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斯特里
“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贝聿铭以102岁高龄去世,为世界各地留下众多的建筑艺术佳品,足矣!慈目合上可以安然离去。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国初年的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庄氏乃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于贝氏13岁时罹癌过世,继母蒋士云,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蒋履福之女。贝氏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妻子卢淑华 (Eileen Loo)为中国留美学生,婚后育有三子一女,其中贝建中(Chien Chung Pei)与贝礼中(Li Chung Pei)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香山饭店、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
1982年建成的北京香山饭店是外国建筑师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大陆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89年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当年设计方案一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专家认为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在贝聿铭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十三年中,有两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现在人们终于发现,这一建筑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2004年全球畅销书《达·芬奇的密码》及电影,是通过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秘密路径解开了从达·芬奇、波提切利到维克多·雨果以及牛顿等各类艺术与科学巨匠的全部秘密。
通过以下十件贝聿铭充满现代主义精神的代表作,我们仿佛听到了十首当代古典音乐,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则是流动的建筑。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从音乐中便可以看到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 建筑的造型和材料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建筑通过高低、起伏、疏密等变化,体现出音乐的律动。贝大师的每件作品都是通往音乐天空的艺术珍馐。
01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华盛顿特区
1978
该建筑位于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原始建筑的旁边。二者的外形存在明显的区别。新馆外部呈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内部则是三角形和菱形的空间。
《快速机器中的短旅程》
Short Ride in a Fast Machine(1986)
约翰·亚当斯
(John Adams 1947-)
在极简主义流派中有着深厚渊源的美国古典音乐及歌剧作曲家约翰·亚当斯于1986年创作了这部《快速机器中的短旅程》,并将“管弦乐团的喧耀”这一概念运用到了这部作品中。受匹兹堡交响乐团的委托,为大森林音乐节(Great Woods Festival)而创作的这部作品也被称为《大森林的盛宴》(Fanfare for Great Woods)。正如亚当斯在作品标题中所注释的那样,“你知道被人邀请乘坐一辆很棒的跑车意味着什么,而你又希望没有这样的经历。”这部作品是亚当斯后极简主义风格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风格源于美国作曲家史提夫·莱奇等作品中所定义的极简主义,尽管它在“更具戏剧性的设置中使用极简主义技术。”
《快速机器中的短旅程》于1986年由匹兹堡交响乐团首演。作为一部音乐会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据2008年的一项报道,“在过去二十五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演出次数榜单上,该部作品已经进入第十位。”《快速机器中的短途旅行》已经两次被安排在伦敦逍遥音乐节最后一晚音乐会上演出,但两次均因作品的标题而被取消:第一次是在1997年戴安娜王妃去世以后,第二次是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尽管如此,《快速机器中的短旅程》还是有了另外两次在伦敦逍遥音乐节上的演出机会:一次是2004年7月24日星期六,另一次是在2014年9月4日星期四。
约翰·亚当斯的歌剧《尼克松在中国》是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
02
路思义教堂
台湾省台中市
1963
东海大学是一所基督教背景的大学,拥有台中最美丽校园之称。校园中最知名的景点非路思义教堂莫属,形状宛若祷告的双手,静静地为莘莘学子们祈福,上课期间学子们往来穿梭,假日则是游客如织,更多的是一幅幅亲子亲昵互动,共享天伦乐的画面。
