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丧葬习俗有哪些?
民间丧葬习俗有这些:
1、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 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 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 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 出丧择日仪式: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 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延伸阅读
年轻人如何看待传统丧葬文化?
觉得是折腾活人,人死了再怎么做都没有意义,何况都是带着迷信色彩的比较封建迷信的葬礼,实在是劳民伤财,简简单单的有个悼念仪式足够了!
在我们那儿一个人去世了,放个几千万把块钱的烟花爆竹很正常,甚至更多,大家都知道浪费,可大家都要那么去做,这就是风俗!既然都去做,你不做会被认为是不孝。
在城市,人死后的尸体会被送至殡仪馆赤裸冰冻存放,一般会在三天之内举行悼念会,悼念会需要布置灵堂,灵堂的四周要排满花圈,死者的亲戚朋友可以前来悼念,再见死者最后一面,表达自己的哀思。悼念会后,人们要用“专用车”将尸体运送到火葬场进行火葬,尸体经大火焚烧后只剩下灰烬,骨灰则由亲人处置,一般是将骨灰放置在墓园内。
而农村有很多老人接受不了火葬,他们受中国传统风俗的影响,一般想要选择土葬。在过去农村丧葬的仪式是复杂的,分为倒头纸,入殓,告庙,报丧,破孝,设灵棚,请厨,泼汤,破土,起灵,摔老盆,路祭,安葬,圆坟和居丧。农村坚持丧葬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但这并不能说他们思想落后。
土葬是我国汉族过去最常用的丧葬方式之一。因为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土葬是过去汉民族常用的丧葬方式。而且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人是由女娲捏土造成的,人们认为人既由土而来,死后也应回到土去,所以他们更愿意接受土葬,而对火葬有着抵触。
但是,现如今,为了节约土地,也为了杜绝疾病的蔓延,政府规定,除了几个少数民族之外,其他的人都要举行火葬,这与人们传统的风俗是不同的,虽然响应国家号召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对于一些老人而言,这些是令他们很难接受的。本来你习以为常,传承了几千年的习俗却被强制改变,自然是一时很难令人接受的,所以现在有些老人宁愿被罚款,也要坚持土葬,而年轻人为了满足老人愿望,也不会拂了他们的意,所以至今土葬也很难杜绝,但未来会有更好的实施吧。其实,国家这样做也是对的,我们应该在老人还在世时,多尽孝道,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他们死后真诚哀悼,以节俭的方式寄托哀思。
俗话说:“十里习俗不同”,各地和各地的习俗不同,所表现的礼节也不同,谁也无法给你说好,你可以多问你妻子,他可以成为你最好的老师
丧礼的习俗有哪些?
1、出殡日起三天圆坟的习俗。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烧七。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
3、哭丧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扩展资料:丧礼是一种重要仪式:丧礼不仅是最早产生的礼仪之一,也是较为重要的礼仪。《礼仪》十七篇,专门讲丧礼的就有四篇;《礼记》四十九篇,专门讲丧礼的就有十一篇之多。孟子将“养生丧死”并列,并不因死亡的瞬间短暂,而生存的时间漫长,就将两者区别对待,而是认为“养生”和“丧死”同等重要。而丧礼也通过孔子所说的“事死者,如事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等信条,以及独特的“五服”等制度,成为国人精神土壤和社会形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