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坦荡荡
【晨读内容】7.37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导读学者】
黃裕生:清華大學哲學系 教授
何光顺:廣州外語外貿大學語文學院 教授
【吟诵】
《论语》述而第七 第卅七章 来自论语汇 00:00 00:52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注:^入声字短读;*关键字重读;~强调或语气长读。
【晨读笔记】
杜英:
【论语晨读】第826天
孔曆二千五百六十八年 夏曆丁酉年四月二十一 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崔圣:
今天这一章是关于君子与小人之论,一定会很精彩!
黃裕生:
这是又一句把君子与小人对置的语句
何光顺:
是的。君子是孔子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格典范,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的
黃裕生:
首先要弄清在这里,坦荡荡与长戚戚究竟是什么意思,然后讨论为什么有如此之分别。
朱注与皇注都把坦荡与戚戚理解为神貌。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指一个人的神貌气质或精神风貌。这当然没错,但似乎还不尽意
何光顺:
嗯嗯,是的,坦荡荡与长戚戚,是对君子与小人形象的描述,可以说是一种现象式的带刺,而非定义。
黃裕生:
这里,所谓坦荡荡,的确首先乃是形容君子的在场情态:君子总是神态坦然,神情开朗,气势温婉(不咄咄逼人)而辽阔
崔茂新:
这大概是为了指明“上达”与“下达”的不同追求导致的不同结果。
黃裕生:
是的,描述性语句,而非定义
所以,君子出场,会让人感到亲切、光明,让人看到希望而增强信心
何光顺:
是啊。孔子在引出一种人格形象时,都是让具体的人在情景中出场,让我们切身可感,君子的坦荡庄重,小人的忧戚自怜
崔茂新:
人性魅力所在
黃裕生:
不过,君子的这种外在气象实乃以内在修为为根基。外在的坦荡以内里的坦荡为基础
何光顺:
那种光明和亲切,先被君子的形象所感染,就是君子之德风,这是一种典型的“象”的思维,在后世成为中国意象思维的早期人格写照了
黃裕生:
内在修为乃在于学,崔老师所说的上达
何光顺:
嗯嗯,这就是要从这种象而入其意,入君子之意
黃裕生:
是的,
何光顺:
君子何以坦荡荡,小人何以长戚戚,当得其意也
黃裕生:
一个人,心不坦荡,神难坦然;心不深广,气贯难辽,势伸也近。所以,这里的坦荡,非仅涉君子之神貌,亦及本心之内质
何光顺:
象在而意出,孔子言君子,有象外之意也,得中国人格审美之高境也
黃裕生:
君子之所以能神貌坦荡,乃在内在的本心坦荡。而难就在难内在的坦荡。内在如何才能坦荡?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坦荡,但如何才能?
何光顺:
《易传》针对道家所说的“言不尽意”之论,有“立象以尽意”之说,君子,岂非孔子为世人所立的一可言之人格形象乎?
黃裕生:
这里,坦,通常解为平,荡,解为开阔,辽远。均是空间性的揭示
何光顺:
如果君子是从肯定性的角度去立的“象”,那么,小人也同样是为世人所立的一否定性的人格形象乎?
黃裕生:
平而能成道-路,阔而能无碍。平坦且辽阔,则能成无碍之道,是为大道。那么,我心如何能既平而阔呢?
平之阔之,则我心平阔。如何平阔我心?使我心平了利禄荣辱,则我心不自夸、不自大,亦不自卑、不嫉妒
何光顺:
是啊。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让人在具体可感的空间里,让形象出场,让君子和小人现身,让我们看见
黃裕生:
平了利禄荣辱,并非否定利禄荣辱,而是从由各种有限物决定的利禄荣辱的等级体系里解放出来,不以利禄厚薄、荣辱高低看待、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不以之理解、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因为有比有限物更重要的事物,有比利禄荣辱更高的事物。这就是穿越天地、超越古今的“道”与“理”
何光顺:
如果说基督教因为耶稣基督的降世,而有了道成肉身之说,那么,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道成肉身,而君子的人格形象,就是作为成道之孔子为世人所确立的一个可以达致的人格范型,是在知言行中去展开和成长着的人,是向着道之高度前进的人
黃裕生:
在物理层面上,唯有平而阔的空间,才能成为大道。但是,于心体上,则相反,唯有本心澄明了穿越天地之大道,成就了朗照乾坤之明德,才能平而阔
是的,所有先知式思想家都可以看作道成肉身。
心明大道,身着明德者,才不会计较于财富、荣辱、利禄之得失,简单说,才不会计较于一人之私的得失成败。因此,才胸怀辽阔而能常神貌安然喜乐,光彩周遭
小人与君子之别,当然根本上是心体境界之别,不过,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则体现在神貌气质上。与君子常安然喜乐相较,小人则常忧惧不已,瞻前顾后,畏缩不前
何光顺:
是啊。因此,如果说,君子坦荡荡是成道者面向世界的超越性和介入性存在,那么小人却是远道者不敢面几世界而隐藏自己的非超越性和逃避式存在
黃裕生:
一个人如果常面带忧色,或者总是怨天忧人,那么,这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心性问题,是境界问题
