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导线测量?测量方法?
导线测量: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位导线点,点间的折现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延伸阅读
导线测量的作业流程包括?
导线测量的作业流程如下:
1.根据场地面积及特殊要求确定导线测量等级。
2.利用小比例尺图纸,在图纸上选点。
3.实际踏勘、选点、埋石。
4.对全站仪进行校正、鉴定。其中包括对全站仪和棱镜底座校正使对中误差小于1毫米,鉴定出加、乘常数。
5.外业观测(水平角和水平距。
6.绘制平差略图,进行平差计算,出控制点成果表。
导线测量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
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
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支导线测量是怎么测的?
掌握测量的顺序与方法很重要
任何导线的测量都这样测量
1、架测站B,后视A,观测C,按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2、架测站c,后视B,观测D,按规范要求进行测量
3、架测站D,后视C,观测E,按规范要求进行测量支导线是由两个已知点(一个设站,另一个定向),无限延伸的导线测量。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支导线的方法,因为无校核条件。
其计算方法为:
已知点坐标为(X0,Y0)定向方位角为a0,观测水平角为Bi,观测平距为Di则:
Xi=X0+Di×cos(a0+Bi)
Yi=Y0+Di×sin(a0+Bi)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都包括什么?
1、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
首先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将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并在地形图上拟定出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并建立标志。
若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到现场详细踏勘。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2、测量导线边长:
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导线边长,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若用钢尺量距,钢尺使用前须进行检定,并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量距。
3、测量导线转折角:
导线转折角分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转折角为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转折角为左角。可用测回法测量导线转折角。一般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顺时针则为右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左角。
在附合导线中常测左角,也可测右角,但要统一;在支导线中既要测左角也要测右角,以便进行检核。各等级导线测角时应符合其相应的技术要求。
4、连接测量:
当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须进行连接测量,即进行连接边和连接角测量,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的依据。若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导线测量左角和右角区别?
1/3
一、导线观测水平角时,一测回内先是顺时针从0方向转向待测方向,然后下半测回是从待测方向逆时针转向0方向。下个测回还是这个次序。不管是左角还是右角都要按上述测回的次序来观测,也就是都有顺逆时针。
2
/3
二、导线观测有个前进方向,很重要,你要向哪里测,前进方向的左方的角就是左角。右方就是右角。观测完成后,如果想反向计算这条导线,那左右角就换个位置。
3
/3
扩展资料:
导线计算时,一般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推算,那么面向计算或推算的方向,这个角在左侧就是左角,右侧是右角。例如测了一个四边形的所有内角,那么你顺时针推算时,观测角就是右角,逆时针就是左角。
根据你测量的前进路线,角度在前进方向以坐即为左角.反之为右角。方位角为:以基准点向正北方向做一条垂线,由垂线按顺时针转动其方位角终点的夹角即为方位角。
方位角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方位角计算公式,可以使用卡西欧计算器中的POL函数进行计算,如:A点到B点方位角;POL(Bx-Ax,By-Ay),其中变量I为距离,变量J为方位角,如果方位角为负数需要加上360。导线测量中的起始方位角为第一个已知点到第二个已知点的方位角。
闭合导线测量方法与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测量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按新的角值,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4,坐标增量闭合差得计算与调整;
5,根据坐标增量计算坐标。
闭合导线计算步骤:
名称 表示 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 ∑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差) F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的秒位数
(坐标闭和差) Fx △x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Fy △y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距离闭合差) F 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 K F/D(1÷F×D)
拓展资料:
什么是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是导线测量的一种,根据测量夹角和边长,推算出平面坐标的测量称为导线测量,常用的导线测量还包括附和导线和支导线。闭合导线就是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通过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经过的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闭合导线测量如何进行坐标计算