《人类救主,请速降临》
Veni, Veni, Emmanuel(1992)
詹姆斯·麦克米兰
(James MacMillan 1959-)
《人类救主,请速降临》是苏格兰古典作曲家、指挥家詹姆斯·麦克米兰为打击乐器与管弦乐队创作的一部单乐章协奏曲,约25分钟。麦克米兰是在1991年的第一个降临星期日开始创作这部作品,直至1992年复活节完成,这是一个对作品本身有意义的日期,作品受基督教徒Salvesen PLC委托而作。1992年8月10日,由12岁开始失聪的苏格兰打击乐器演奏家伊夫林·格兰妮(Evelyn Glennie 1965-)和苏格兰室内乐团,经芬兰指挥家尤卡-佩卡·萨拉斯特(Jukka-Pekka Saraste 1956-)指挥,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首演。
《人类救主,请速降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协奏曲中演出最频繁的一部。苏格兰打击乐器独奏者科林·科瑞(Colin Currie 1976-),与美国女性指挥家马琳·阿尔索普(Marin Alsop 1956-)麾下的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合作,于2003年3月25日,在伯明翰交响音乐厅举办了该部作品的第300场演出。
03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首都多哈
2006—2008
这座建筑位于阿拉伯湾中的一座人工岛上,采用了浅色石灰岩石块,柔和地反射沙漠中的太阳光。按照传统伊斯兰图案中的几何形状,外形交错上升。
《防护面纱》
The Protecting Veil(1988)
约翰·塔文纳
(John Tavene 1944-2013)
《防护面纱》是英国著名宗教作曲家约翰·塔文纳为大提琴和弦乐器所创作的一部二十世纪后期古典音乐作品,1992年获水星音乐奖(Mercury Prize)提名。
《防护面纱》完成于1988年,这部作品起初是应英国大提琴家史蒂芬·伊瑟利斯(Steven Isserlis 1958-)的请求而创作的一首十分钟左右的简短乐曲。很快就扩展成一部更充实的作品,随后又受BBC的委托用于1989年伦敦逍遥音乐节演出季。和塔文纳的许多作品一样,《防护面纱》反映了作曲家俄罗斯东正教的宗教信仰。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为纪念十世纪初君士坦丁堡布莱克纳宫教堂里玛丽幽灵“圣母玛利亚”而举办的东正教保护圣母玛利亚面纱的盛宴。
▲?雅各布·肖
(Hakon Nystedt/DJM combined orchestra)
04
香山饭店
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
1982
香山饭店主体建筑是一栋白色的现代主义楼房,饭店宽阔的常春厅大堂,采用玻璃屋顶,自然采光,使内庭成为光庭,乃是贝氏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主体建筑后的流华池,是典型的中国式园林,弯曲的小径,铺鹅卵石,周围布置假山,白色建筑倒影在水池中,和中式园林有机地融为一体。1984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奥克尼郡的婚礼,日出》
An Orkney Wedding
with Sunrise(1985)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
(Peter Maxwell Davies 1934-2016)
这是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创作的一部古典管弦乐作品,是古典音乐曲目中少数几个以风笛独奏为特色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部轻快的作品,大约只有12分钟,生动地描述了奥克尼郡一场婚礼后的狂欢庆祝活动,整部作品在戴维斯用来象征凯思内斯郡冉冉上升太阳的风笛声中进入尾声。在音乐会的演出中,身着苏格兰王室传统服饰的风笛手,需要从背面进入音乐厅走向舞台,只能在作品即将结束时在独奏演员的位置上就坐。
《奥克尼郡的婚礼,日出》受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委托而作,于1985年5月10日由美国指挥家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1932-)指挥首演。该部作品已经被多次演奏和录音(两次由作曲家本人指挥),已经成为戴维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05
美秀美术馆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是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创办人为神慈秀明会创始者小山美秀子。当年获美国《时代周刊》全球十大建筑。
馆藏以小山美秀子生前个人藏品为主,包括日本、中国、南亚、中亚、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约逾2千件。神慈秀明会的本部设于馆旁,但占地更大,建筑设计亦出自贝聿铭手笔。
《梦谕》
Takemitsu: Quotation Of Dream
武满彻
(武満 徹/Takemitsu Tōru 1930—1996)
上世纪50年代末,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访问日本,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武满彻的弦乐《安魂曲》,斯特拉文斯基对此大加赞赏。自此,武满彻开始成为日本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创作个性鲜明,音乐语言新颖独特,充满了东方神韵。除了日本传统音乐的元素外,我们还能在他的音乐中看到德彪西和梅西安的风格,有些作品还涉及电子音乐。