何光顺:
君子因为超越,所以能介入,其身体之显现具有了道的光辉,小人因为隐藏,所以逃避,而生命本有的光辉遂难以彰显
黃裕生:
是是否在生活中,在自己的存在打开了超越必维度的问题
超越性维度
一个人之所以总是忧心忡忡,总是不时哀声叹气,那么在他心里,在意的一定是自己一时的得失,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功名利禄。在他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荣辱富贵,是自己的私善。所以,他必耿介于自己的蝇营狗苟与一己之得失
对于这种人来说,即使他得到了富贵,他也一样难坦荡,因为有了富贵,还想更富贵,且尤忧失去现有富贵。相反,君子不管处境如何,都坦荡如常
这里,小人与君子之别,不在其他,而在心里有道与无道,在道在生活中是否具有绝对优先性
何光顺:
在这里,孔子避免了从本质主义和概念式的方式去先在地言说君子和小人,而是让象显现,以去领悟意,达成一个生命力量的开掘和不断生长的领域,让我们避免那种压制和消解生命力量的不恰当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践行,我们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最本质的意,而意和道,就在我们的去往未来和向他人显现的路上
黃裕生:
从另一个角度说,君子与人小之别,在于是否能从在这个世界里的得失中摆脱出来,是否能从由有限物规定的比较级里解放出来
君子能自我解放而解放人人,小人则只能匍匐在等级体系里而为物所役
何光顺:
从这个角度说,孔子在重释周礼基础上所奠定的儒家文化,其境办和胸襟,开放和自由,从个体角度来说,是超越于同时期出现的一神教的,当一神教以自我的一神论信仰或族群的一神信仰,而排斥他族他人时,孔子的君子之道却是能容人,能教化人,能够坦荡而无所成见的面向世界,坦荡荡是心境空阔明亮,是虚,是庄子所阐释的“唯道集虚”。
黃裕生:
成就君子之路,乃自我解放之路:以成道而解放自己,解放天下。这种解放就是救赎,以天下之道救赎天下。这种救赎同时也是教化,以道教化天下。
是的,与一神教比较、对话,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
何光顺:
这就和黄老师说的,君子能自我解放而又解放人相应合了,我们当然可以看到一神教的某些优秀,那就是确立了主教或教皇或信徒所建立的组织对抗皇权的组织化和内封闭性,但其代价就是拒斥他种文化,将同样优秀的文明看作异教,从而开展期其宗教战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千年之战,盖因于此也。在当下这样一个一神教被现代科学消解的社会,孔子的个体化的君子信仰,则更有契于当世
黃裕生:
今天我要讲的就这些。何老师继续。
何光顺:
嗯嗯,我也差不多讲到这里啦。谢谢黄老师
刘国庆:
谢谢各位老师的导读,我说几句个人看法,请各位师友指正
因为在高铁上,信号不稳定,希望各位师友见谅
本章虽然简短,但由于是描述性的,因而要理解准确并不容易。我们先看”坦荡荡”这个词。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荡序》云:厉王时,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此诗。《尔雅》云:板板荡荡,僻也。笺云:荡荡:法度废坏之貌。盖上帝本指厉王,讥其无法度而在民上,为人君也。此诗荡荡与尧舜之荡荡无名、洪范之王道荡荡,取义各别矣。欧阳氏训为广大,殊失诗指。苏氏因此谓小序荡荡与诗之荡荡不合。夫序诗者岂能逆料后之误解乎?案説文,平坦义当作愓,狂放义当作【忄象】,亦作愓。涤除义当作荡,广大义当作潒。荡本水名,与此四义俱无渉。今愓、【忄象】、潒三字不同,以一荡字总其义,而间亦作荡,此俗之譌也。古今文必有别矣。即如诗“鲁道有荡”此愓字也。书“以荡陵德”,《论语》“其蔽也荡”“今之狂也荡”及诗“荡荡上帝”,此【忄象】字也。法度废坏,正放义矣。书“洪水荡荡”,孔传训涤除,此荡字也。论语“君子坦荡荡”及“尧之荡荡”当作潒潒,训水潒流近广逺义矣。书“王道荡荡”孔训开辟,则亦广逺义,当作潒也。汉世去古未逺,所见经本较真,又师授有自,古训释得其当。后儒徒据俗本,妄肆纷更,及讥先儒为误,岂非经学之一阨哉?从语法上说“坦荡荡”的“荡荡”应该是修饰、强调“坦”的,因而“君子坦荡荡”其实就是说的君子内心的平坦。或者说,君子的情感和思维能够没有边际、没有障碍、自由伸展。
我们再看”长戚戚”这个词,历史上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郑玄的说法:长戚戚,多忧惧貌。皇侃《论语义疏》引江熙云:君子坦尔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愁府矣。第二种是黄式三《论语后案》的理解:戚戚:即《诗》之蹙蹙,为缩小之貌。凡经典戚与蹙训忧者,以慽为正字。训迫促者,以戚为正字,即戚近义之引申。此戚戚当训迫缩,与荡荡反对也。迫促、迫缩的意思,都是有一个穿不过去的边界和障碍,限定了个人的情绪和思考。
文字意思清楚了,我们看看义理上的分析。第一个是:为什么小人和君子会有这种不同的表现。有两种解释:
(1)君子不追求利益,因而没有得失的观念,因此“坦荡荡”,小人追求名利,因而患得患失,所以“常戚戚”。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李颙《四书反身录》:问:君子坦荡荡。曰:能俯仰无愧,便是坦荡荡。能持敬谨独,方能俯仰无愧。问:持敬以谨其独,故致坦之要,而独之当谨者,其详亦可闻乎?曰:独之当谨者非一,而名利之念尤为吃紧。千病万病,皆从此起。只不为名牵,不为利役,便俯仰无愧,便坦荡自得。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常戚戚。
