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与卡米尔的爱情故事是什么?
卡米尔·克劳岱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像罗丹那样受人景仰的天才雕塑家。她与罗丹相识是在1885年的冬天。她的老师布歇先生在去罗马旅行前,把她这个学生托付给了罗丹。这是个被人议论纷纷的大师,听说他的模特儿和他都有艳事,女人们都迷上了他。还有人说他的某尊雕塑是从人体上直接拓下来的,因为它实在逼真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罗丹为这种中伤大哭了一场,卡米尔则毫不怀疑这种完美是天才忘我劳动的结晶。 卡米尔向罗丹先生要了一块大理石,她想为弟弟保罗刻一尊半身像。在这个家里,除了父亲,卡米尔最爱的就是弟弟保罗了,他虽然还很年轻,却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好诗。 爸爸克劳岱先生回来了,卡米尔去车站接他。进家门前,父亲塞给他最钟爱的女儿一些钱。可这一幕还是让站在楼上窗口张望的母亲看见了。她哭哭啼啼地把自己关进里屋,骂家里人合起来骗她,为了一个疯疯癫癫玩泥巴的傻瓜,大家一起受罪。 为了表示对老师的谢意,卡米尔雕刻了一只青筋微露的脚送给了罗丹,这个作品使罗丹当即决定,请卡米尔来做他的助手,参加美术馆纪念门厅的大型雕塑工作。 那天,卡米尔正在脚手架上工作,她无意中看见罗丹用一种暧昧的动作在摆弄着他眼前的体态丰腴白嫩的裸体女模特儿,卡米尔惊呆了,她的眼里不知怎么就蒙上了一层泪水。 夜晚,在保罗房里,卡米尔低位着对弟弟说,她不想再去罗丹那里了。保罗同情地望着姐姐。也许罗丹根本不知道她的心事。传奇式人物的行为都是不可想象的放荡不羁和独断专横。他所崇拜的雨果这样说过。 第二天一早,罗丹便打听有没有卡米尔的消息。他的助理摇摇头,建议另外雇一个。”不!”罗丹不加思索地拒绝了,他决定亲自去找卡米尔。桌上放着的那只雕刻的脚告诉他,她是个无可替代的助手,一个超群的雕塑天才。 罗丹的登门拜访使卡米尔心中的怨恨和委屈烟消云散。当卡米尔在为裸体女模特儿摆姿式时,罗丹看出,自己花了许多年才弄通的东西,卡米尔已经无师自通了。 雨果死了,人们奔走相告,不胜唏嘘。雨果的死使罗丹感觉到生命的枯竭,他茫然对着模特儿的裸体毫无灵感。于是,卡米尔第一次决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罗丹,她登上了模特儿的台基。裸体的卡米尔使大师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夏娃。那丰润如白玉的肌肤和躯体,扰乱了罗丹的心神。他情不自禁地触摸、狂吻她。 克劳岱全家回乡下维洛夫度假。为了表示谢意,克劳岱不顾女儿反对邀请了罗丹夫妇来维洛夫。洛茜是罗丹没有正式结婚的妻子,她和他有个儿子。他这次接受邀请来维洛夫就是希望卡米尔能尽快返回巴黎。他要雕刻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像,怎样才能把各人的神韵反映到脸部呢?灵感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在和他捉迷藏。要完成这些工作他离不开卡米尔,只有她才能带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姐姐和罗丹的热恋使保罗感到自已被冷落了,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卡米尔住进了巴黎近郊罗丹新买下的佩安园。在这个更像工场的临时家里,她没日没夜地干活,疏远了家人和朋友,几乎与外界隔绝。灵感、热情、技巧和肉体,她把一切献给了罗丹。 罗丹的杰作眼看就要完成,克劳岱先生却不安地发现,女儿自从认识罗丹以后就不干自己的活了,她似乎仅仅为罗丹活着。可如果不展出自己的作品,她永远也不会得到承认。他提醒卡米尔,她的未来属于她自己,不该过多地和罗丹一起抛头露面,周围的闲言碎语足以扼杀一个天才。 卡米尔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孤独地留在佩安园中,整日的劳作使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一双像样的鞋子。罗丹除了周旋于美术界的朋友之间外,还要常常呆在身体有病的洛茜那里。洛茜找上门来大吵一场,卡米尔流产了。罗丹为此流泪三天。几天后,卡米尔突然不知去向。在她的工作室里,罗丹激动地发现了一尊雕得臻乎完美的自己的像。他决定把它展出。 当卡米尔重新出现时,她要求罗丹在她和洛茜之间作出选择,罗丹说他不能像打发仆人一样赶走洛茜。卡米尔突然意识到父亲的话是多么中肯,她日日夜夜为他工作,对自己考虑得太少了,她永远不会有别的女人所有的一切,而只有石头。 一无所有的卡米尔来到保罗那里,请求弟弟让她住一段时间。她终于答应离开罗丹,她的心碎了。 初愈后的卡米尔依然埋头于雕塑。弟弟远走他乡,父母也要回维洛夫了,当初全家是为了她和她的雕塑才迁来巴黎的,现在整个世界都弃她而去。他们彼此感到失望。卡米尔唯一拥有的,只有雕塑了。也只有雕塑才能把她和洛茜区别开来。 在音乐家德彪西等人的帮助下,卡米尔的作品展出了。她想拖着跛足重新飞翔。人们对她因为痛苦而表现出扭曲变形的作品毁誉参半。而赞誉却全都属于罗丹,因为她是他的学生,是他指点她找到了金子。生活整个成了一个十字架,保罗的话太透彻了,他早就对她说过:”罗丹做梦,你做工。”