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教案(【湿地课堂】《诗经?氓》第二课时教案)

诗经氓教案
点击上方语文湿地“公众号” 【湿地课堂】《诗经·氓》第二课时教案 文 / 陈惟妍一、教材分析:《氓》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选取了《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等六首诗歌。从先秦至南北朝,按照文学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排,力图使学生逐步建立诗歌发展的简单脉络。《氓》这篇课文有以下四个较为突出的文本特点:一是叙事诗、四言诗,叙事诗情节完整,妙有波澜,四言诗整齐划一,由两个二字节拍构成诗句。二是《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之一,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三是意象的选取具有典型性,人物形象鲜明。四是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因此,教学的主要关注点有以下四点:一、加强诵读,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把握诗的节奏与情感基调;二、借助注释,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把握文意;三是合理设计问题,立足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四是揣摩语句,通过对意象选取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逐步使学生学会鉴赏。
二、学情分析:《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其中第二点、第三点分别为: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整体把握,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思想、观点和感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独立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质疑;揣摩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从阅读古诗的能力看,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古诗的学习,已初步了解各时期重要诗人作品,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与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氓》这篇课文学生应该知道的是《诗经》这部作品;不知道的是《氓》这首叙事诗的内容,所以需通过第一课时进行事件梳理,把握文意;想知道的是“氓为什么会变心”;能知道的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
同时,初中阶段诗歌学习以理解诗意和记忆积累为主,对于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时代特征了解不够,诗歌鉴赏中的创作手法、审美情趣等的引导相对较少。从思维发展角度来看,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高中阶段应更重视发展学生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能作出独立的分析判断,通过现代视角体会人物情感,会正确评价人物形象,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1.加强诵读,通过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诗歌来体会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节奏产生的情味。
2.了解《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3.能辨别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能找出诗歌中有关比兴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4.能体会人物情感,会正确评价氓之妻形象,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分析氓之妻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五、教学难点:通过现代视角体会氓之妻的情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六、教学策略:组织活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七、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习过程一为导入环节,学习过程二为情感脉络理诗,学习过程三为写作手法赏诗,学习过程四为对话作品析诗。第一课时回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理解文意,《诗经》难字虽多,但注解亦详,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详细注释,疏通诗句,整理必须掌握的实词。·问题设计:用两个词来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许婚/甜蜜      ·迎婚/痴情      ·告诫/悔悟      ·指责/怨恨      ·反思/心伤      ·决绝/心死“
(一)导入环节:上节课我们一起在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反复吟咏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到了一个采桑女子由恋爱到婚变再到决绝的心路历程。钱钟书《管锥编》:“此篇层次分明,工于叙事。子无良媒而愆期,不见复关而泣涕,皆具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之致。然文字之妙有波澜,读之只觉是人事之应有曲折。”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来梳理这首诗歌的情感脉络。设计意图:以回顾文意为切入点,通过《管锥编》评价《氓》情节曲折、妙有波澜的引入,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即体会人物情感,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二)情感脉络理诗: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请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挖掘与把握,体会女子对往事微妙的情感变化。设计环环相扣的两个小问题:问题1、诗中对氓的称呼在不断地变化,这些称呼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问题2、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淇水”?分别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体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设计意图:以细微人称变化和“淇水”这一意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挖掘和把握,探求氓之妻微妙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配套: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任务清单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要落实到笔头上,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配套: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任务清单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淇水出现的不同情境,把握意象,体会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三)写作手法赏诗问题3、作者把女子的伤心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对比)   赋、比、兴手法比、兴:(1) 第三章前四句诗人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从而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感受。这与后六句劝说形成对照,沉溺在爱情中的女子就像贪吃桑葚的斑鸠那样,以至不能自拔。(2)第四章,诗人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年长色衰的情景。桑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3) 同时,用桑叶嫩绿而枯黄也可比喻成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有“比中兼兴”的手法更富有艺术魅力。赋: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氓》的赋是为了抒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有利于抒发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找出诗歌中有关比兴的句子并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辨别诗歌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体会写作手法对情感表达和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四)对话作品析诗问题4、什么造成了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氓》的现代意义)设计意图:通过现代视角体会人物情感,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八、作业布置:《诗经》中的许多书写爱情的诗歌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氓》、《蒹葭》、《关雎》,请以“河边的爱情”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设计意图:通过把握《诗经》中的典型意象,感受水在《诗经》中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九、板书设计:作者介绍:陈惟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AP项目)制作:尹大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诗经氓教案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