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为燕说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侯丕勋,西北边疆史地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现已退休。主要著作有《西北史地探赜》《历代经略西北边疆研究》《汗血宝马研究》《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概论》。参著《隋史新探》《甘肃古代史》《河西开发史研究》和《西北通史》第一卷等著作,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甘肃省》卷与《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等。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藏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部分成果曾由《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评介。
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主要任务,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的史学学术研究观念,二是掌握必须的史学学术研究方法。这二者决不可偏废。
一、树立正确的史学学术研究观念
要能够真正搞好史学学术研究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史学学术研究观念,也就是要完全搞懂什么是真正的史学学术研究。我们平常读史学著作、史学文章,从未见到过“史学学术研究观念”一类提法。客观现实虽然如此,但并不是说这一问题根本不存在。其实,在部分史学学术研究尚未入门者那里,或许认为这一问题不存在,而史学名家们却已将这一问题装在了自己的脑海中。这样讲似乎有点抽象,但当看了下面一些问题的具体说明,问题就清楚了。
1、史学研究是“说明”历史还是“解释”历史?
这是史学学术研究中,所遇到带有“观念”性问题之一。史学界对此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说法。有的专家说:史学研究在于“说明历史”,而另有专家则说:史学研究在于“解释历史”。我赞同“解释历史”的说法。
为了明白“解释历史”说法的正确性,需要进行一些分析性说明:
首先来看“说明”与“解释”这两个词涵义的区别。我认为,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说明”这个词的涵义是:史学研究工作者,运用史料对自己所研究历史问题进行客观说明或叙述。很清楚,这种“说明”主要只是“说明”所研究历史问题的事实或表象,而不去揭示所研究历史问题的本质。显然,这种“说明历史”,对所研究历史问题的认识,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未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解释历史”的说法,则同“说明历史”说法的涵义存在着根本性区别。我们同样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解释”这个词的涵义就是:史学研究工作者,依据所收集史料,并在一定史学观念指引下,对所研究历史问题进行解释,也就是对所研究历史问题的根本方面给予解释或揭示。由于所研究历史问题的根本方面,它总是处于隐匿状态,无法轻易看出来,所以运用“说明”的方法是难以达到史学研究真正的目的。据此可以说,“解释历史”就是去揭示所研究历史问题的本质(或本来面目),即对所研究历史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从以上所述来看,“说明”与“解释”这两个词的涵义所存在区别是十分明显的。
在史学界,早已有专家认为研究历史就是“解释”历史。如姚凯、陆健林曾指出:“历史就意味着解释。历史事实中的解释成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事实的解释与历史学的客观性》,《中国历史学年鉴》1989年版第39页)在这里,姚、陆二位专家甚至认为“历史事实中”也存在“解释成份”。
由于在“历史事实中”存在“解释成份”,研究历史又是在“解释”历史,所以我们今后撰写史学学术论文时就必须从“解释”历史问题的角度去撰写。
那么,在“解释”历史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应注意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解释应是科学的,要能够经受新发现材料的验证;二是在同一篇论文中解释历史问题应有一致性,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三是解释的结论应做到高度概括;四是解释应对他人具有启发性。若做不到这四点,所做解释那就算不上是成功的、科学的(参见姚凯、陆健林《历史事实的解释与历史学的客观性》,《中国历史学年鉴》1989年版第39页)。
2、在史学学术论文中主要应该写什么