她似乎永远也无法走出罗丹的阴影。卡米尔比以前更加孤独地躲进自己的世界,她将成为雕塑。可即使是一座雕塑也不会这样被抛弃。 罗丹来了,可他被拒之门外,门里的卡米尔变得异常脆弱而易受伤害。巴尔扎克全身像的成功,使罗丹再次登门,因为卡米尔曾经给了他灵感。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久别后的会面却成了一次使彼此都受到伤害的谩骂。心理失去平衡的卡米尔陷入了疯狂,她怀疑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由于罗丹在搞鬼。当房东提出要收回房子时,卡米尔悲愤地冲到罗丹家前,用石块砸他的门窗,吼叫道:”罗丹,从你的狗窝里给我滚出来,我究竟爱你什么呀!” 凄厉的哭声在黑夜中回荡。 一向被父亲忽视的保罗回到法国时,已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作家。卡米尔扑进父亲的怀里,为自己让他失望而无地自容。克劳岱先生发现,女儿漂亮的蓝眼睛失去了光泽。他搂着可怜的卡米尔,为她念保罗的诗。 报社记者朱迪为撰写罗丹的传记特来采访卡米尔。她告诉卡米尔,不少人已经认识到她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女艺术家。连罗丹也承认,他曾指引她找金子,可后来发现金子就在她自己身上。不管记者怎么说,卡米尔认定她是罗丹派来的,拒绝接受她的采访,”我和罗丹的关系是零。” 1913年秋天,在克劳岱先生的葬礼后不久,卡米尔经巴黎精神病院医生签名,证明她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在被送上医院囚车的那一刻,卡米尔扒着车窗,紧握铁栏杆,眼里充满凄凉和恐惧。 在疯人院里,卡米尔一次次恳切地给弟弟保罗写信,希望能早日离开这个折磨人的地方:”别把我扔到这儿,我多么想回家和你们住在一起,看好我的东西不要落到罗丹手里,他很害怕我出去,并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好想回家。你被流放的姐姐。” 1943年10月19日,卡米尔·克劳岱逝世于蒙特克朗收容所,终年80岁。 罗丹为卡米尔筑的。吻。以卡米尔为模特。 对卡米尔来说,艺术就是她的全部生活,代表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艺术就意味着欲望、爱情、命运,或者简单说是一出人生的悲喜剧。 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卡米尔的一生?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她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包括法国十九世纪的教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种社会条件。卡米尔是一个女性雕塑家,在当时的法国,雕塑纯粹是男人的艺术,女性几乎没有接触雕塑艺术的权力。因此,卡米尔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不被上流社会所容纳。甚至在其他女性艺术家聚集的活动中,她也因为不擅社交,和她同时代的人缺少联系和沟通而默默无闻。这些都是把她带入黑夜般死寂的原因之一。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抑郁和伤感总是卡米尔的作品中潜在的主题。在这个天才的女艺术家甜美迷人的外表下面,是一个整天堆砌泥土的孤独的内心世界。 通过卡米尔晚年与弟弟和侄子的通信,我们可以看出,她非常怀念维尔纳夫的童年生活,想回到她年轻时候的村庄。正是在那里,她第一次体验到大自然的寂静、纯洁和安详。在那里,寂静和自然是她的启蒙老师,在她们的感召下,她得以从泥土、草垛和石头中发现美,从自然的神秘中发现快乐,她用自己的激情去穿透深邃的存在,抒发自己和整个人类内心最深沉的情感。的确,对于卡米尔这样的一位雕塑家而言,和平宁静的生活有助于她捕捉生命存在的鲜活的瞬间。 也正是从她对童年的记忆里,对爱的渴求、捕获与失去之中,卡米尔把她的经历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她用雕塑记录着生命的消逝与回归,寻找着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意义。在这里,她抒发着对生命的独白,将孤独感转化为对现实世界的赞美。 其次,对待卡米尔的雕塑艺术,我们应该明确,它们既能够也必须从罗丹的雕塑中分离出来,放在属于她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思考。卡米尔的工作同时也是她的弟弟、诗人保罗语辞学艺术的一面镜子。他们都注意到了对立面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共存。 在多变的现象背后,卡米尔的雕塑能够抓住不变的本质,犹如雕塑艺术中的《圣诗》,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痕迹和世界的多姿。它是从卡米尔与上帝和自然的无声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正是这些内心世界的简约、心灵的纯洁、爱情的美好、被爱的快乐以及对死亡的顽强反抗,使卡米尔的艺术可以在多变的形式中保持不变的内涵,继而达到永恒。 