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糁子饭

迎着清晨的阳光,晨跑返回。在离家不远的路边,有一处简单的门店,门前架着一口大铁锅,周围摆着几张桌子和几个圆凳,老板娘满脸笑容招呼着客人,忙的不亦乐乎。来吃饭的人端着大碗,有的坐着、有的蹲着、有的直接打包带走……我等桌边的人吃完走了,找了个空位坐下,和乡亲们一样,在这里享受一顿老家的特色美食–糁子饭。

说起糁子饭,就是用玉谷糁做的饭,是家乡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家乡人最爱吃的一种饭。我的家乡是豫西山区的卢氏县,土地很少,粮食作物主要是玉谷。玉谷,老家人都这样叫,实际是卢氏地方方言,它的学名应叫玉米。因老家是山地,耕作不便,种小麦很少,再加上气候原因,小麦产量也很低,所以玉米历来就成了家乡人民的当家粮。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玉米更成了家乡人民的救命粮,连玉米皮、玉米棒芯,也都一起磨成面吃了。直到80年代,我在汤河中学上学时,还是一天两顿糁子饭,有时甚至三顿。玉谷在我家乡分两种。一种叫稙玉谷,一种叫回茬玉谷;稙玉谷一般是在农历3、4月份,在闲置的山坡地里种,或在平坦一些的小麦地里套种,到秋季收;而回茬玉谷是在小麦收了之后,再种植,也是到秋季收。用稙玉谷磨的糁子做糁子饭最好吃。

记得小时侯,家境贫寒,在农村一年到头主要以糁子饭为主。糁子是用自己家的石磨,人推磨或套上牛拉磨,将黄色玉米粒经过磨碎、去皮、箩面加工而成。大的如大米粒,可以做大糁子汤,特别是夏天中午地里干活回来,坐在屋檐下,喝一碗温热适中的大糁子汤,解渴又清凉,身上汗落,怎一个爽字了得。小的如小米粒,还有更小的和面一样,但能看清颗粒,通常做下糁子甜面。所谓下糁子甜面,就是把锅里先下适量的碎糁子,并煮熟,然后面条下锅,起锅前,放把绿油油的小青菜,不放盐,一碗饭中白色的面条、黄灿灿的糁子和嫩绿的青菜,白、黄、绿相间,特调胃口,这是老家人的最爱。

在农村,做糁子饭时,根据吃饭人数添水,将水烧开后,把适量的碎糁子倒入锅内,用勺不停地搅动防止粘锅底;待糁子翻滚起来后,再放一点食用碱,然后改用文火慢慢烧煮;大约40分钟后,糁子变稠、发粘,闻到香味;这时褪去灶中燃烧的柴禾,把锅盖盖好,捂十到二十分钟,糁子饭就做成了。糁子饭稀稠以用筷子能夹起来是最好的,盛到碗里,那热腾腾,黄灿灿的糁子饭煞是馋人,更有阵阵新鲜玉米的醇香扑鼻而来,真是未曾入口“醉”三分,那味道可与南方的大米饭和陕北的小米饭比美。若在糁子饭中再煮一些小豆、土豆、红薯块儿、豆角等,则更是别具风味。

说到糁子饭就不能不提它的黄金搭档酸黄菜,这也是卢氏人的家常菜,说起这道菜更是不能不佩服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食材随处可找到,做法简单,它是把菜经过一种酸菌发酵而成,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美食在中国有很多,但家乡的人们却把它运用的得心应手。卢氏的酸菜味道区别于其他任何地方的酸菜,只要是能吃的蔬菜几乎都可以做,在春季还可以采野菜做酸黄菜,最常用的是大白菜,把白菜切碎洗净,在开水锅里稍微淖一下,马上捞出放进准备好的干净的罐里,连开水一起倒入,等到水变得温不烫手时放入酸浆水,然后把罐密封,经过一天多的时间发酵就可以吃了,打开罐一股酸味扑面而来,颜色黄得诱人,很是让人有食欲,吃起来方便耐储存。入冬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缸的酸黄菜一直吃到来年春天都不会坏,而且营养健康。吃的时候非常简单,捞出来放入适量盐再放上一点油辣椒搅拌均匀即可。端一大碗热腾腾的糁子饭,再配上一盘酸黄菜,那真是看着美、吃着香、过后想。

现在郑州工作,只要回老家,必须吃上一顿糁子饭,调上一盘酸黄菜或一盘浆豆腐,解解馋,那味道绝不次于酒店的山珍海味。虽然经常不在家,但家乡的亲戚没忘记我,总是过一段时间给捎一些玉米糁子,家里一直没有缺过家乡的糁子,因为他们知道“我是吃糁子饭长大的”。在城里经常吃大鱼大肉,隔三差五就着咸菜吃顿糁子饭,感到非常爽口,同时也给肠胃除除腻儿。每当我看到那黄灿灿、光亮如玉、喷香味美的糁子饭时,就想起孩童那个年代。每当我中午放学回来,母亲已把糁子饭做好,再调上一盘酸黄菜;遇到什么节气时,家里才能炒上一盘包菜萝卜加上少许粉条的杂烩菜,这时是家里人聚齐的时候,我们一边吃着喷香味美的糁子饭,一边听着父母的“唠叨”。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现在什么都现代化了,电磨磨的玉米糁子,用天然气、钢精锅熬的糁子饭和小时候用石磨磨的玉米糁子,烧柴火、大铁锅熬的糁子饭相比,吃起来那味道真的有天壤之别。

老家的糁子饭,就像山珍海味一样,闻着香、吃着美、回味无穷。我喜欢它,因为每一粒糁子都饱含母亲河的乳汁;我赞美它,因为每一粒糁子都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汗水……糁子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我深爱着它,因为每一粒糁子都曾带给我思念、带给我故乡的温馨……

【编者推荐】“糁子饭、酸黄菜”是我们豫西卢氏的特色饭菜,虽然是平民百姓饭桌上的家常饭菜,但在山里人的眼里却胜得过山珍海味。尤其是老石磨磨的糁子,在大铁锅里烧柴火做出来,那味道可是杠杠的。家乡的糁子饭啊,那是故乡的味道,是父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更是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本文作者取材于平常生活,由吃糁子饭,写到老家玉米的种植及加工,还有酸菜的制作过程,文笔朴实,描述细致,文字间“扑鼻而来”的酸菜味和糁子饭味让人垂涎欲滴。

作者简介

李宏文,卢氏县汤河乡人,在军队工作20年,现就职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在军队时,长期在军队基层和师、团机关工作,热爱写作、爱好摄影,在军队内部刊物发表文章近百篇。转业地方工作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直觉敏锐,洞察力强,在郑州日报、机关党建刊物上时有刊出。

作者的相关文章

● 彩灯点亮卢氏不夜城

责任编辑:张淑清

本期编辑:张 瑞

微信公众号:LSWY1818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阅读原文”,留下你的精彩评论!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