磁场交换能量。 (2)这些谐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些分立值,这些分立值是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即 ε,2ε,3ε,…,nε,… n为正整数,而且假设频率为ν的谐振子的最小能量为ε=hν称为能量子,h称为普朗克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