忠贞、神秘、爱情、存在的终极意义,这些也都是卡米尔在她的作品中试图表现的主题,是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的素材。她的作品以表现对立面的和谐、普遍与特殊的互动、外在与内在的交融、眼睛与思想的沟通、时间与永恒的辨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而与众不同。 在评价卡米尔塑的保罗十三岁的胸像和十六岁的胸像时,艺术批评家阿斯兰先生曾经说过:“尽管不是同时雕塑完成的,模特儿也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保罗,但是它们具有同样的眼神、同样的力量和同样的信念。这个女人的观察具有奇妙的穿透力。” 的确,卡米尔就是这样的一位雕塑家,她能够将这些不同的方面全部和谐地融汇起来,成为一个美好的整体,使她的作品达到简洁、平衡、睿智、永恒。《城堡小女主人》的雕塑就是一例,在这座雕塑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通过孩子的眼睛,卡米尔向我们传达了“生命就是一个奇迹“的主题。显然,卡米尔在维尔纳夫的童年经历能够帮助她来更好地理解这个奇迹。当她在那些原始的村庄和树林中漫步的时候,她体验到了自然运动的节奏,大地的呼吸,还有那些巨石、青草、蓝天……她总是怀着敬畏的心理去欣赏这广阔无垠的天地画布上美妙的风景。生命就是这样奇妙的东西! 她还试着去读解自然无声的语辞,感受这些由沉默和神秘构成的永恒的对话。她早期的创作《埃莱娜》就反映出了她对这对话的理解:埃莱娜的生命似乎已经被土地那压倒一切的寂静所吸收殆尽。她无言地等待着,好像已经看穿了生命的寂寞,看到了死亡正在向她走来。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卡米尔就清楚地知道,不管以后她会变成什么样子,缄默都将永远伴随着她。 从这些早期的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卡米尔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成为她雕塑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虽然卡米尔的雕塑既不代表她的时代,也不代表她所属的阶级,但是卡米尔跨越了那个时代女人与艺术之间似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沙恭达罗》就是这一跨越的最好说明。 卡米尔的雕塑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在总体上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总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加以表现的。对卡米尔来说,和自然接触是指导她创作的基础。她赋予所有的事物以忠实、宁静与和谐。雕塑作品不是各种片段胡乱地聚集在一块儿,缺乏和谐与美感。她的工作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沉稳宁静,出自纯洁天真的构想而绝不是混乱动荡的构思。在卡米尔的任何作品中,她的情感和智慧都表现在她对事物形体的把握和在选材、构思上的匠心独运。她在雕塑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块材料,都能巧妙地与整体相融合,展现出雕塑的美感和和谐。 卡米尔的作品不仅保留了现实中的物体,同时吸收并反射了思想的光明。正是这光明使她的作品的形式和主题趋于稳定和透明,具有时代感。世界上的美好与荣耀都在卡米尔的艺术中闪光,因此,我们应当怀着同样的爱、欢乐和诚挚的心情以及设身处地的孤独感来对她的作品加以欣赏和品味。对那些观赏和歌颂它们的人来说,这些艺术品为之提供了一个得以静心思考的空间,一份永恒的信念。它们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生活赐予人们的苦难经历以及生命本身的缄默与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持久的快乐的基础之上。 在这一点上,她和罗丹是完全不同的:罗丹注重的是对理念的表达,而这些理念可以和现实生活原型完全无关。他的作品以复杂、抽象、不稳定和模糊著称。正相反,卡米尔的艺术强调自发的统一、对立面的和谐组合,从不需要通过消解现实的形式来获取某种神秘感。在她的作品中,静默和语言,时间与永恒,肉体与灵魂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她的作品形式都是从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和意欲表现自然的情感中生发出来的。她的雕塑不着意于表现抽象的存在或者想像,而是着力于具体情感的书写,把我们从多变的世界带入另一个永恒不变的沉思中去。 卡米尔认为,她需要通过眼睛和大脑的观察与平衡,在她的作品中忠实地反映现实,而绝对不是抽象的符号。她坚信,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就像生命本身具有存在的神秘感一样,艺术也要调整它的形式,来表现生命——上帝无声的语言。