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名词解释?
赫鲁晓夫全名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1953年—1964年),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重要职务。赫鲁晓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期间,主持进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召开苏共二十大批判个人崇拜,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等新观点;经济上,调整农业政策和改进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延伸阅读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赫鲁晓夫是苏联基斯大林之后的一位领导人,他改革的主要措施有
在农业方面1.大力在东部地区进行开荒。2.推广种植玉米。3.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4.取消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在工业方面1.改革管理体制。2.扩大企业权限。3.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结果最终还是失败,因为他只是对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这一体制。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
赫鲁晓夫提出了哪些主张?
赫鲁晓夫提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争、资本主义共产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三和原则”,理应得到后人的尊敬!
第一个理论:和平共处
赫鲁晓夫指出,“和平相处”专门针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于社会主义不能谈所谓的和平相处,而是一种联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赫鲁晓夫认为,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相处,只能仅限于政治上不甘于其他国家内政,在经济领域不相互制裁,保持正常的贸易合作,而在思想领域,必须进行不间断的革命斗争。
第二个理论,和平竞赛
这个理论的基础,就是“和平相处”,1947年之后,杜鲁门主义出台之后,美苏两大社会霸主,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开始了全面的对抗,甚至在一些敏感地区,还一直存在着武装冲突。
可是事实证明,想用武力征服彼此,是一个不合理、不可能的事实,于是赫鲁晓夫认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进行和平竞赛,是最合理的方式。
第三个理论,和平过渡
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就提出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定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形式。赫鲁晓夫认为,战争不是号召人们走向共产主义的方法,必须用榜样的方法,号召人们认识共产主义,一旦一个人感觉,共产主义才是自由和幸福国度的时候,他自己就会跑起来。
赫鲁晓夫多大岁数了?
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病逝于莫斯科,终年77岁。直至9月13日上午,苏联人民才得知这一消息。这天的《真理报》上刊载了一条短讯:“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特别养老金领取者赫鲁晓夫逝世,终年77岁。”没有讣告,也没有提葬礼的时间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