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故事 赫尔巴特的故事

赫尔巴特故事?

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一个律师家庭。

他母亲是一个聪惠而有教养的人,对赫尔巴特十分关心。

她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家庭教师来培养赫尔巴特。在她和家庭教师的精心培养下,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学、哲学等方面都学得很好,特别是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2岁进文科中学学习以后,他开始研究康德的哲学着作,13岁即写了一篇哲学论文。17岁对毕业班同学就一个哲学问题作了一次报告,深受师生好评。

1794年他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毕业后到瑞士一个贵族施泰格尔家里当了三年家庭教师,教育施泰格尔的三个孩子。这三年的家庭教师工作对他一生影响极大。通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他非常认真地工作,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每两个月左右写一份工作报告给施泰格尔,三年共写了24份。这些报告为他以后撰写教育着作打下了基础。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他拜访了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并认真研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发表了介绍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论文。

1800年他辞去家庭教师工作,回到家乡,后在朋友帮助下到不来梅一所教堂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工作。1802年,他到哥廷根,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不久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哥廷根大学担任讲师,教哲学和教育学。他的课极受学生欢迎,所以不久即升为副教授。

1809年他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和教育学教席。在这里他不仅讲课,而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了贡献。

赫尔巴特一边从事教育实际工作,一边勤奋写作,撰写了大量哲学着作、心理学着作和教育学着作。这些着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一些教育学着作,如《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已成为世界教育名着。

1841年8月11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他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为教育科学努力奋斗了44年。

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视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着作。

延伸阅读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顺口溜?

赫尔巴特被尊称“科学/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记忆顺口溜:

一个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两个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记忆口诀解释

1.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普通教育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伦理学指明目的,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指出途径、手段和障碍,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

3.三中心: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也被杜威及后人称为“传统/旧三中心”,因此赫尔巴特还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4.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四方法):

⑴.明了(或清晰):教师演示直观教具和讲解,使学生获得清晰表象;

⑵.联合(或联想):新旧知识产生联系;

⑶.系统:新旧知识形成系统化;

⑷.方法: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通过应用和练习。

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定义是什么?

赫尔巴特主要教育思想、主张内容:

1、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不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2、理论基础:主张将伦理学、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三中心:赫尔巴特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4、教学过程:提出四阶段论——“清楚(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过其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教育目的:提出教学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公民”,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称号1、科学教育学之父,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使得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2、传统教育的代表人,与杜威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相比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被称作是旧三中心,所以他又被称作传统教育学代表人。3、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是夸美纽斯之后教育学发展的又一个分水岭似的人物,他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于赫尔巴特的小故事?

《赫尔巴特和他母亲的故事》

赫尔巴特的求学和事业成就,受他母亲的影响最深。

从小念书的时候,他的母亲每天陪伴着他,督促他念书,连上课都在他身边,甚至陪伴他一起研究希腊文。

当他进入耶拿大学时,他母亲仍旧跟着他,并设法让他认识当时著名哲学家施勒,使他有机会去领受其美学思想。

大学毕业后去做家庭教师,也是出于他母亲的建议,这次担任家教的教学经验,对他日后的教学理论影响很大。

赫尔巴特最早受教于尤金牧师,获益甚多。

他的思想成熟很早,11岁就研究理则学,12岁研究形而上学,14岁写了一篇论文称为意志自由。

16岁就开始研究康德的思想,19岁他就批评当时著名哲学家薛陵和菲希特的思想。

他攻击菲希特所谓自创自己世界的观念,因为他认为学生本身不可能创造自己世界,而是依赖着教师教导和外在世界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世界。

显然,此时他的思想已能深悉自己的心理过程,而且具有独特的见解。

18岁到21岁进入耶拿大学,当时有许多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都在这所大学。

由于他母亲的帮助,他认识了哲学家施勒,奠定了他从事教育和研究哲学的基础。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是以其多方面兴趣理论为基础的。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相适应,他提出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第一阶段:明了。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清楚、明了地感知新教材,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注意阶段。方法则采用叙述教学(或称单纯提示的教学),教师通过实物的观察、图片的演示、简练而清晰的讲述,提示新教材,让学生在保持集中注意力中观察、感知、分析每一个单一的感知对象,获得明晰的观念。

第二阶段:联想。这个阶段主要是把新获得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这时儿童的心理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中,兴趣为期待阶段。方法则采用分析教学,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弓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唤起已有的观念,使之与新观念建立联系。

第三阶段: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则处于探求阶段,教学上采用综合方法。

第四阶段: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练习,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个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

赫尔巴特认为,这是教学新教材,传授新知识应当遵循的心理顺序,不论教学的内容如何,不管学生年龄的大小和年级的高低,都必须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进行。它较为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对不同教学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新知识的规律。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为他的追随者齐勒(1817-1882)所发展,变成了五段。齐勒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称为:预备、提示、联结、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下半叶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