对她而言,时间可以拯救一切存在,因为它会使所有的事物最终归于它们的本源:缄默。卡米尔通过寂静作为观察的途径,来观察现实生活。孤独的感觉是那样真实,甚至已经让她遗忘了语词的表现力。 卡米尔用她的作品完成对真实世界和人们所观察到的世界的沟通。她注重的是多变与恒常、时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最终而言,卡米尔的作品释放出的是一种奥德赛式的人文精神:必须要逃离自身,才能理解自身。 想像、激情、崭新的和让人预料不到的事物,这些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思想的一部分。而卡米尔自己的思想就是这样:她回应着自然的美丽,回应着忠诚和爱情,她的头脑里充满了罗曼蒂克的思想。她的艺术是人类幻梦的表现,会被那些依旧以艺术为人类情感代言的人所喜爱。她的艺术是一个女人浪漫灵魂的表达,渴望着爱情、美丽、信任,追求着艺术和人生的双重含义。“卡米尔是个矛盾体。她的作品是深刻的自我反思的剖白,表达着在一个女人眼中,人生的苦辣酸甜。” 所以,卡米尔的艺术是她自己独有的,无可否认,在她跟随罗丹学习的日子里,她自然而然会受到罗丹艺术思想和风格的影响,在雕塑技法上也受到了罗丹的指导和点拨。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卡米尔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展现。在她的创作后期,她的艺术思想已经跳出了罗丹所赋予她的框架,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雕塑潜能。这一点,连罗丹都不得不承认。所以说,我们不能否认卡米尔是罗丹的学生,在她开始自己的创造生涯时,罗丹给予了及时有价值的帮助,卡米尔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雕塑技能。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卡米尔的雕塑有她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她作为一位女性雕塑家独有的眼光和洞察力,是她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物化表现。 艺术哲学上似乎有这样一个辩证法——一个关于艺术家所能承受的苦难“临界点”问题:缺乏人生磨难感和坎坷感,缺乏对于焦灼、挣扎、绝望等“高峰体验”的艺术家,其作品必然趋向轻浅平庸。但若苦难过甚,以至于造成对艺术家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之重”,也会破坏艺术家自我价值的实现,毁灭他们的创作原动力。因此要真正彻底地理解卡米尔的雕塑艺术,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她千疮百孔的爱情和坎坷崎岖的生活。这一切为她的艺术创作带来源源不竭的灵感,但同时也扼杀了她的艺术天赋的彻底体现。 一九五一年,保罗在一篇有关他姐姐的文章中指出:“他们的分手是不可避免的。两个势均力敌的天才,却有着不同的理念,他们注定了不可能共享同样的客户和同一间雕塑室。” 那么为什么他们又能在一起长达十五年呢?首先,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卡米尔需要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而在丰富的创造力隐蔽下,卡米尔并没有及时发现罗丹在感情上的摇摆和软弱。所以她义无返顾地投入到罗丹的怀抱。其次,对于罗丹而言,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无论是艺术上还是生活上,他都需要卡米尔。生活中,罗丹爱卡米尔,这毫无疑问,只是这种爱情在罗丹和卡米尔心中各自所占的位置和份量,却不尽相同。在艺术上,两个人更是惺惺相惜,相互启发。罗丹的艺术需要卡米尔的身体去完美地展现,就像卡米尔的激情需要罗丹的思想去清醒地表现一样。另外,罗丹可以给予卡米尔如父亲般的关爱,如兄长般的呵护以及艺术家的批评目光、中肯意见。很长一段时间里,卡米尔除了罗丹以外再没有什么艺术家朋友,罗丹就是她的全部。当我们把这些因素都加进去,再来看他们十五年来分分合合的关系,我们就不难发现,十五年的时间实在已经不算长了。 卡米尔一直坚持她隐士般的生活,厌恶社交。她喜欢体验一个人与自然接触的感觉,渴望去揭开自然的奥秘,倾听自然不为人打扰的对话,以及所有物体发出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天籁之音。正是这种对孤独的感悟使她的艺术形式与罗丹渐趋疏远。因为罗丹的艺术是需要社会和政治因素来滋养的,同时也需要文学和各种理论的影响。罗丹经常出入各种文学和政治的圈子,为他的作品能够获得人们的承认和喜爱而努力。卡米尔的艺术和生活都植根于一种无声的存在,属于一个更自由、更寂静的世界,这和罗丹是根本不同的。 罗丹和卡米尔都知道,自己在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意图上与对方格格不入。卡米尔关心的是通过天真的想像和理性的思考去爱,去发现美、理念和神秘感的途径。而罗丹关心的则是通过纯粹的想像来解决这些问题。 