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行为是什么
是指局限的和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包括对物体的使用或者说话有刻板或重复的行为,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非常局限的执着兴趣且其强度或专注对象异乎寻常、感知觉的迟钝或感知觉的异常敏感。
常见的刻板行为有以下几种:
①刻板语言:如重复同样一句话,唱同一首歌,复杂的如只能表达打不开,什么都是打不开,拿起苹果也叫打不开,画画也叫打不开。刻板行为不能将语言进行灵活的运用,尤其在句子组织方面能力弱。
②刻板动作:如反复甩手、反复玩手指、旋转,跑跳,反复摇晃身体、打头自伤等肢体动作的刻板。
③刻板思维:如积木必须搭成一条线,数数必须从1到10不能从中打断,听故事只讲同一个,回家必须沿着同一路径等。该类刻板行为具有一定的思维秩序性。
④刻板规则:如比赛只能赢不能输;饭店只吃同一家餐厅的同一种菜,玩游戏只玩熟练的规则,其他规则不能接受。
延伸阅读
正常人有刻板行为吗
有
刻板动作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长环境当中,不知不觉并且无数次接触了一样事物,这些事物就让他在头脑里产生了一种刻板效应,这种刻板效应就会表现在他以后的语言与行为上,并且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无法改变的刻板动作。所以有些人会有刻板动作。
刻板行为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一个人非常古板没有变化的行为,老是用以前的一套方式方法去面对生活的一切。体现了一个人模糊的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生活百态,世事无常,很多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应时势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不是用同一种方法面对所有的事情。
成年人刻板行为三个关键特征
刻板行为,作为典型自闭症的三大特征之一,其实很多星爸星妈并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在日常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困惑。所以我们整理了大家最关心或者最容易有疑问的刻板行为八个问题,给大家详细全面扫一下知识盲点。
一、到底什么才是刻板行为?
按照定义,刻板行为,是一种重复的、固定的、无明确意义的某种行为。通常,这种行为被打断时,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冲突。
其实,刻板行为有三个很关键的特征——
1、反复频繁的简单动作
不断摆弄手指,不断拍打自己的脑袋,不断摇晃身体,不断重复同一句话等是最常见的刻板行为。这类行为常常在孩子比较焦虑或者无聊的时候出现,如果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做出其他行动,这些行为就会自动停止。
2、固执的思维模式或规则
很多自闭症孩子不断把积木摆成一条长龙,水彩笔必须按照固定顺序放进盒子里,回家必须沿着同一路线,更换路径就不行……其实我们仔细思考一下,这些行为的共同点就是孩子遵循一个固执的思维模式或规则来行动,很难进行灵活的变通。
3、被打断后有问题反应
通常,刻板行为被强制停止或打断时,会引发孩子强烈的情感冲突,他们可能会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推搡父母发泄不满,甚至会拿自己脑袋撞墙、咬自己来表示自己的沮丧。
二、哪些儿童容易有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并不是自闭症孩子的特有行为,普通的成人也会有刻板行为,比如开会时抖腿,用老式电话时玩电话线等等。
在普通儿童中,1岁以内的婴儿或多或少都会有简单重复的刻板动作,但随着年龄增长及能力提升,刻板行为通常都会消失。在2岁以上的自闭症及发育迟缓儿童中,更容易伴有刻板行为。其中,又以自闭症谱系儿童最多。在自闭症谱系儿童中,按照智能的由低到高,其刻板行为依次表现为:刻板动作、刻板思维、刻板语言、刻板规则等。
也就是说,严重的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动作;中等及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思维及刻板语言;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及艾斯伯格症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规则。
三、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
其实,我们人类的每一个行为存在,都具有其原因和意义。对于刻板行为来说,其本质原因是大脑神经本身的损害,但具体原因我们现在还没法说清楚。
从实用角度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无事可做
刻板行为一般发生在没事情做的无聊时候。如果儿童在全身心参与其它项目,一般较少发生刻板行为。
2、感官刺激
无聊,加上做某些刻板动作时可以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于是,这些行为就被自己强化了。没有什么比获得快感更有力的强化。
3、获得关注
有些刻板行为不是被自身强化,而是被他人强化。比如,一打头,孩子就能得到家长的关注,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给自己东西也是一种关注),那么这种刻板行为就会被他人强化。
4、智能障碍
刻板行为是一种低级心理发展功能,换句话说,很多四五岁的儿童,心智能力可能还停留在一岁,所以很多刻板行为就保留下来。那么,长期看来,只有发展智能,才能从本质上克服刻板行为。
但这也有新的矛盾,智能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是你想提升多少就提升多少。一个智商30的儿童,可以将智能提高到40、50、甚至60,但是很难提升到100。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龄乃至成年自闭症患者,只能过着严格的结构化的生活。
无论如何,自闭症孩子早期训练能提升多少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奇迹发生的。
四、 刻板行为和强迫症有什么区别?