这也是一个在史学学术研究中所遇到带有“观念”性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或许有人认为是不值得关注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研究什么历史问题就在论文中写什么问题是不言而喻的。这种认识似乎是无可厚非的。其实,这种认识若从正确的史学学术研究“观念”角度讲是有所偏颇的。
那么,到底在史学学术论文中应该写什么?根据众多优秀史学论文、根据众多著名史学名家的治学经验、根据我自己三十多年来从事史学学术研究的体会,我认为在史学学术论文中主要应该写作者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学术见解)。如作者研究民族史中某一问题时,就在论文中写自己在研究这一民族史中所提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见解);如作者研究经济史中某一土地制度问题时,就在论文中写自己在研究这一土地制度问题时所提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见解)等。
我主张在史学学术论文中,主要写作者自己的学术观点,但这并不是说作者仅仅在论文中干巴巴地写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就行了,而是说要从写作者自己学术观点的角度撰写史学学术论文。也就是作者用自己所收集来的诸如与所研究民族问题、土地制度问题、政治问题、中外关系问题等有关的史料,来论证自己学术观点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3、历史学原本存在微观与宏观两类问题,研究工作应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
“微观”与“宏观”,本是物理学的名词概念,其中“微观”所指物质是用肉眼所看不见的分子、原子和各种基本粒子,而“宏观”则是指用肉眼所能看得见的物体。不仅如此,而且“微观”与“宏观”又是物理学的两种理论和两种研究方法。近年来,物理学的“微观”与“宏观”的理论及方法,业已移植或应用到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中,从而促进了这些学科学术研究工作的明显拓展与深化。
历史学问题本身,从来都存在着微观与宏观这两类问题。当然,历史学中的“微观”问题,是相对而言的小问题及其细节方面,自然不能断之于“用肉眼所看不见”。历史学中的每一个宏观问题,都是由与之相关联的若干微观问题所构成。这就决定了史学研究工作必须分别从微观与宏观两类问题上去研究。
然而,历史学问题的学术研究,并不在于简单追求问题的“微”小,而是在于通过对那些“微”小问题,进行“小题大做”式的研究,来揭示其所反映历史学问题的本来面目,进而为相关宏观问题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众多学术成果业已表明,历史学问题的微观研究工作,是提出和论证学术见解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历史学研究出现浮泛现象的良策。我殷切期望众多年轻的历史学研究工作者,经过长时间艰苦努力,使自己既成为进行“宏观”研究的行家,又成为进行“微观”研究的里手。
4、史学研究工作者应注意自己悟性的锻炼
史学学术研究工作者,在历史学的学术研究中,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悟性。所谓悟性,即是作者善于对史料等问题由表及里、深入科学思考与理解的能力。这就是说,作者在看到一条或多条有价值史料之时,绝不要随意地想一想或浮浅理解其涵义就行了,而是要对每一条史料的内涵进行由表及里、深入科学地思考、再思考,直至思考出其本质性的涵义,继而用精炼语言表述出来作为自己的学术观点。
锻炼自己历史学学术研究方面的悟性,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我多年的体会是:一要有自觉性;二要持之一恒;三要有吃苦精神;四要与自己的史学学术研究工作结合起来。
5、在史学学术研究中应该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史学学术研究中,有意识地追求某些目标,这自然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史学学术研究。
那么,从事史学学术研究究竟应该追求什么目标呢?我的体会主要是具体追求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达到相关课题学术研究的前沿;二是把自己所研究问题完善成为一种体系,即达到系统化和理论化;三是透彻地阐明一些史学观念,改变史家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与看法,以此对史学学术研究做出贡献。据此可以说,若在史学学术研究中追求高目标,就能完成高质量学术成果。
