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鱼的典故和寓意
1、“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首饰中应用的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3、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鱼儿离不开水的自然现象又是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
4、相传汉代有鲤鱼跃上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上龙门就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这就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成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象征。
扩展资料
吉祥物说鱼
用鲤鱼寄信
鱼,为人们所喜爱,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例如,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咏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相传,更早的时候,人们以绢帛写信,把它 装在真鲤鱼腹内传给对方,因称“鱼笺”。
汉代蔡邕作有一首乐府诗描写这样的信件:“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因为,它又有“鱼素”的美称,并形成“鱼传尺素”的文学典故。
隋、唐二代,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时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故 又称为“鱼书”。使用此符时,把它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半边鱼符,以备双方符合作为凭信。宋代的时候,为了显示使用者的高贵 身分,有以黄金原料制作的鱼符。
历代以鱼为主题,寓意吉祥的文化活动,有鱼灯、鱼舞以及和鱼有关的诗词书画。鱼灯多见 于年节灯会,它烛光闪闪,形象可爱。
朝梁元帝萧绎曾做《对灯赋》称赞它:“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冠有鱼字 的佛教器物名称有“鱼鼓”,俗称“木鱼”,僧侣诵经时有节奏地敲打此物。吃鱼的佳话。
延伸阅读
国王和四色鱼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个渔翁有一天打到了一个装魔鬼的瓶子,魔鬼要杀他,他骗魔鬼飞进瓶子,渔翁把瓶塞塞住。
魔鬼求渔翁饶了他,渔翁让他给自己财富,魔鬼给渔翁四色鱼,送给国王,他会给你钱。
渔翁拿走了四色鱼,送给国王,国王叫女厨煮了它们,但每次都被一个女子带走,国王大怒,问渔翁,渔翁如实地交待了实情,国王听后,决定去找有四色鱼的湖泊。
走了很久,国王看见一个宫殿,里面坐了一个青年,下半身却是石头,他问青年这是怎么回事,青年说:“我有一个妻子,她每天夜晚都出去,有一次,我跟踪她,她正在服侍黑奴,我一气之下,去杀他,只要了他半条命,妻子知道了,把我下半身变成石头。”
国王很同情,把黑奴杀了,又假扮黑奴,趁机也杀了青年的妻子,魔法消失了,青年也恢复了自由,一切恢复了平静。
故事告诉我们,渔翁和国王的智慧和勇敢让我佩服,正如羊儿用智慧战胜狼一样,我想,如果人人多一份智慧,我们的世界将会发展的更好,变的更加和谐!
一个古人抱条鱼的典故
新聊斋|花鲢鱼妻
永乐年间,汝州府有一文雅书生,名叫沈春。十六岁便生得貌若冠玉,且文采出众,十九岁则中得秀才,备受当地女子爱慕。
这年,沈春独自背着书囊赴考。徒步半月又转乘船几次,来到了一个偏僻渡口,且发现此处江边人烟稀少,无船可渡。
彷徨间看到江畔仅有一户渔家,屋里亮着烛光。沈春便上前敲门,问道:“有人在家吗,小生是赴考的书生,路经此地无船过河,想借宿一晚。”
门开处,走出一个素衣女子,长得五官端正,身子娇柔,说道:“公子有礼,奴家叫翠燕,是一渔家女子,若不嫌这屋子简陋就请便吧!”
沈春听罢甚是高兴,作揖答谢后便随女子入了屋去。
房里陈设简单,泥墙挂着蓑衣、渔具,灶上还冒着蒸烟,飘着菜香。那翠燕,让沈春在火炉边坐下烤火取暖,又端来一碗菜汤予他喝了,让他先暧暧身子。
翠燕接着下厨忙活一阵,弄了几个可口的农家菜。
两人入座,一边吃一边闲话起来,翠燕称父亲出河打鱼去了,只有自己守家,夜里害怕又寂寞,若不是公子前来,怕还得空虚得无法入眠。
沈春听得一阵,已知她心意,见在烛光闪烁中,翠燕的娇容迷人,眉目传情,自己内心一阵冲动,忍不住伸手将翠燕拥入怀里,两者四目相对,立马浓情似火,宽衣解带之后,便云雨起来。
第二天清晨,沈春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抱着一条大花鲢鱼,这鱼足有四尺余长,全身长着湿滑的鱼鳞。沈春大惊,一把将大鱼扔在地上,穿起衣服,拿着行李就要跑。
那花鲢鱼在地上蹦得几蹦,却用翠燕的声音说道:“沈公子,你醒啦?别忙走啊,等等奴家给你烧碗汤喝。”
沈春受惊异常,亦不回话,赶忙穿好衣衫,就此推门离去了。
沈春来到河边渡口,发现还是没船,只见后面渔屋里,大鱼又变成了翠燕,伸头望着自己就要追上来。
沈春看得心底起毛,知是遇到鱼妖了,害怕之余,想走前面又有大河拦路。想得一阵,沈春只好自己动手寻得一根断木头,打算游过河去。
沈春游到一半,只见河里突然冒起一条巨鱼,足有商船般大小,也是一条花鲢,那鱼气势汹汹盯着他。沈春随即吓得个半死,拼命游离。
未料,大怪鱼甩尾拍出一个巨浪,一下就把他推回了岸边。巨鱼说道:“你这登徒子,昨晚玷污我女儿,若不给出个交代,休想过河去!”