(2)不是个人不重视利益(穷通得丧),而是坦然接受个人努力之后的客观现实。清初彭大寿《鲁冈或问》:君子处穷通得丧,何以独荡荡而不戚戚?曰:穷通得丧可以大言,可以小言。小处沾滞,大处可知。一丝未忘,难言荡荡。其所以异于二氏之空幻者,仁知也。如用一物,非不珍重爱惜,却又成败听之。如受一托,非不尽心竭力,却又离合听之。惟得时不喜,故丧时不忧。清初张伯行《困学录》:君子坦荡荡,只是乐天知命而已。
义理上的第二个问题是,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他想给学生们哪方面的教训呢?清朝焦袁熹《此木轩四书说》说:小人长戚戚,何必王巨君(王莽)、李林甫一辈,受此极恶,谓当惩创乎?恶恶不如恶臭,行善不如好色,难终身行善亦近名目,彼其戚戚之根自在。圣人发言之旨,似应在此也。焦袁熹认为小人如王莽、李林甫,祸国殃民,也是自己追求的结果,因而必定也有追求的动力。君子和小人追求的不同,是其内心的趣味或品味不同带来的。君子人格的养成,是其趣味的养成。需要注意的,是理学家如程颐、李颙,把本章朝着把“理”与“利”对立的方向去解释,因而朝着否定利益,而不是追求利益的和谐方向发展理学,在解除了矛盾的时候,也同时泯灭了个人追求自身的幸福、追求生活改进的动力。
从论语本身来分析,君子坦荡荡,即“不惑、不忧、不惧、不疚”,或者说,君子修养达到的整体境界,包括主体理性对自身行为的综合判断或评价: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但孔子认为”君子”修养所达到的”坦荡荡”的状态,不是放弃、取消、无视利益的状态,而是利益间的和谐状态,是相互的服务状态。孔子在回答仲弓问仁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欲”就是利。己之欲就是自己的利益,人之欲就是他人的利益。孔子在和子贡讨论仁、圣分别是,强调的更是普遍的利益: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施、济、立、达,都是利益。孔子具体解释”达”说: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察言观色,虑以下人”,就是发现需求,并提供服务满足需求。
“君子坦荡荡”的境界,被后儒作为君子修养达到的理想境界来追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中《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一章中写道“至南安,门人周积侍疾,问遗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顷之而逝,七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七”。王阳明先生在明正德辛巳年(公元1521年)曾写过一首题为《中秋》的诗,全诗内容为: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吾心自有光明月”的境界,就是”君子坦荡荡”的境界。
发言完毕,敬请各位师友指正
傅新营:
内省不疚是结果,但是宋儒把它变成了修行的功夫,入了外道
——<参考资料>——
【論語正義】
7.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鄭曰:“坦蕩蕩,寬廣貌。長戚戚,多憂懼。” o注:“坦蕩”至“憂懼”。 o正義曰:《說文》云:“坦,安也。”君子居易俟命,無入而不自得,故心體常安。下篇“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包曰:“蕩蕩,廣遠之稱。”與此寬廣訓同。《釋文》引注更云:“魯讀坦蕩爲坦湯,今從古。”案:《詩 宛丘》:“子之湯兮”,《毛傳》:“湯,蕩也。”王逸《楚辭章句》引作“蕩”,二字音義本同,太鄭仍從《古》。皇疏引江熙曰:“君子坦爾夷任,蕩然無私;小人馳兢於榮利,耿介於得失,故長爲愁府也。”
【論語譯註】
7.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論語集註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坦,平也。蕩蕩,寬廣貌。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程子曰:「君子坦蕩蕩,心廣體胖。」
【論語註疏】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鄭曰:「坦蕩蕩,寬廣貌。長戚戚,多憂懼。」【疏】「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表情]正義曰:此章言君子小人心貌不同也。坦蕩蕩,寬廣貌。長戚戚,多憂懼也。君子內省不疚,故心貌坦蕩蕩然寬廣也。小人好為咎過,故多憂懼。
——【当值义工】——
轮值理事:任大援
晨读主持:朱丽君、杜英
文本吟诵:柳慧、余小香、黄钰琪、崔新颖
内容分享:丁跃伟、耿雅鹏、柳慧、欧阳慧一、杜英、朱丽君、崔圣、顾芳绮、张楠 、郭利琴、楼一家、 江宏澤、杨蓓、邓晓颺、王莉、汤兆宁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論語滙】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