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文苑 | 路红军:红色村落——虎峪村

点击蓝字关注设为星标

红色村落——虎峪村

文/路红军

千年古县——卢氏县,因景色优美,被评为“全国十佳深呼吸县”。更因先辈们为共和国建立,在此战斗红色事迹而名扬天下。在卢氏县的西南有一个美丽的双龙湾镇,自古就是红色的热土,现在每天重走长征路的“红军”穿梭这片红色的土地,去感受当年英雄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双龙湾镇一个古老的村落——虎峪,曾经也发生了一幕幕感人的红色事迹。虎峪,古名老虎峪,“峪”是山沟、山谷的意思。因很久以前,这里山高沟深,山林茂密,植被繁荣,常有虎狼猛兽出没,危害百姓,人们为祈祷平安,在境内桑树岭修建狠虎庙;又因境内笔架山下有老虎藏身洞穴‘老虎窑’,故称“老虎峪”。(另一传说因山势而得名。)老虎峪居熊耳山北麓,位于洛河南岸。东与横涧乡相邻,南与双槐树乡相连。山河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700—900米。虎峪河经龙驹流入洛河,汇入黄河。老虎峪包括前虎峪、后虎峪两个行政村。2021年1月合并为虎峪村,划设13个居民组,共1771口人。老虎峪从沟口至桃花岭,全长30余华里,峪内沟岔极多,素有“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境内有“香炉石、猪蹄洞、鸡关石、笔架山、刘山峁(帽)等自然景观。老虎峪沟脑桃花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分界处,站在山岭俯瞰两大流域景色宜人,美景尽收眼底。老虎峪自古就是通往豫西南交通要道和战略重地。两支红军队伍接踵而至,播撒革命火种;中原解放军战略突围转移,突破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转战到达卢氏,创建豫西南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重点区域;中原突围解放军在此英勇作战,留下许多英雄事迹,使这片红色沃土更添华章。虎峪自古是“仁义之乡”,百姓勤劳,民风淳朴。1932年11月红三军一万五千雄兵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从洪湖出发,战略转移,抵达卢氏。红军先遣部队派出侦察兵,侦察横涧、龙驹一带敌情。侦察员化装成货郎,走街串巷卖布匹、针头线脑和儿童玩具等小百货。这天恰逢龙驹街逢集,侦察员到龙驹集市摆摊卖货做为掩护,侦察敌情,收集情报。晌午时分,龙驹民团两名穿着制服的士兵上街赶集,到布摊买布匹。为迷惑敌人,不惹麻烦,侦察兵故意低价卖布给他们。随后两名士兵返回保安团和其他士兵诉说买到便宜布匹事情,被时任龙驹保长的杨宝珍听到。当时他也想买块布料做衣服,便身着长袍便装,来到地摊询问货郎布匹咋卖。侦察员看他一身长袍绅士打扮,以为他是有钱人,就出高价给他。当时,杨宝珍哈哈一笑说:“看来还是要穿四个兜的好使!”说罢便扬长而去。侦察员听到此人话中有话,便悄声询问赶集在摊边观看的人,他们告诉货郎此人是龙驹保长,家住老虎峪苇园。通过进一步攀谈,了解到此人虽在民团任伪保长,管辖龙驹、虎峪、久富、草沟等村,位高权重,但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不欺压百姓。侦察员听后心里有数,为进一步接近他,了解更多情报,集罢收摊后,挑上货担到老虎峪黄路沟、苇园一带叫卖。等到晩上杨宝珍下班回家后,故意到杨家借宿,摸查情况,为此结识了他。杨宝珍虽时任伪保长,但思想开明,二人攀谈甚是投机。随后匪首郭换亭手下心腹李老四,察觉到卖布的货郎是收集情报的红军,准备抓捕。杨宝珍获得消息后,立刻秘密告诉红军货郎,让他立刻动身离开此地。临走时送他两双步鞋和两块银元做路费,掩护红军侦察员安全走出龙驹。三天后,即十一月二十日晩,红军攻克龙驹寨。经访贫问苦,红军抓住土豪劣绅李老四、郑恩义,并当众处决。随后红军走街串巷,宣传革命,播撒革命火种。红三军在龙驹活动期间,派一个侦察班进驻老虎峪黄路沟、苇园一带活动,寻找粮食及后勤物资。一位红军领导找到杨宝珍让他协助筹措军粮。当时,杨宝珍带领红军人员找到黄路沟口开磨坊大户人家樊增寿,让其连夜加工面粉,供应红军。樊增寿亲眼目睹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为民除害的队伍,于是就爽快答应,连夜用石磨加工面粉。畜力石磨,加工的面粉有限,樊增寿又动员家人将楼上一圈麦麸搬下来,将里面未尽面粉箩出,供应红军。