武满彻作有大量的电影配乐,著名的包括黑泽明的《乱》。
《梦谕》以十二段描绘梦境轮廓的音乐所组成,语言闪烁暧昧,这是用东方哲学禅释内心思想的另类音乐。
06
澳门科学馆
澳门新口岸新填海区孙逸仙大马路
2006
澳门科学馆毗邻澳门文化中心及澳门渔人码头。主体建筑由斜圆锥体、半球体和菱形基座组合而成,外墙用银色铝钢板、玻璃幕墙搭配装饰。玻璃幕墙对馆内有自然采光功能,体现科学、环保的的设计理念。整幢建筑由展览中心(即主体大楼)、天文馆、会议中心、裙楼组成,室外安装有扶手电梯。馆内硬件设施先进,在天文馆天象厅安装有放映三维效果的8000×8000图元影像球幕,为世界顶级的室内影像放映设备。
《阿斯拉》
Asyla Op.17(1997)
托马斯·阿德斯
(Thomas Adès 1971-)
这是英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托马斯·阿德斯创作的一部管弦乐曲。作品完成于1997年,得到了广泛的演出,尤其是在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 1955-)的棒下。该部作品一直被形容为是一部交响曲,第三乐章是未经承认的谐谑曲。
作品的标题是“避难”的拉丁语复数形式,在这里意味着避难所和疯人院。《阿斯拉》受约翰·菲尼慈善信托基金的委托而作,由拉特尔指挥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于1997年10月在伯明翰交响音乐厅首演。伦敦的首演则是在1999年8月15日,由作曲家本人指挥BBC交响乐团在逍遥音乐节上的演出。
这部作品最为著名的是第三乐章,以其技术型特征而与众不同。阿德斯自己叙述了作曲过程如下:
于是,我买了一些电脑化乐器演奏的音乐来聆听,只是安静地聆听,得到其内在的技术结构而不是让音乐炸开我的头颅。我意识到,在技术方面,你得将事情重复32或64遍。所以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在我的起居室里对其进行配器,在30个书页的庞大乐谱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凌晨三点时,我才上床,当我坐在那里时,感觉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我想:“基督啊,我的心脏病发作了”。于是我给医院去了电话,他们派来一辆救护车。我的心脏又逐步开始跳动,但非常缓慢。救护车将我送到皇家自由医院,在星期六晚上其他的伤亡人群中等了两个小时。最终一位医生看到我说:“你的呼吸急促”。我想:“感谢上帝,并不是我的心脏出了问题,仅仅是我的大脑……”
——托马斯·阿德斯,独立报,1999年5月27日
《阿斯拉》获得了评论界的赞赏。于1997年赢得皇家爱乐乐团音乐奖;并于2000年获得格雷梅耶尔音乐作品奖,使阿德斯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此部作品最终于2000年由Faber Music出版发行。
2002年9月7日,作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西蒙·拉特尔举办了自己的首场音乐会,演出曲目为《阿斯拉》和《马勒第五交响曲》,两者皆由EMI以CD和DVD的形式发行。
《阿斯拉》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演出,包括近年来西蒙·拉特尔和柏林爱乐的远东巡演。
▲?马库斯·施坦茨/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07
苏州博物馆
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
2002
苏州博物馆分两部分,东部旧馆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西部新馆由贝聿铭设计。新馆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用于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
《小提琴与管弦乐团协奏曲》
Th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1989 /1992)
捷尔吉·山多尔·利盖蒂
(Gy?rgy Sándor Ligeti 1923-2006)
这是匈牙利裔奥地利籍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捷尔吉·山多尔·利盖蒂所创作并敬献给德国小提琴家萨斯科-加维里洛夫(Saschko Gawriloff 1929-)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全长约28分钟。利盖蒂一直被形容为“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之一”以及“他那个时代进步人物中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此部协奏曲的第一个版本包含三个乐章,于1990年11月3日在科隆演出。1992年,利盖蒂对总谱进行了修改,更换了第一乐章并且又增加了两个新乐章。这一新版本的协奏曲于1992年10月8号在科隆首演。最终,利盖蒂重新编排了第三和第四两个乐章,最终版本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于1993年6月9日,由加维里洛夫和法国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共同演绎,法国指挥家、作曲家、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的创建者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 1925-2016)担任指挥。