二、掌握史学学术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一个读历史学的研究生,学会撰写史学学术论文是十分关键的问题。那么,要学会撰写史学学术论文有什么奥秘吗?我的回答是有一定的奥秘。但需要指出:这“一定的奥秘”是能够被揭示的,也是能够被认识的。但如果不把它揭示出来,加以认识和掌握,高水平的史学学术论文很难撰写出来。至于撰写史学学术论文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我的体会是:主要是对撰写史学学术论文的方法、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基于这种体会,我概括了下面这样一句带有经验性的话:“一个史学研究工作者,当他有了一定的业务基础,到那时方法、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就成了完成高水平史学学术论文的一个关键。”这一经验与体会的核心,就是 “方法、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撰写史学学术论文,虽然没有千古不变的方法与技巧,但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带普遍性的方法与技巧来。下面先从认识史学文章的分类与史学学术论文的学术性入手:
1、史学文章的分类与史学学术论文的学术性
(1)史学文章的分类
史学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完全学术性的文章(文章中有一个中心观点,且统帅全文);
带有学术性的文章(文章中无中心观点,但各部分有些观点);
史料性的文章(历史资料的条理化);
知识性的文章(综述人所共知的历史知识)。
从上可知,一、二类史学文章有观点,是史学学术论文,而三、四两类文章没有观点,所以不是史学学术论文。
(2)史学学术论文的学术性
史学学术论文中的学术性,如果简单回答,就是指史学学术论文中由作者学术观点(或学术见解)所体现的史学学术论文的特点或特殊性。这就是说,在史学学术论文中如果有学术观点,那它就具有学术性,它就是史学学术论文;如果其中没有学术观点,那它就不具有学术性,也就不是史学学术论文。这充分说明,学术观点对史学学术论文是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据此,我们还可进一步说:学术观点是史学论文的灵魂和生命线。
从上面所讲内容可以看出,学术观点对体现史学学术论文学术性是十分重要的,学术观点是决定史学学术论文学术性的最基本因素之一。
(3)学术观点的涵义
学术观点是作者在史学论文中首家所提出、用科学和简明词语所表述、能够揭示所研究历史问题本质的观点(见解或看法)。这个定义,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论文中观点,由作者首家所提出(即具有独到与新颖的特点);二是作者用来表述观点的词语要科学与简明(即表述观点的词语具有准确、凝练与明白的特点);三是作者所提出观点,能够揭示所研究历史问题的本质(即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2、史学学术观点用文字怎样表述
在史学学术论文中,作者用文字怎样表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我的体会是应注意一下几点:
(1)用词、词组或句子表述观点,即文字越简明越好。
(2)用来表述观点的词、词组或句子最好是自己首创的,即力求新颖、独到。
(3)用来表述观点的词、词组或句子要词义准确,即要具有科学性。
3、史学论文中学术观点的提炼方法
史学学术论文的作者,如果力图在论文中提出自己具有创新性学术观点,那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应对所收集史料,尤其对那些能够反映所研究历史问题本质的史料进行细心研读,反复探究和揣摩其本质性内涵,进而提炼出自己的学术观点。
(2)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必要时可以标新立异,即首创一个能够确切表达史料本质性内涵的新词或新词组,作为自己所研究历史问题本质的观点。
(3)确定一个便于提炼观点的论文题目。史学论文的题目,若大而笼统,那在论文中根本无法提炼出能够统帅全文、成为全文论述中心的学术观点。若力求在史学学术论文中提炼出能够统帅全文、成为全文论述中心的学术观点,那就必须确定一个含意明确、具体、单一的题目。所谓含意明确,就是史学学术论文题目无含混不清之感;所谓含意具体,就是把史学学术论文题目的内涵限定小;所谓含意单一,就是在史学学术论文题目中明确地把全文论述、探讨的中心限定为一个。
4、史学学术论文中学术观点的论证方法
在史学学术论文中,详尽、充分、科学地论证和阐述学术观点,至今尚无一成不变和模式化的方法。
不过,在这里可以把众多学者的经验和笔者的粗浅体会,以撰写完全学术性的论文为例,初步归纳为以下若干条:
(1)应从论证学术观点的角度构思全文结构。这就是说,怎样能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地论证论文中的学术观点就怎样构思论文的结构。不过,在构思论文结构时,一般要将论文中能够直接和正面论证学术观点的部分构思为全文论证的重点。同时,还要充分注意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2)务必在史学论文直接和正面论证学术观点的部分中,征引一条或若干条说服力很强的史料,作为立论的基本依据。史料是学术论文中立论的基础,而学术观点则是史料涵义的科学概括。从这个意义上讲,收集和征引具有很强说服力的史料,是论证学术观点所应把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3)在论证学术观点时,应根据论文特点和不同情况,可适当运用多种方法,并从多角度论证。具体的论证方法较多,如分析、比较、辨驳、计量、考据和举证等方法。所谓学术观点的论证角度,实际上是指从各种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如从历史文献、考古、环境变迁、思想史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等角度论证等。对史学学术论文论证角度的选择,同样应考虑论文的特点,一般对一篇论文中的学术观点,可从某一个角度去论证,亦可从多角度去论证。从多角度论证的史学论文,其说服力明显较强。