随后,杨宝珍了解到红军急需60双草鞋,就动员黄路沟民众樊增禄、樊增槐、樊信等人,连夜用葛条编织了60双草鞋(豫西方言‘巴达’)送给红军。为酬劳,红军送给他6块大洋,他一块也没收。杨宝珍以保长身份做掩护,秘密救助红军,经常接济穷苦百姓,在当地传为美谈,颇有声望。

长征途径卢氏路线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下,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红军领袖

12月4日红二十五军抵达卢氏,准备取道五里川、朱阳关,转移到陕南商洛地区。这是一条入陕大道,一天就可直入陕南。此时,国民党军万余人,抢先占领了五里川、朱阳关等地,控制了入陕大道。国民党军追剿总队10个团相继到达庙子、栾川一线,与红军仅相距50华里。敌人前后合围之势已经形成,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红二十五军领导当即决定另择小路进入陕南。

为寻找入陕小道,军部派手枪团边侦察边寻找向导。手枪团在距卢氏县城20余里的大干找到一个常年走往于卢氏周边四山八乡做生意的时年23岁的货郎陈廷贤,经攀谈得知他是山西晋城人。在他带领下,红二十五军于12月5日凌晨从叫河出发,翻越姬家岭,穿过香子坪、文峪、岗台,夜宿望云庵。

陈廷贤塑像

12月6日,红军翻越百盘岭、蚂蚁岭,向龙驹挺进。在龙驹寨遭遇当地民团袭击,红军手枪团很快击溃这伙负隅顽抗的民团组织。12月7日清晨,红二十五军在龙驹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陈廷贤带领,挺进老虎峪,翻越大夫岭,出师石门,直奔兰草;侧翼部队沿洛河而上,经磨口、河东,翻过大风岭,迂回官坡兰草。红军主力部队,从龙驹东地进入老虎峪,沿虎峪河,穿过深山峡谷,从后虎峪牛家沟翻越大夫岭。小部侦察部队经过鸡关石沟向茄子河进发。当行至鸡关石沟粉房打麦场时,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红军队伍就地稍作休息。鸡关石沟阳坡大户人家樊建都虽布衣百姓,但思想开明,多行善举,见状主动把红军迎到院子,与老伴烧水做饭,附近人家闻讯送去馍菜。饭毕,红军首长在院子一棵古树下开会议事,后带着战士离开。红军队伍一路铁流滚滚,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沿途百姓无不拍手称赞。红军大部队经过老虎峪的第二天(12月8日)清晨,家住后虎峪核桃坪张吉顺老人正准备开门外出,看见一位大约十七八岁,身材瘦弱的小红军伤员,一瘸一拐向他家走来,左手拿着半截草鞋,胳肘夹着一块像麻袋片一样的毡布,右手拄着一根柴棍,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补丁摞补丁,右脚穿着半截草鞋,左脚红肿溃烂,无法穿鞋,赤着脚。时值隆冬,脚趾又红又肿,全部冻烂,冷得直打哆嗦。张吉顺明白是昨天掉队的土兵,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于是和老伴一起搀扶进屋,让他坐到土炕旁烤火。老伴去给伤员做饭,这时张吉顺老人询问他是哪里人,他操着口浓重湖北口音,大致能说出是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跟着韩大哥一起出来闹革命,又问他大哥叫啥名字,他大致说出叫韩什么楚,解放后才听说是韩先楚将军。当时伤员发着高烧,再加上浓重湖北口音,好多方言听不懂,没再细问。为安全起见,当天张吉顺老伴把伤员穿的单薄破烂军服脱掉,从脚到头都换成棉衣服、棉帽子、棉鞋,对外一致说是讨饭的病倒他家。几天后,在张吉顺和老伴精心照料下,红军伤员病情稍有好转,他不断向远处张望,还不时用手指指南面方向,看能否找到大部队。后为寻找部队出走两天,未能与大部队联系上,又返回。张吉顺当时只有一个孩子,看他又回来,就收留了他。由于是‘新来”的,就取名“张新来”。由于他来时发着高烧,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伤愈后,大脑可能失去记忆(又说智障),他姓啥,叫啥,哪年出生,从未说出过,至今还是个谜。后来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家立业,也未回过湖北老家。但张吉顺一直把他当亲儿子看待,张家后人都很孝顺他,把他养老送终。直到1986年8月7日去世,这位红军战士在张家生活52年,最后长眠于虎峪这片红色沃土。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10个整编师,30多万人,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军区6万余人部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鉴于中原军区处于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中,势孤力单。中共中央6月23日明确指示中原部队立即突围,生存第一,胜利第一。1946年6月26曰,中原军区主主力部队,一万五千余人,由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率领下,分左、右两路开始向西突围。中原军区北路部队,在李先念等率领下,突破国民党重重合围,于7月下旬转移到卢氏县木桐沟一带。8月在木桐设“豫鄂陕”军区第四军分区。第四军分区主力在木桐沟、双槐树、五里川、朱阳关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打击土顽、恶霸。四分区以双槐树为中心,创建豫西南革命根据地。老虎峪和双槐树相连,是部队活动重点区域。时年11月一天,中原突围部队一部,路过前虎峪黄路沟。时逢隆冬,滴水成冰,部队在此宿营休整。方圆百姓,看到解放军到来,腾居让铺,筹粮筹物,主动放哨,确保部队安全夜宿。房东樊增祥老人将自家喂养的一头肥猪宰杀,慰问部队官兵。次日上午,国民党追剿部队赶到黄路沟猪伏岭,突然袭击,向解放军开枪。中原突围部队在当地向导樊增祥带领下,跨山涧,抄近路,迅速抢占了龙驹寨,凭借天险,英勇反击,打死国民党军3人,打伤2人。激战两小时后,击溃来犯之敌,终获全胜。随后部队后撤到后虎峪香炉石沟黑山岭。在黑山岭又遇到卢氏县保安团阻击,很快被突围部队击溃。