沈春听完,便明白这条大怪鱼原来是翠燕的父亲,自己惊恐一阵,冷静下来后,便说:“鱼老爷,小生不知贵千金是鱼妖所变,故而做了苟且之事,道家有言人妖殊途,我俩怕是有缘无分哩!”
大怪鱼听罢,甚是恼怒,拍起一个巨浪,直接把沈春拍弹出数米远,又道:“少说瞎话,你不娶吾女,休得过河去”沈春眼看,赴考时日将至,一点都误不得行程,思来想去,只能施行权宜之计,答应把翠燕娶了。
当晚,沈春又回到渔屋,那翠燕早哭成了泪人,沈春几经辛苦才哄好对方,两者就对着月亮,拜天地成了亲。
次日,沈春带着妻子翠燕来到河边,大怪鱼早在渡口等候,然后将他俩驮在鱼背上过了河。
不久,沈春赴考高中成了举人,随即不少乡绅富贾都来与他结交,在这些贵人的相助下,沈春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无奈,沈春心中却不是很喜欢鱼妻翠燕,每夜都是分房而睡。
那翠燕每月有三日都要泡在水里,不然就浑身脱皮难受,沈春见她如此怪异,更是冷漠。数月后,沈春见翠燕还没身孕,干脆就纳了一小妾婉儿回来。
此后,沈春日夜在婉儿房中过夜,一年后,婉儿给沈春生下一个白胖儿子,令他非常高兴,为此就更加冷落了正房翠燕。
这年,沈春的家乡突发大洪水,水势汹涌,很快淹了村子。
沈春和家人来不及逃,被大水冲了去。就在几乎亡命之际,一条大鲢鱼逆水而来,将沈春驮在鱼背上,送往高处山地,转头又冲入洪水中,救回了沈春的家人与儿子,这大鱼正是翠燕。
大鱼救完沈家人后,再回到水里,将村里不会游泳的人,一个个救回岸上。
之后,大鱼累得实在不行了,这救下全村人的义行,让她自己损耗过度。她用最后的力气游到沈春所在的身边。沈春跪下身子,看着鱼妻万分后悔,伸手摸它的鱼头。
大鱼轻轻地摆动尾巴,用鱼嘴去含住沈春的手,不一会翻了白肚,就这样死了。沈春痛悔万分,将鱼妻葬在河畔,还为她竖起一块墓碑,经常去墓前祭奠。
这个故事叫《花鲢鱼妻》,来源于《静月斋民间故事》,作者:唐有时
一个人拿鱼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老渔翁,靠打鱼为生。夜里,他见河里有一团金火,就驾船打上了个白玉盆。鱼盆底上刻着一对小金鱼,还有荷花上坐着个渔童。夜里,渔翁看到那渔童举着鱼竿在钓金鱼。
渔童钓了一条小金鱼,小金鱼溅出金色的水珠,落在鱼盆的四周,水珠就变做了一粒粒金豆子。老渔翁用这些金豆子修渔船,买渔网、造房子,安家立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老渔翁拿着金豆子到城里买了不少好东西。有个外国传教牧师发现了金豆子,就问金豆子的来历。第二天,洋牧师勾结县官,派两个当差把老渔翁抓去,要他交出鱼盆,还说这鱼盆是洋人的宝贝。
老渔翁说:“这鱼盆上的渔童是中国的小孩,鱼盆不是洋人的。”洋牧师硬要鱼盆,县官也跟着大叫。老渔翁气昏了,摔碎了鱼盆。渔童活了,变大了,操起鱼竿,钓住了洋牧师,把他甩到天边去了。然后,渔童把鱼竿一晃,立刻又变小了。县官还以为渔童要来钓他呢,吓得他一翻白眼,死去了。
这时,渔童扶起老渔翁,老渔翁也清醒过来,渔童搀着他,一老一小走出衙门,不知上哪儿去了。
陈生救鱼故事
故事如下:
宋朝初年,辰州府长石村,有个后生叫陈生,这陈生自幼丧父,和老娘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甚是艰难。
辰州自古盛产朱砂,陈生的老娘就是依靠在朱砂矿上帮人加工朱砂挣钱养家。
朱砂就是硫化汞,少量接触和服用并无大碍,但长久接触便会伤身,陈生的老娘因长时间接触朱砂,眼睛逐渐失明。从此陈生一人扛起了养家的重任,只要是能挣钱的活,陈生都抢着干。
日子虽然贫穷,但是陈生却异常孝顺。不管干什么活,都要先把老娘安顿好,晚上再晚也要赶回家照顾老娘。
这年春天,陈生路过河边,看到水面上一群一群的黑鱼,便想抓两尾鱼给老娘吃。
春天黑鱼产完卵,都是一只大鱼带一群小鱼浮在水面,目标非常明显。所以春天的黑鱼最好捉的,不一会儿,就抓了好几条。
正准备回家的陈生突然发现,河里一群小黑鱼争先恐后地游进母黑鱼嘴里被吃掉。陈生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便向一个老渔翁请教。
老渔翁解释说:“黑鱼产卵后体力消耗很大,无法捕食,小黑鱼便会围在母黑鱼身边保护它,同时会自己跑到母鱼嘴里被吃掉以便母鱼恢复体力”
陈生瞬间被感动了,鱼都如此孝顺,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太残忍了,便将那几尾黑鱼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