罗丹喜欢夸大和扭曲事物的形式。尽管他声称自己遵循自然,事实上他仍然推崇几何的或立体的形式。他把自然的东西转换成他自己的想像。他的艺术目标是对现实加以解说,而不是完全地反映现实。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感觉,他推崇的是想像和理念。他的雕塑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剥去作品与人类情感本身在形式上的联系,使他的雕塑在美学角度上与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有着相当的联系。但是区分于象征主义的是,罗丹的雕塑能够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同时又解脱了它们与所参照的具体事物的联系。总之,罗丹的雕塑倾向于抽象,就像象征主义所主张的那样。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当去“想像”、“梦想”或干脆“闭上他的眼睛”;而不是向自然敞开心扉。他们要做的是为观赏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整体形式,这个形式能够表达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观赏者自身的激情。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他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塑还是大理石雕塑,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犷表面造型;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的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这正是他的作品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卡米尔的作品是她观察和细致思索的结果。假想与抽象等罗丹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卡米尔这里并不适用。她的工作并不偏向于对深埋在艺术家头脑内部的思考和理念的反映,而是来自于她自身的观察。对她而言,“现实决不会被她忠实的双手所背叛。”她非常注意保持情感与主题及形式之间变化的统一、作品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变化的统一、内在与外在变化的统一以及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变化的统一。 事实上,卡米尔不但给了罗丹美丽的作品的秘密,还给予了他创作这些美丽作品的途径。卡米尔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她喜欢依照生命的原样来表现它们,而不是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现在,是时候让卡米尔这块金子发光发亮了,也是时候揭开生命的矛盾,并重新衡量她的原创工作的伟大意义了。我们应该在卡米尔时代的那些伟大的法国雕塑家中,重新对她给予客观的评价,赋予她相应的地位。 一九一三年三月十日,保罗·克洛岱尔清楚地知道,他那优秀、美丽、快乐而充满天赋的姐姐正在被一种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日夜折磨着。他不得不把她送入了疯人院。 当卡米尔被抓进疯人院的那一刻,她的精神世界就已经轰然倒塌了。由于缺少精神上、社会上、物质上、道德上、艺术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卡米尔创作的激情变成了她的坟墓。正如一九一九年,卡米尔的母亲在给疯人院的院长的信中说:“正是她自己宣判了自己的死刑。” 保罗是当时送卡米尔进疯人院的两个家属之一。事后,他一直在反思:“我和我的家庭,是不是已经为我可怜的姐姐做了所有的努力?”据说,终其一生,保罗都在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这个心结困扰着他,至死方休。 卡米尔逝世后,被安葬在蒙特法维公墓,那里有一块专门为蒙特维尔格医院死去的病人准备的墓地。战后,她的侄子曾经想把卡米尔的骸骨移回故乡维尔纳夫,这样可以有一个更体面的墓地来安置她的灵魂。但是他却发现这个心愿无法完成了,因为安葬卡米尔的墓地已经成为公共墓地,后来由于政府的征用而被彻底地平掉了。克洛岱尔小姐已经无迹可寻。无奈,他只好把一块纪念性的圆形石板放在了维尔纳夫村克洛岱尔家族的墓地上。这样,卡米尔·克洛岱尔在世间所有的足迹都被抹去了,除了她的名字和她仅存的雕塑作品。 ———————————————————— 最近在读书馆借来了《为爱痴狂》,关于罗丹的情人、天才的雕塑家卡米尔·克劳岱的故事。艺术家总是细致而敏感,敏锐而又疯狂。卡米尔对雕塑近乎癫狂的执着,对爱情充满激情而又渴望归宿。罗丹不能给她,因为罗丹是个摇摆不定的人,他是生活在女人中的人。女人为什么总是那么被动呢。女人总是容易坠入爱河,然后世界上就只看得到那一个男人,为那么一个人而活,为爱而不顾一切。
延伸阅读
卡蜜尔克劳戴尔主要事迹?
