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东京审判者 如何评价电影东京审判的观后感

如何评价电影东京审判?

刚刚才看完《东京审判》心情很沉重。我从来都没有看过一部这样沉重的电影,心里充满暸愤怒和可怜,为日本战犯的冥顽不灵而愤怒,也同样为他们的冥顽不灵而可怜。

我一直都记得影片中,在审问东条英机的时候,东条英机所说的话:“我说的是我作为一个国民的感情,这和天皇不是一个问题。是我的内阁决定的战争。生命诚可贵啊。

在《东京审判》这部影片中还有两位人物让我记忆深刻,他们不是法官、不是审判长、也不是战犯,他们只不过是两位日本平民。“正夫”是从中国战场回来的士兵,从他的行为中我看到暸日本人的忏悔,当他在小酒馆里向三位中国人下跪并用中国话骂出“狗日的日本鬼子”的时候,我却实感动暸,也感到暸欣慰。讽刺的是到现在日本当局还在认为战争的正确性。日本国民在反省,日当局却不曾反省。这也难怪自民党属于极端的右翼分子。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相信是每个爱好和平的愿望。

果然 ,在随后的发展中,日本的庞大的辩护律师团发出了挑衅,置疑远东国际法庭法官的合法性,要求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最高法院进行审理,如此的无视国际法则,即使美国庭长都无法容忍,勃然大怒,援引盟国最高指示强行压制了日本的气焰。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法官们马上又面临了又一块硬骨头,被告席上的日本战犯拒绝认罪,或装疯卖傻,或一言不发,或强词夺理,幸好我们的检查官和大律师皆百战精英,以确凿的证据,犀利的言辞,灵活的语术将这些粪坑里的石头一一砸碎,看着他们低下昂起的头颅,着实大快人心,让人愤怒,让人思索,让人感慨,让人悲凉。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虽然仅仅只有六十年,但当时的一切在时间的这边慢慢的变淡,很少再有人提及。但用看电影的方式重温历史,总能唤醒心里沉睡的一些东西。战争的年代,百姓的身上留下的是灾难带来的累累伤痕,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而战争的始作俑者虽然被处以极刑,却无法弥补已经发生的一切,这样想来,无比悲哀,所庆幸的是我还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虽然一些自由被禁锢着,但起码的尊严还能够保持。

历史的责任应该施加在每个国民的身上,勿忘历史

延伸阅读

影片<东京审判>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东京审判》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也是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

梅汝傲说的好:“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在影片的开头,看见日本人拿着酒瓶辱骂着中国人,虽然被枪击,但他们倒下以后,我们所受的屈辱也并未消失,联想起最近“流氓老外”事件,迪斯尼国民素质受指责新闻,还是老话,只有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做好份内事,国家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考。这是值得留下的记忆。

喜欢的可以关注和评论,小编会每天不吃饭给大家更新解说一部电影的

谁能对《东京审判》这部电影发表一些影评?

《东京审判》基本上就是一部爱国主义记录片。然而这里的“爱国主义”不是只唱高调,这里的“记录片”不是不生动。以艺术化形式来重现历史,基调是严肃的,电影语言是激昂的。片中穿插着回忆的旁白,历史的叙述,以及一些黑白记录片镜头,把观众再度带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法庭世界。

  刘松仁是表现是最好的,他扮演的梅汝璈,光是在影片开场为中国争夺审判席座次那场戏里,就足以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动和喝彩;之外,英达(饰演检察官倪征燠)在反诘戏里,演绎到位又不失个性;而曾江(扮演检察官向哲浚)虽无太多亮眼之处,但也算中规中矩。

外国演员,如扮演庭长卫勃的Daniel Albert Ziskie,扮演首席检察官季南的John Henry Cox,以及那几个日本战犯,也都给人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只是片中的溥仪和“假和尚”在作证时略显夸张,而后者则被证实是法庭戏里唯一一个虚构的人物。

  影片的主干内容大多可以在2003年发现的那本梅汝璈日记里找到。当时这位中国法官的心路历程,让观众对审判及幕后有了最直观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戏剧冲突更具震撼力。辅线则是中国记者肖南和田芳子的爱情,以及战争给一个普通日本家庭带来的幕幕悲剧。

大牌如朱孝天、林熙蕾、曾志伟等,都集中在这条线上,但个人觉得,这三人加起来还不如谢君豪扮演的那个日本偏执狂出彩。

  《东京审判》本该是一部经典的影片,可是由于它的剪辑,到最后,看得我实在有些窝火。影片里大量采用了黑幕淡出淡入的切换手法,以求突显超长审理过程里的精华瞬间。

本无可厚非,但在我看来,有的剪辑并不必要,尤其是同一个场景中的黑幕切换。所谓过犹不及,切换太多,在心理上也让人很是不爽。有的时候,剧情正在关键,就要发生到高潮,却偏偏中断,跳到下一个场景,未免遗憾。譬如溥仪的作证,我们最终看到的不过是开头和结尾,到底法庭辩论的精彩之处在哪里,我们没有看到,或者说没有大部分看到。

  据说高群书最初剪出来的片子是将近4个小时的版本,但是“考虑到观影习惯和电影院排片等问题,最终剪到了1个多小时”。英达透露:他大段大段的英文对白被删得只剩下三分之一。太可惜太可惜。《乱世佳人》的时长,《教父》的时长,《辛德勒名单》的时长,甚至《金刚》、《指环王》的时长,也在三四个小时,似乎没有太多人有什么意见?就我看,大幅缩减篇幅,关键还是在于院线,甚至导演自己没有信心。

你们都没信心,观众更不可能有信心。我希望高群书以后能发行加长版的DVD,重作剪辑,届时才好对这个片子作进一步的评估。很高兴,听说他已经打算这么做了。

  当然,尽管有些许遗憾,《东京审判》终究不失为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而且只要你关心悲壮的近代史,关心民族的命运,关心我们遭受过的苦难,关心那些作古的冤魂,关心我们不屈挺立的精神,关心日本右翼近些年来的频繁挑衅,关心国家和人民的荣耀和尊严……

  片中最温馨的一段是片中的几个中日角色在酒馆里合唱日文歌,然而这种平和最终却被仇恨打破。

战争带来的痛苦,首先只有老百姓来承受。

  仔细想想,《东京审判》还是拍给中国人自己看的。尽管高导力图还原历史,记录真实,但日本从不屑于反省历史,所以我们并不能指望日本有多少人来看这部影片,更不能指望日本右翼就这样幡然醒悟。

  那么看完主旋律的《东京审判》,观众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奋发图强。

  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部好电影。

  而历史则在继续写下去。上帝和时光将对人类的所做所为给出最公平的审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