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刘兵变深度解析 苗刘兵变视频

苗刘兵变深度解析?

一、苗刘兵变过程

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人被打败,在建康闹市被处决。

二、影响分析

1.兵变打击了主张和支持皇帝南逃的投降派势力。它表明妥协逃跑不得人心,标志着人民抗金力量的兴起。[

2.兵变促使南宋政权进行政治整顿。赵构后来就着手整顿、制订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措施。

首先,纠正北宋遗留下来的问题,重定赏罚标准,以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废除宋徽宗时打击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朝廷重臣的政策。

其次,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第三,限制宦官的权力。

第四,调整部分官制,合并了一些机构,以适应抗金战争的需要。

3.苗、刘之变是构成赵构最终收缴兵权、向金人妥协求和的一个因素。

一方面 ,赵构本来就惧怕地方武力和将领拥兵坐大,这次的政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加强了他这番心理,使赵构终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度将领,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加剧。甚至因为苗傅拿徽钦二帝仍在北方来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并以此为主要理由要求赵构退位,更加深了赵构对此事的耿耿于怀,对于他往后排斥北伐、倾向与女真和议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被苗刘扶上皇位的太子赵旉在兵变中受尽颠连,不久后就一病不起,不幸夭折,赵构本人也因故失去了生育能力,自此绝嗣。宋太宗一脉的近支宗室都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俘虏,因此,赵构身边已经没有了立储的人选,一旦宋钦宗回朝,赵构的皇位更加难保,皇位继承人问题成了他的心腹之患。

延伸阅读

苗傅和刘正彦为什么没杀赵构?

“苗刘兵变”的爆发,不是起于私怨,而是抗金政策,当然,私怨是导火索,俩个人并不想杀死赵构。

苗刘都是北方人,反对继续南逃,主张收复失地,兵变前期是成功了的,苗、刘二人杀死王渊,将赵构软禁,逼迫其退位,立赵构3岁的儿子赵旉为帝,并诏喻海内。

后来苗、刘迫于压力,竟将赵构恢复帝位,应该是二人动了恻隐之心,给大宋留一点儿血脉(如果赵构死,有两种结果:1、权臣当道,2、军阀割据)

精忠岳飞逼赵构退位的是哪两个?

精忠岳飞逼赵构退位的是苗傅和刘正彦。

苗刘兵变,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人被打败,在建康闹市被处决。

苗刘兵变是对是错?

苗刘兵变发生在南宋赵构在位期间,是建炎三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的一场兵变。苗傅和刘正彦趁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的机会,埋下伏兵,杀入皇宫,逼着赵构退了位,传位给了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兵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件事对赵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他不得不对内部进行一系列改革,对将领频繁调度,又使得南宋回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状态。

苗刘之变的真实原因?

“苗刘之变”真实原因赵构南渡,在南渡中看到了有人贪污,以公谋私,置士兵性命于不顾,才决定起兵清君侧的。

而许多军官及士大夫不满赵构对王渊的处置,和赵构对太监康履的宠信,决定清除这两个败类。

苗傅和刘正彦趁着这个机会,埋下伏兵,诛杀了王渊,随后杀入皇宫,他们认为皇帝来路不正,逼着赵构退了位,传位给了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苗刘兵变和淮西兵变哪个先发生的?

苗刘兵变先发生。

苗刘兵变: 也称“明受之变”。建炎元年(1127)十月,宋高宗留住扬州以来,以内侍省押班康履为首的宦官骄恣用事、妄作威福,引起诸将及士大夫的不满。到杭州后,主张逃跑的王渊因与宦官勾结而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因此,患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等人密谋发动兵变,先斩王渊、再杀宦官。

建炎三年(1129)三月五日,苗傅幕宾王世修伏兵城北桥下,等王渊退朝路过,即摔下马,刘正彦以勾结宦官谋反的罪名当即把他斩首。

接着:苗、刘率兵包围行宫,一面分兵捕杀宦官康履、曾择等,一面胁迫宋高宗传位于三岁的皇子赵昚,改元明受,请隆佑太后(即元佑皇后)垂帘听政,尊高宗为睿圣仁孝皇帝,居显宁寺,改称睿圣宫。苗傅升任御营使司都统制,刘正彦为副都统制。后来苗刘为张浚韩世忠所擒,高宗复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