卡蜜尔于1864年12月8日在法国北部的维尔纳夫出生,她的父亲是一位房地产抵押登记官,而母亲则是一个外省的女地主。她是这个家庭的长女(虽然之前她还有一个哥哥,但只活了15天,这个小婴儿便夭折了),除了弟弟保罗之外她还有一个妹妹。卡蜜尔的童年是在维尔纳夫的庄园度过的,从六岁起她便迷上了与泥土和石头打交道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从小就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性格更日益彰显出来:因为她的瘸腿,她出众的美貌和骄傲固执的性格,她和她那习惯世俗生活的母亲和妹妹关系便越来越远了。
她的父亲却把他全部的爱都倾注给了他的大女儿,与其说是偏爱不如说是一种执着的相信,相信卡蜜尔性格中的那些特质正是一个未来天才的表征。从很小的时候她便开始独自雕刻和塑像,没有老师,也没有家庭背景的支持。直至卡蜜尔12岁,她创作出了一组抢眼的粘土作品,这引起了当地许多艺术家的注意,其中一位名叫布歇的先生将她介绍给了美术馆的馆长,馆长看到她的作品时第一句话便问她,是否上过罗丹的课。那时还是少女的卡蜜尔从未听说过“罗丹”这个名字,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相似性完全出于偶然,而这种灵魂深处的真实,在罗丹进入卡蜜尔生活之前已经存在于她的生命之中。卡蜜尔在认识罗丹之前就是卡蜜尔,而在罗丹如日中天的上世纪,这一点是一直被人们忽略了的。
因为很小的时候表现出的雕塑天才,一向暴躁倔强的父亲对卡蜜尔尤其宠爱。为了给女儿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他不辞辛劳地在外地工作,这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演绎到最后这种家庭矛盾也让母亲和妹妹格外怨恨卡蜜尔。在一次招待罗丹的乡间午宴上,母亲开始抱怨女儿的傲慢,而文雅的父亲却用力地摔掉了勺子,大声呵斥妻子:我绝不允许你说她傲慢。
他一直呵护她,甚至为她准备了一个本子,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卡蜜尔,里面贴满了搜集来的关于她活动的剪报,参与展出的消息。他珍藏她的一切,她就是他的珍宝,关于未来的一切希望和想象。在这种极不协调下的偏爱中,维尔纳夫的家庭生活就是一场持续的叫嚷。
父亲把17岁的卡蜜尔送到了巴黎学习雕塑,由母亲和其他两个孩子陪同。她的母亲愤怒了,她含恨离开丈夫,离开她一直习惯了的维尔纳夫,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以便让可恶的大女儿献身艺术(这在她看来一直都是不体面的事情)。母亲和妹妹都是很世俗的女人,而父亲却是位自由思想家同时还是共济会的会员,他力排众议的支持着他的小卡蜜尔,这种偏爱甚至让他完全忽略了他的其他子女,尤其保尔一直都很努力地写作,他一点一滴的坚持只是为了挽回父亲对他的关注。
卡蜜尔1881年来到巴黎时,美术学院还不欢迎妇女,19年后,女性才被允许进入创作室。但一向特立独行的卡蜜尔在一个学院注册了,并且和三个年轻的英国女雕塑家合租了一个画室。她充满激情的工作着,几乎没日没夜,这就像她的一生所为(当然除了在疯人院的日子里)。
1883年,她认识了44岁的罗丹,他长着一幅托尔斯泰式的大胡子,粗狂而有力的手臂,话语间透露着不可侵犯的尊严。那年,她尽管只有19岁,却已经准备征服世界,她知道自己的天才。
雨果去世时,满城的人们都奔走相告不胜唏嘘,雨果的死刺激了罗丹,让他突然感到了生命的枯竭。他整天面对着裸体模特,却找不到一点灵感,卡蜜尔心里做出一个决定,她要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眼前的这个男人,因为艺术。她登上了模特的台阶,全身赤裸着呈现在罗丹面前。光影下裸体的卡蜜尔像一位完美的夏娃,洁白如玉的肌肤似乎所有的血管都清晰可见,他情不自禁的吻了她,从此之后,她成了他唯一的灵感女神。这让两个人很快就超越了师生的关系。虽然卡蜜尔还和母亲住在一起,可那时他们已经是整天整天的呆在创作室里了(直到1888年母亲知道了他们之间不道德的关系时,她便被彻底地逐出了家门)。
事实上他们在认识之初,罗丹有一个长期的情人——他的模特兼患难与共的伴侣罗斯。发生在他身上的露水情缘更是数不胜数,卡蜜尔早就听说他曾和他所有的模特发生过性关系,而这并不能阻止她迅速而热烈的爱上了这个和她一样的天才。当她第一次看见罗丹与一个模特的暧昧行为时,她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事实上,这位闪耀着天才光芒的学徒,一直都以情人的尴尬身份生活于半地下的状态里。一是因为他身边还有一个只差一纸婚约的长期伴侣罗斯,二是她并不想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他们也从未真正一起生活过,只是共同分享了几个假期而已,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依然是罗丹先生和克劳黛尔小姐,互相尊称“您”的事实却并不能阻止卡蜜尔几次怀孕。堕胎或是将幼婴送人收养对女性来说都是莫大的伤害。一次卡蜜尔将罗丹的手放在自己腹上说:“我的大师您难道看不出来我怀了孕,并且才去打了胎吗?”