(4)为便于论证和阐明论文作者的学术观点,必要时可在论文中设立论敌。所谓论敌,就是指与论文作者的学术观点相对立的观点,也就是论文作者认为不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设有论敌的学术论文,在论证时多采用辨驳论敌的方法,以此反衬论文作者自己学术观点的客观与正确。但在论文中设立论敌时务必慎重,也就是在采用这一方法时,应该将辨驳限定在“对观点不对人”的范围内,尤其应尽量防止伤害有关学者。
(5)应对所研究历史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性阐述。史学学术论文的“论”,若从方法论角度讲,就是指在论文的具体行文中,就所研究历史问题进行议论,也就是讲一些理论性或哲理性的道理,力求使论文的论证与阐述,达到透彻、明白、深刻和富于说服力的目的。但由于不同的史学论文在历史学子系学科(如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等)中归属不同,因此,在史学论文中进行理论性阐述时,在方法上可注意以下方面:①特殊的史学论文,可在结构上专门安排理论性阐述部分;②一般的史学论文,可在一些段落中,或各部分之尾,或全文之末,循着论文内在的逻辑发展,自然而顺理成章地进行理论性概括和说明;③在进行理论性阐述时,应尽量运用与论文相关历史学子系学科的理论原理,并运用具有理论色彩的语言进行阐述。
(6)在对史学论文进行修改定稿时,应舍得割爱。为了使史学论文的论证集中、简练、无累赘之感和说服力强,在具体修改定稿时,应坚决、果断地将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一律从正文中删除,但当认为有些史料和其他学者的一些论述确有一定价值时,可将其移写在注释之中。
(7)认真做好论文的注释工作。注释在一篇好的史学学术论文中是必不可缺的。“注”与“释”二者,客观上存在着一定区别。“注”一般是对论文所征引史料出处(即作者、文献名称、卷数、页码、版本、出版社、出版时间等)的附注。在具体做注(包括撰写初稿)时,应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查核论文中所征引史料的正确与否及出处。“释”一般是将不能引入正文中的史料和有关分析、论述及其他学者的有关见解等附注在论文的注释中,其目的在于加强论文作者学术观点的可信程度,增强论文的厚重感和说服力。
5、收集史料的方法
“收集史料”,实际上是围绕研究课题阅读史书、摘抄有关史料。若具体讲,主要是这样几方面:
(1)直接相关史书(文献),要逐字逐句地读,反反复复地读,彻底搞懂其涵义,并将其中有价值史料分类摘抄,以利撰写论文时征引;
(2)间接相关论著,若其中有直接相关部分,就阅读和摘抄有关的史料与观点,并标明类别;若无直接相关部分,就可一目数行粗读,摘抄有关史料与观点,即用“提着篮子收鸡蛋”方法收集史料。摘抄史料时,同样标明类别。
(3)从网上广泛搜索史料,并对搜索来的史料,与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所出版纸版文献对校,纠正其中之误。
6、引证史料的方法
在史学学术论文中,引证史料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即:
(1)串联法。即是在论述中,作者把自己阐述的话与所征引史料有机地串联起来。
(2)列举法。为阐明某一问题,即把相关史料连续列举在一起,然后归纳、提炼、概括,以增强说服力。
(3)辨析法。即在撰写论文、阐明学术观点时,把部分内涵颇为重要,但词义不明、理解不深词语应加以辨析,以便搞清楚其所具有较强说服力,然后引入论文。
7、重要史料的涵义怎样辨析
一些重要史料,在揭示所研究历史问题的本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把它的涵义探究清楚,它势必无法发挥在揭示问题本质方面的作用。这说明,在史学学术研究中辨析重要史料的涵义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作。
探究重要史料的涵义,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考辨词义,如“釒且治” 、“耕画”(可查《说文解字》、《一切经音义》、《康熙字典》、《辞海》等);二是探明背景,如唐太宗“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等;三是识破曲笔记载,认清历史真相,如李世民发动太原起兵问题等。
8、注意收集和征引带有故事性史料
在文献中,曾经留下了部分带有故事性的史料。这类史料,往往真实、可信,可据性、说服力也较强,应注意收集和征引。现举几个例子予以说明:
(1)隋炀帝修运河、游扬州的目的