刻板行为和强迫行为表面看,都是在重复某些无意义的行为,但区别在于:刻板行为过程中,行为者对此乐此不疲,丝毫意识不到这是不对的;强迫行为过程中,行为者对此非常焦虑,明显意识到这是不对的。
五、被打断就哭闹是刻板行为?
错!很多孩子有些行为看似刻板行为,却并不是真正的刻板行为。
童童最近每天经过自己家楼下一家小卖部,都要习惯性的拉着妈妈去买一根棒棒冰,如果没有买棒棒冰就会哭闹不止。
这样的行为看似刻板,但其实是孩子渴望被满足的需求。棒棒冰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她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有反应。即使不是自闭症孩子,普通孩子也会存在哭闹行为,所以这样的行为并不属于刻板行为。
六、所有刻板行为都应该被消灭吗?
很多刻板行为既不干扰他人,也不会对孩子自身产生任何不良后果。虽然看起来跟常人有点不太一样,但就像有的妈妈打扫的时候喜欢把家里的杯子放成一排,要是突然搞乱了,心里会觉得很不舒服。
就像妈妈们不会试图改变自己要将刀具按照顺手的顺序安放好一样,对于孩子这部分不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生活的“习惯”,家长可以试着宽容一些,保留孩子的一些私人空间。
七、摆脱刻板行为=摆脱自闭症?
当然不是,很多家长带孩子去做诊断的时候,会发现医院的诊断除了对孩子各方面技能的评估,还会仔细询问与刻板行为相关的问题。如果技能评估存在明显的社交性落后,且有明确的刻板行为,一般医生都会给出自闭症的诊断。因此家长就觉得,只要消灭了孩子的刻板行为,这样孩子就不是自闭症了。
理论上来说,孩子存在刻板行为的确是诊断为自闭症会考量的方面之一。但却不是唯一。如果孩子不存在刻板行为,狭窄兴趣的表现也是诊断考量的内容。比如孩子会痴迷于玩一些不是玩具的物品,如瓶盖、袜子等。因此,孩子没有刻板行为了,也不能判定孩子不是自闭症了。
此外,刻板行为会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产生变化。目前阶段可能经过干预后孩子的刻板行为消失了,并不代表孩子之后不会出现其他的刻板行为。所以,想要完全摆脱刻板行为,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家长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计划。
刻板行为是什
刻板行为是指:无明显目的的,不变的,以固定频率反复重复,而无任何功能效果的简单行为。常见的刻板行为有以下几种:
1、刻板语言:如重复同样一句话,唱同一首歌,复杂的如只能表达打不开,什么都是打不开,拿起苹果也叫打不开,画画也叫打不开。刻板行为不能将语言进行灵活的运用,尤其在句子组织方面能力弱。
2、刻板动作:如反复甩手、反复玩手指、旋转,跑跳,反复摇晃身体、打头自伤等肢体动作的刻板。
3、刻板思维:如积木必须搭成一条线,数数必须从1到10不能从中打断,听故事只讲同一个,回家必须沿着同一路径等。该类刻板行为具有一定的思维秩序性。
4、刻板规则:如比赛只能赢不能输;饭店只吃同一家餐厅的同一种菜,玩游戏只玩熟练的规则,其他规则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