罗丹的杰作将要完成了,可克洛黛尔先生却不安的发现,女儿自从认识罗丹之后就已经停止了自己的创作,她似乎只为罗丹活着。一个雕塑家如果不能展出自己的作品的话她将永远也得不到承认。他不断地提醒卡蜜尔,她的未来属于她自己,过多地与罗丹抛头露面,周围的闲言碎语便足以扼杀掉一个天才。
陷入迷惘的卡蜜尔再次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孤独地留在了住所。终日不停的劳作让她甚至没有一件体面的衣裳可以出门,而罗丹除了周旋于他美术界的朋友之外还要陪伴虚弱多病的罗斯,她几乎是一个人渡过了所有的漫漫长夜。一个人,除了那些冰冷的石头,没有任何人可以陪伴她。风闻丑闻的罗斯也找上门来大闹了一场,卡蜜尔再次流产了。罗丹为此流了三天的眼泪,伤心欲绝的卡蜜尔终于开口,让他在罗斯和自己之间作出选择。罗丹说他不能像打发仆人一样赶走罗斯。这时的卡蜜尔才意识到父亲的话是多么中肯。几天后,她的绝望消失了,事实上一无所有的卡蜜尔躲到了保罗那里,请求弟弟能让她住上一段时间,她下定决心要离开罗丹。
伤后初愈的她开始埋头于雕塑,而弟弟也选择了远走他乡,家里的其他人则全部搬回了维尔纳夫,当初全家人搬迁到巴黎都是因为她的雕塑梦,而现在整个世界都弃她而去了。她把自己更多地关在了屋子里,就这样她彻底地变成了一座雕塑,而即使是一块石头也不会就这样被整个世界所抛弃的。她深知,她已失去了一切。而只有雕塑不会抛下自己。
卡蜜尔与罗丹相处的十多年,是罗丹创作最鼎盛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卡蜜尔留在世上的作品却少得可怜,她的才华被她的导师吸收掉了。事实上更没有证据表明罗丹曾给过她固定工资,也没有支付过她做模特的酬劳。当她被家里人逐出家门时,他只为她付了房租,这实际上已经将她判作了情妇,以这样一种屈辱的安排而不是用一种合理的薪水让她获得公正的自立。
他们对彼此的影响也没有完全被肯定和合理量化,他们同时创作几乎相同的雕塑,如罗丹的《加莱义民》和卡蜜尔的《手持麦穗的女郎》,是谁抄袭了谁?这些孰是孰非,也因为卡蜜尔作品的大量散失而无迹可寻。
在她最初离开罗丹的日子,她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作了她作品中扭曲变形的身体造型。这样离经叛道的做法让她遭遇恶评。在音乐家德彪西(传闻德彪西曾深爱着卡蜜尔,后因罗丹的嫉妒,最终他们终止了彼此的关系)的帮助下,她的作品终于正式的展出了。她深知罗斯是个庸俗的女人,而她只想做的比她更过之而无不及,首次的个展上,她把自己浓妆艳抹起来,打扮得活像一个小丑。
当罗丹再次登门时,长期离群索居的卡蜜尔已经变得脆弱不堪了,她把他拒之门外。事实上是巴尔扎克全身像的成功让罗丹再次登门的,因为是卡蜜尔带给了他无限的灵感。
很快她便得了妄想症,以为罗丹要迫害她。她口中的罗丹帮更是无处不在并且处处与她为敌,她开始对买她作品的人大喊大叫,以为他们都是罗丹派来的。她的脸扭曲的利害,像个市井妇人一般开始为了保护自己而口不择言,曾经那张美丽的脸也因长期酗酒而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只剩下了慌张,表面的故作强悍却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一天,她用大锤毁了她所有的作品,扒光了自己所有的衣裳疯跑到大街上,她把当初为罗丹制作的独脚雕塑扔进了塞纳河。
1913年她的父亲离开了人世,没有一个人告诉她。曾经深爱她的弟弟已经对她彻底绝望,把她送进疯人院的正是保罗。
“我的小保罗,你在五月底会来看我吗?”
卡蜜尔在疯人院中不止一次的给保罗写信,希望能让她转院。1915年卡蜜尔从维勒埃夫拉尔精神病院转到了蒙德韦尔盖,这是一所离巴黎很远并且声名狼藉的疯人院。尽管她曾不断哀求,可她还是没能从那里放出来。在这段时间里,她不断的提出请求,当她感知被放出来无望时,她申请能转到巴黎的另一家医院好离家人近一点,直到最后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有人来看她。
不论是她母亲(死于1929年)还是妹妹路易斯都从未去看望过她,保罗来看的次数也很少,作为外交官,他长期在国外。事实上,1920年精神病院院长曾多次写信说卡蜜尔的妄想症已经好了许多,可以尝试出院了,但都被她的母亲断然拒绝,最后蒙德韦尔的新院长也同情他们对卡蜜尔的可怕惩罚,给她母亲写信请求她来看看自己的女儿,说这“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快乐,留给她某种获释的希望”。这个要求也未被理睬。
法国十大艺术片?
1、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2、地球最好的夜晚
3、爱在日落黄昏时
4、最后的时光
5、宝拉
6、德克萨斯的巴黎
7、艺术家
8、香奈儿秘密情史
9、永恒之门
10、狼
11、罗丹的情人
12、颤抖的欲望
13、花落花开
14、寻找罗麦
油画家的电影?