?隋炀帝修运河、游扬州的目的何在?《资治通鉴》所载故事说:炀帝将幸江都,“以诗留别宫人曰:‘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这两句诗之意似乎表明,游扬州与征辽(即打高丽)没有直接关系。可是,《说郛.隋遗录》记载隋炀帝即将出游扬州时,“宫女半不随驾,争泣留帝,言‘辽东小国,不足以烦大驾,愿择将征之’。攀车留措,指血染鞅。”帝意不回。这说明,隋炀帝游扬州是进一步筹划征辽,其与征辽关系极为密切。
(2)匈奴冒顿维护领土完整的策略
在西汉时,匈奴王冒顿虽系游牧民族首领,但已具有了维护领土完整的观念。他对领土的重视程度,实属非同一般。其时,势力颇盛的东胡王曾遣使来索千里马(实为试探匈奴对东胡是否惧怕),冒顿在识破东胡王诡计后毫不吝啬的“与之”(实为麻痹东胡,致其懈怠);不久,东胡使者又来索要匈奴单于的一名很受宠爱的“阏氏”(妃子),冒顿又“与之”;后来,贪得无厌的东胡王,希图得到位于东胡与匈奴之间名为“瓯脱”的广阔千里的土地,为此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与之!”接着,冒顿毫不迟疑地亲自率兵一举打败了东胡(《史记·匈奴列传》)。这样重视国土的现象,在古代历史上还是少见的。
(3)《战国策》记载伯乐相马的效应
《战国策》卷三十《苏代为燕说齐》: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从上可知,带有故事性的史料,它的说服力确实是不可低估的。
9、正确借鉴前人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俗话说,千古文章一大套,看你会套不会套。
这是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种说法。事实上,有的人写史学论文就是照这样做的。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上述这句话呢?首先,我觉得上面的话主要讲的是撰写文章的方法问题,其意主要是说,古往今来的学者,他们写文章时已经总结、掌握和运用了一些模式化的方法和技巧,后来的人只要“会套”用那些模式化的方法与技巧,就能写出好文章了。很显然,这个说法不是主张后人写文章时去硬“套”、死“套”前人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要“会套”前人的方法与技巧。这种“会套”,就是灵活的“套”、创造性的“套”。这样说来,上面的说法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其次,我觉得前人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尤其是模式化的方法与技巧,有些是不能“套”用的,但可以借鉴。比如说,八股文的模式化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到了现在,显然是不能“套”用的,不过,象正史写历史人物传、编年史写历史事件等方法,至今仍可借鉴运用。
第三,我觉得不会写史学论文的人,在开始学写史学论文之时,可以先模仿、后创造。也就是先模仿前人写史学论文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然后就逐渐在借鉴前人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创新。因为“套”用前人写始学论文的方法与技巧,带有抄袭前人方法与技巧的性质,所以写作方法一味“套”用是不可取的。
10、撰写史学学术论文力求有一定的语言特点
撰写史学学术论文,应力求具有一定的语言特色或特点。最重要者就是:在同一篇论文中,应保持同一种语言特色。如或运用具有文学色彩语言、或运用哲理性语言、或运用古朴典雅语言、或运用通俗语言等,但应尽量避免在同一篇论文中将多种特色语言杂而用之,以防削弱论文质量。
(说明:这是侯丕勋先生在1999年9月-2009年1月间,为我校历史专业研究生讲课的提纲,后于2012年11月25日修改定稿)
苏代为燕说齐(侯丕勋:史学论文的撰写方法与技巧)
相关推荐
- 墙的拼音字(学拼音打字最基础方法)
- 为的多音字组词语组词(多音字的辨析方法)
- 能的拼音字(一年级孩子拼音差的补救方法)
- 孙拼音怎么拼写(孙的发音技巧)
- 技巧的近义词是什么词(技巧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 燕云十八 燕云十六声药叉破魔获取方法 燕云十八骑高清图片
- 中单婕拉出装(婕拉伤害最高的出装方法)
- 口袋宠物攻略 口袋宠物猪钻石获取方法 口袋宠物种族值是什么
- o怎么读英语(o的发音技巧)
- 沟通成语大全(沟通方法与技巧)
- 七日世界胡桃夹子获取方法
- 9月1号英文缩写(9月1日的英语表达方法)
- 洗衣机出现e6是什么意思 怎么解决(洗衣机e6最简单的处理方法)
- 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及填报技巧 平行志愿录取什么意思
- 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研究方法的分类 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 记叙文的表达方法有几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