▲?克里斯蒂安·泰兹拉夫/Fran?ois-Xavier Roth
科隆古根尼西管弦乐团
08
莫顿·H·迈耶森交响中心
美国德州达拉斯城
1989
迈耶森交响中心是达拉斯交响乐团和达拉斯交响乐合唱团的永久驻地。
外部圆形,由玻璃和金属支撑构成,与实际大厅的实心几何线条形成鲜明对比。贝聿铭将鞋盒型的内部的结构描述为“非常保守”。
《聂鲁达歌曲》
Neruda Songs(2005)
彼得·利伯森
(Peter Lieberson 1946-2011)
美国古典音乐作曲家彼得·利伯森为女中音独唱和管弦乐团创作的一部五首歌曲的套曲,也是为自己的妻子、美国女中音歌唱家洛林·亨特·利伯森(Lorraine Hunt Lieberson 1954-2006)而作。套曲中的诗歌由二十世纪智利诗人、外交官巴勃罗·聂鲁达所创作。
《聂鲁达歌曲》由洛杉矶交响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委托而作,2005年5月20日,由芬兰指挥家埃萨-佩卡·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 1958-)指挥洛杉矶交响乐团首演,亨特·利伯森担任独唱演员。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出是在2005年11月,独唱演员依然是亨特·利伯森,美国指挥家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e 1943-)担任指挥。2006年7月,亨特·利伯森死于乳腺癌,年仅52岁。美国唱片公司Nonesuch随即发行了波士顿交响乐/詹姆斯·莱文版本的《聂鲁达歌曲》商业唱片。
2007年12月,利伯森凭借《聂鲁达歌曲》,获得格雷梅耶尔音乐作品奖。
09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西区中环花园道1号
1982—1990
中银大厦楼高70层,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其因此为1989年至1992年间香港及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中银大厦外型为棱柱状,就像“节节高升”的竹笋一样,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结构上,整座建筑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强混凝土柱支撑,由三角形框架将建筑的压力转移到四根柱子上。外面用玻璃幕覆盖。其独特外型设计因此让它成为香港最瞩目地标之一,不少香港邮票、明信片常以中银大厦为图案。
《睡》
Sleep(2000)
埃里克·惠特克
(Eric Whitacre 1970-)
美国作曲家、格莱美奖获得者埃里克·惠特克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作者为查尔斯·安东尼·西尔维斯特里(Charles Anthony Silvestri),后改编为八个声部的合唱。2000年10月,16人编制的德克萨斯合唱团Austin ProChorus,首演了埃里克·惠特克一首八声部(SSAATTBB)合唱曲,歌词为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1923年创作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作品受律师、专业歌唱家朱丽亚·阿姆斯壮(Julia Armstrong)为纪念自己的父母委托而作。2001年此部作品演出以后,惠特克得知弗罗斯特的诗歌已经受到版权保护,在这首诗歌的美国版权2038年到期之前,无法出版自己的作品。与其放弃出版这部作品,惠特克倒不如要求诗人、他的频繁合作者查尔斯·安东尼·西尔维斯特里另作一首新诗,且能和弗罗斯特的诗作及自己在音乐中已经强调的细节相契合。第二天西尔维斯特里提交了诗歌《睡》,引用并拓展了弗罗斯特诗歌最后诗节中有关睡的主题。
惠特克认为比起最初的那部作品,他更喜欢西尔维斯特里所创作的文本,因此即使在2038年以后,他也不会出版为弗罗斯特诗歌谱写的音乐作品。
2010年,惠特克选择了这部作品作为他的“虚拟合唱团”项目。在此项目中,数百名志愿歌手提交的视频被组合在一起,制作了一个组合性能的演出视频。
10
卢浮宫金字塔
巴黎卢浮宫主庭院拿破仑庭院
1989
该建筑是一个用玻璃和金属建造的巨大金字塔,周围环绕着三个较小的金字塔。大金字塔作为卢浮宫博物馆的主入口,已成为巴黎的城市地标。
《帕西奥》
Passio Domini Nostri Jesu Christi secundum Joannem,(Passio)。(1982)
阿尔沃·帕尔特
(Arvo P?rt 1935-)
爱沙尼亚古典与宗教音乐作曲家阿尔沃·帕尔特为独唱男中音(耶稣)、独唱男高音(彼拉多)、独唱四重唱/ SATB(众福音传教士)、合唱团、小提琴、双簧管、大提琴、低音管以及管风琴创作的一部激情之篇。整部作品的演出大约需要70分钟、不分乐章,其拉丁文本采用了《约翰福音》中18、19章节的内容,并增添了一个简短介绍和结论。
1980年,当帕尔特离开爱沙尼亚前往奥地利时,他带去了《帕西奥》的第一篇草稿,之后成为丁丁纳布风格的高潮。1982年,帕尔特最终完成了这部作品,并于1989年出版发行。从那时起,这部作品共有过三次录音,一直是帕尔特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不管评论家、公众对一座新建筑、一出新戏、一本新书或一部音乐作品是如何定位,时间往往是其艺术寿命长短的最好衡量物。即使这些新作不能当时当地就引起轰动,但其前景总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致敬贝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