《红磨坊》(法国 约翰.休斯顿 1953年)
劳特累克 一部关于法国画家图勒斯.劳特累克的传记片。
《梵高传》(法国 莫里斯-皮亚拉 1991年)
讲述梵高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生活。
《梵高的生与死》
(澳大利亚 鲍尔·考克斯 1987年)
以梵高在1872年-1890年间给兄弟提奥写的信为线索,雄辩地带出天才艺术家的忧伤。
《爱德华·蒙克》(1974年 彼得·沃特金斯)
影片回顾了蒙克短暂的爱情以及他在挪威首都和德国柏林参与的一些政治活动。
《罗丹的情人》(1990年布 鲁诺·努丹 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凯撒奖最佳影片)
天才女子和大师的爱情故事。
《毕加索的秘密》
(法国 亨利-乔治·克鲁曹 1956年)
本片以悬疑片的手法记录了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一次作画过程。1956年盛夏,在法国南部海滨城市尼斯的一个摄影棚里,毕加索兴致昂然地挥笔作。
《情欲克林姆》(Raoul Ruiz 2006年)
居斯塔夫.克林姆特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画派”的奠基人。
《情迷画色》(美国 翰·梅伯瑞1998年
英国大画家培根的肉欲与恐惧 小偷、同床人兼职模特儿、自杀。
《波拉克-Pollock》( 2000年 美国 2001年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艾德.哈里斯自导自演,抽象派油画创作天才波拉克传奇一生。
《笔姬别恋、弗瑞达》(2002年 第七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化妆、最佳原创音乐)
本片是墨西哥版的《画魂》,讲述了已故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传奇的一生。
《不羁的美女》(1991年 法国/瑞士 雅克 里维特
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年轻的女子激起大师枯竭的灵感,续写不朽杰作。
《我的左脚》(爱尔兰/英国 吉姆·谢里丹 1989年)改编自爱尔兰作家克里斯蒂·布朗的自传 先天大脑瘫痪导致的痉挛的克里斯蒂·布朗在与病魔抗争中的同时,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家、作家。
《工作室女孩》(美国 乔治·海肯卢珀 2006年)安迪·沃霍
讲述的是一代前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以及民谣大师鲍勃·迪伦之间三角恋情的故事。
《东》(中国 贾樟柯2006年) 2005年,刘小东前往三峡地区创作油画《温床》;2006年,泰国曼谷。《温床》的第二部分 。
《莫迪里阿尼》(美国 Mick Davis 2004年)
《卡拉瓦乔/浮世绘》(英国 德里克·贾曼 1986年)
卡蜜尔哪个演的?
卡蜜儿·克劳岱尔(1988)
8.2分评分: 罗丹的情人 / 罗丹与卡蜜儿 / 卡米耶克劳代尔 类型:剧情/爱情/传记/历史 制片地区:法国
罗丹故事完整版?
罗丹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是整个世界的财富。但是在感情方面,他是个懦夫。他从没真正的把爱情给过谁,他唯一爱的是他的事业。
于是罗丹的爱情便成了他一生的污点。罗斯是陪了罗丹50年的人,拿到罗丹妻子名分的时候已经离他的死期只有两个星期。他的学生卡米尔,心甘情愿把她的所有都奉献给他,成了罗丹的情人。可是罗丹从来没有给过她们一段稳定的婚姻,始终逃避着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罗丹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是整个世界的财富。但是在感情方面,他是个懦夫。他从没真正的把爱情给过谁,他唯一爱的是他的事业。
于是罗丹的爱情便成了他一生的污点。罗斯是陪了罗丹50年的人,拿到罗丹妻子名分的时候已经离他的死期只有两个星期。他的学生卡米尔,心甘情愿把她的所有都奉献给他,成了罗丹的情人。可是罗丹从来没有给过她们一段稳定的婚姻,始终逃避着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卡米尔是哪个时代的雕塑家?
卡米尔·克洛岱尔,–十九世纪末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情人、学生、模特儿,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
1883年,漂亮而极富雕塑才气的卡米尔闯进了罗丹的生活,此时罗丹已是举世闻名的大师,但43岁的罗丹与19岁的卡米尔一见如故,两人从此一起分享艺术和生活的乐趣。
在同居的十五年中,罗丹在艺术上达到高峰,创作出《达娜厄》、《吻》、《永恒的偶像》等象征着两人情爱的作品,而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品构思和构图来自卡米尔的雕塑。
这是罗丹一生的黄金时代,他享受着艺术家和情人的双重快乐
卡米耶原型?
她的原型是罗丹的情人
法国女雕刻家,卡米耶·克洛岱尔。她是被诅咒的天才,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罗丹。她是罗丹的情人,也是罗丹在艺术上的竞争者。
她倔强美丽,又才华横溢,她20岁的时候,和罗丹初遇。此时,罗丹已经58岁。她付出了19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