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比是衡量什么的指标 量比属于什么指标

量比是衡量什么的指标?

量比是衡量相对成交量的指标。 一般来说:  量比为0.8-1.5倍,则说明成交量处于正常水平;  量比在1.5-2.5倍之间则为温和放量,如果股价也处于温和缓升状态,则升势相对健康,可继续持股,若股价下跌,则可认定跌势难以在短期内结束,从量的方面判断应可考虑停损退出;  量比在2.5-5倍,则为明显放量,若股价相应地突破重要支撑或阻力位置,则突破有效的几率颇高,可以相应地采取行动;  量比达5-10倍,则为剧烈放量,如果是在个股处于长期低位出现剧烈放量突破,涨势的后续空间巨大,是“钱”途无量的象征,东方集团、乐山电力在5月份突然启动之时,量比之高令人讶异。但是,如果在个股已有巨大涨幅的情况下出现如此剧烈的放量,则值得高度警惕。  量比达到10倍以上的股票,一般可以考虑反向操作。在涨势中出现这种情形,说明见顶的可能性压倒一切,即使不是彻底反转,至少涨势会休整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股票处于绵绵阴跌的后期,突然出现的巨大量比,说明该股在目前位置彻底释放了下跌动能。   量比达到20倍以上的情形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两单,是极端放量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的反转意义特别强烈,如果在连续的上涨之后,成交量极端放大,但股价出现“滞涨”现象,则是涨势行将死亡的强烈信号。当某只股票在跌势中出现极端放量,则是建仓的大好时机。   量比在0.5倍以下的缩量情形也值得好好关注,其实严重缩量不仅显示了交易不活跃的表象,同时也暗藏着一定的市场机会。缩量创新高的股票多数是长庄股,缩量能创出新高,说明庄家控盘程度相当高,而且可以排除拉高出货的可能。缩量调整的股票,特别是放量突破某个重要阻力位之后缩量回调的个股,常常是不可多得的买入对象。  涨停板时量比在1倍以下的股票,上涨空间无可限量,第二天开盘即封涨停的可能性极高。在跌停板的情况下,量比越小则说明杀跌动能未能得到有效宣泄,后市仍有巨大下跌空间。   当量比大于1时,说明当日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大于过去5日的平均值,交易比过去5日火爆;当量比小于1时,说明当日成交量小于过去5日的平均水平。

延伸阅读

量比指标红绿色表示什么?

(一)量比的意思:一个衡量相对成交量的指标。它是开市后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与过去5 个交易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之比。

(二)公式: (当天即时成交量/开盘至今的累计N分钟)/(前五天总成量/1200分钟)(三)量比有红——当天即时成交量 要大于前五天的成交量时,量比为红,常是为1以上。量比有绿—— 当天即时成交量 要小于前五天的成交量时 ,量比为绿, 通常是为1以下。

股票中的量比指标怎么看?

1、一般来说当量比是0.8到1.5时,说明成交量还处于正常水平;

2、假如数值在1.5到2.5之间,则为中等偏高的成交量。如果股价也处于温和缓慢上涨的状态,上涨趋势相对稳健,可以选择持股。如果股价下跌,可以断定下跌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应该考虑止损。

3、当数值为2.5至5时,说明是比较显著的放量。此时股价若是能突破重要的支撑位或阻力位,那就表面后续方向的趋势性已经形成。

4、若是数值达到5到10倍,那就是非常大的成交量了。假设这个个股是一个长期走势偏弱,在股价低位时放出巨量突破,那就表示后续的上涨空间比较可观。如果是在个股处于高位时突然放巨量拉涨,则很有可能是主力控盘,准备高位出货,需要谨慎对待。

5、对于成交量超过10倍的股票,上升趋势中的这种情况见顶的可能性比较高,即使没有完全逆转,至少在出现高点后很长时间都无法突破。

量比指标有哪些?

量比指标,依据的是即时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与之前连续5天每分钟平均成交量的比较,而不是随意抽取某一天的成交量作为比较,所以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盘口成交异动及其力度。

从操盘的角度看,量比指标直接反映在区中,其方便快捷胜过翻阅其他的技术指标曲线图。

量比指标=(当天即时(某分钟)成交量/前五天每分钟平均成交量)。

他反映的是当前盘口的成交力度与最近五天的平均成交力度的差别,这个差别大小表明盘口成交活跃度,能体现主力即时做盘的盘口特征。量比资料可以说是盘口语言的翻译器,它是超级短线临盘实战洞察主力短时间动向的秘密武器之一。

股票中什么是量比指标?

你好,量比是指股市开市后平均每分钟的成交量与过5个交易日平均每分钟成交量之比。它是股票市场技术分析最常见的参考指标之一,量比越大,反映该股当日流入的资金越多,市场活跃度高。【公式】量比=(现成交总手数 / 现累计开市时间(分) )/ 过去5日平均每分钟成交量【特点】在观察成交量方面是发现成交量异动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出主流资金的市场行为,在时间参数上,在大盘处于熊市或缩量调整阶段多使用10日平均量,在大盘处于活跃的情况下适宜使用5日平均值的。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