1、绘制导线略图;
2、将实测数据填写在导线计算表上,需要填写观测角,边长,起始方位角,起始坐标和点号;
3、计算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由多边折线构成多边形。因此可求出多边形内角和为∑β理=(n-2)x180° 为多边形角度理论值;
4、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方位角时,通过大致导线图判断观测角方向,若为左角 α前=α后+180°+β左 右角计算为:α前=α后+180°-β右。若在计算时方位角超过360°应减去360°或若干个360°;
5、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各边边长和方位角推算坐标增量,纵坐标增量△xi=Dicosαi i 表示第i条导线边 D 表示边长 ,横坐标增量 △yi=Disinαi 计算结果的取位应与已知坐标相同;
6、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以fx fy 表示 则fx=∑△x测 fy=∑△y测 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V△xi=fx/∑DXD V△yi=fy/∑DXD 用 ∑V△x=-fx ∑V△y=-fy校核计算正误;
7、计算点坐标,坐标增量调整后,根据起点坐标和改正后坐标,依次推算导线点坐标,推算至最后一个点的坐标,还要在推算起点坐标,看是否相等,检验正确性。
导线测量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形式和使用情况如下:
1、附合导线,导线起始于一个已知控制点B而终止于另一个已知控制点C,已知控制点E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定边与之相连接,也可以没有定向边与之相连接。该导线形式具有3个检核条件,包括1个坐标方位角条件和2个坐标增量条件。
2、闭合导线,由一个已知控制点A出发,最终又回到这一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在闭合导线的已知控制点上至少应有一条定向边与之相连接。该导线形式具有3个检核条件,包括1个多边形内角和条件和2个坐标增量条件。
3、支导线,从一个已知控制点c出发,既不附合于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也不闭合于原来的起始控制点。由于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故一般只限于在地形测量的图根导线中采用。
扩展资料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并建立标志:首先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将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并在地形图上拟定出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并建立标志。
若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到现场详细踏勘。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2、测量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导线边长,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若用钢尺量距,钢尺使用前须进行检定,并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量距。
3、测量导线转折角:导线转折角分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转折角为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转折角为左角。可用测回法测量导线转折角。
一般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顺时针则为右角,若导线前进方向为逆时针则为左角;在附合导线中常测左角,也可测右角,但要统一;在支导线中既要测左角也要测右角,以便进行检核。各等级导线测角时应符合其相应的技术要求。
4、连接测量:当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须进行连接测量,即进行连接边和连接角测量,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的依据。若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导线测量怎么做?
1.选点
2.从控制点开始测量(闭合,附合,支导线都一样)
3.先在控制点设站,后视另外一个控制点,然后按照你说的后前前后的顺序测量你选好的点,记录仪高,镜高,方位角,垂直角,和距离回去平差用。一站一站的搬。
4.附和的话就测到另外一对控制点上,闭合就测回来闭合到原来的控制点上,支导线就是支出去,但不能支太长没有检核条件
5.内业处理看你用什么软件,南方CASS有专门的导线平差。你只要把数据格式调整好就可以了。
导线测量方法和步骤?
1.测量步骤
步骤1,在控制点上架设已经鉴定、校正合格的全站仪,按实际情况设置气温、气压等参数,精确对中、整平,由于不测量高程所以仪高和镜高可以随意。两个棱镜分别立在测站点前、后的相邻控制点上,本案例的测站顺序是G2-D1-D2-D3-G3。(本测站是G2)
步骤2,盘左位照准后方点,手动将水平角置零,并在观测记录表上记下此时水平角的读数。然后测距,可多测量几次选择稳定值,也做好记录。
步骤3,盘左位照准前方点,这时水平角读数会发生变化,记录下这个读数。然后同前面一样的测中和记录。这时上半测回就完成了。
步骤4,盘右位照准后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
步骤5,盘右位照准前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这样一个测回就完成了。
第二测回的操作与第一测回基本相同,只有一点不同,就是前面说的置盘的初始读数。当每个测站都按要求的测回数观测完成后,就进入下一个测站,进行同样的操作,直到测完全部的水平角为止。
数据记录
记录员应及时计算2C值、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距离等数据。
2.计算方法:
2C值=(盘左读数加上或减去180)-盘右读数。
上、下半测回角值=后方点读数-前方点读数。
一测回角值=上、下两个半测回的平均值
平均角值=各个测回的平均值。即水平角。
距离的计算方法跟水平角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