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编修是什么职位 翰林院编修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翰林院编修是什么职位?

简介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编修一职从清朝起正式确定。翰林院编修,一般来说是科举考试的殿试之后,由榜眼、探花授编修(自清代起)。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延伸阅读

“钦赐翰林院编修”是何意?

钦赐是皇帝钦定,皇帝任命的意思。翰林院,是古代皇家编撰书籍的地方。编修是个职位,编撰书籍的。接下来就就不用说了吧

授编修的意思?

授予某某人编修的官职编修 官名。

宋代凡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用于记录一个朝代中各种规程制度及其变化的书)等,均随时置编修官,枢密院也设有编修官,负责编纂记述。

明、清属翰林院,职位次于修撰,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慎行、吴锡麒、蒋士铨、翁方纲等,皆曾授编修之任。

明、清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

参阅《历代职官表.翰林院》。

明代翰林院编纂官是个什么地位?

首先,在明代是没有编撰官这种职位的。

第二,明代是翰林院长足发展个黄金期,虽然这是被设为一个五品的衙门,但是被视为清贵之选。

第三,主要人员及其作用: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主官为翰林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

明清的翰林待制、斋夫、斗级、典史、典吏、皂隶都是什么职务,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呢?

清代翰林院的主要职能是编修书籍,撰拟册文,为皇室解经讲史,以及充当科举考官等,与政治了然无涉,属于文人闲职。

翰林院除掌院学士之外,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院下有庶常馆、起居注馆和国史馆三机构。翰林待制从品衔上来看,比学士要低一等。典史,典吏:并不算是“官”,只能说是“吏”,一个县里面掌管刑缉的吏。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这两个是一样的。斗级、仓书、廩生:都属于清代衙门应役之人。也就说是在衙门里面当差的,而且从字面上来看都属于衙门里面一年两次收缴田赋时候粮仓的工作人员。斋夫:在衙门、学院或者文庙等地方打杂清扫的人员。并不是十分确定,不过基本如此

请问翰林院是干什么的?

翰林院是设置在皇帝身边的一个文学侍从机关,负责考议制度,以备皇帝顾问。

具体职责:

1、出入侍从,凡经筵日讲、修书亦为翰林院主持;

2、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

3、掌皇帝诏,敕书、檄、谨籍而记之,以备实录;

4、祭告郊庙神祇撰拟祝文;

5、直隶乡试,礼部会试充考试官。一般进士及第者,送入翰林院作为人才储备。过几年得实授官职。所以,翰林院也是一个人才储备机构。

清初,并未设立翰林院。类似翰林院掌管的文书、机要、侍从工作由内三院负责。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顺治十五年,内三院改内阁;重新设立翰林院执掌内三院的一些事务。翰林院首领为掌院学士,从二品、一般由大学士、尚书一类的高级官员兼任。掌院学士掌编修国史执笔,备皇帝左右顾问,是皇帝亲信的机要人员。下设:翰林侍读学士,从四品。光绪二十九年升正四品。满二人,汉三人。

科举前三甲一般做什么官?

在选出进士之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从二甲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没有录取为庶吉士的进士授官,其品级主要是六、七品,所授的官以两种形式最多:

一是部院的主事,司级官里的最低官,正六品;

二是授予知县,正七品。被选为庶吉士的进士,优秀者留馆,即留翰林院为翰林官,一是授编修,正七品,再是授检讨,从七品,原来殿试的时候凡是二甲的,授编修,三甲的授检讨。

三鼎甲原则上固定授职,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

翰林院修撰与翰林院编修什么区别?

编撰又叫编修,工作主要在于把现有的文字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字心得。

修撰的工作主要在于根据资料,以自己的文字撰写国史、记载本朝实录会要等等。

在职位等级上,修撰为从六品,略高于编撰(编修)的正七品,另外还有一个职位叫检讨,属于文字校对人员,从七品品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