突围部队翻过黑山岭,沿香炉石沟小庄、大块地、杨树下,经伞岔白家阴,越过桃花岭起墓垭,顺利转移到双槐树。

1946年11月下旬,中原突围部队,新四军五师七团400余人向豫西南转移,在桃花岭遭遇胡宗南部队围剿,双方发生激战。由于当时敌我力量悬殊,激战一天后,突围部队冲出敌人包围圈,分散转移。大约下午三、四点左右,突围部队二百余人,从香炉石沟脑与桃花岭相连的刘山峁大树坡转移下来,当时战事紧急,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飞奔,有的战士赤着脚,被山石割破鲜血染红了白雪。部队当时物资紧缺,战士们衣衫破烂,穿着各异。当时住在香炉石沟脑和桃花岭仅一岭之隔王清邦老人,看到一名部队喊小刘的小战士赤脚从他家门前经过,便从家拿出一双葛条编的“巴达”鞋送给了他。又从家拿出仅有的半篮玉谷面蒸的窝窝头,让路过的解放军战士吃。当时隆冬时节,窝窝头冻硬了。六七名战士把窝窝头放入灶火里用木棍翻搅了几下,拿出边跑边吃,向他家门前桑树洼方向奔去。陆续转移出来的队伍,在桑树洼一块像桌子一样平整的巨石前集结,稍作商议后,沿桑树洼翻岭向南转移。太阳下山时分,又从桃花岭下东阴梁下来几名解放军战士,其中一位身穿长衫、年龄大约四十岁左右,肩上扛着一挺机关枪,看样子像是一位首长。他们来到王家,见到王清邦老人,恳求地说“大叔,我们是解放军,战事紧急,转移机枪携带不便,把机枪留在你家,一定要收藏好,过几天我们再来取。”说罢,放下机枪,飞奔去追赶刚经过的大部队。那几位战士走后,王清邦知道解放军是人民队伍,是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一定要收藏好解放军的枪支。为安全起见,他用毡布将机枪包裹好,趁天黑,小心地把机枪藏到了门上壕一个隐蔽的石洞内,上面用树叶遮盖,看上去没有一点痕迹。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王清邦冒着生命危险对藏枪的事守口如瓶。为确保解放军枪支安全,一连几夜他不敢合眼,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十多天后,一天突然来了个脚穿草鞋的小战士来取枪,当时没带任何手续,王清邦怕假冒,不相信他是解放军,不敢说出藏枪的事。后来小战士把脚上穿的草鞋让他看,并说这双草鞋是那天你送给我的。王清邦仔细辨认后,以此为证,才把藏起来的机枪取出交给了他,小战士给打了收条。1969年河南省焦作市委派来人调查此事,从来人口中得知,取枪的小战士小刘,解放后任焦作市煤矿公司党委书记。同日黄昏,中原突围部队在桃花岭激战中受伤的三位战士,沿桃花岭东撤,从鸡关石沟阳坡下来,到住在阳坡山下的樊建都家借宿,樊家不但答应,而且冒着风险将三位伤员留下,让在家养伤月余。在此期间樊建斗多次开家庭会,告诫家人,严守秘密,保护好解放军伤员安全。在樊老先生夫妇精心照料下,伤员很快康复。分别时三位战士抱着樊老先生连连感谢!当时处于保密,伤员没留下任何信息,后来听说伤员当中,还有一位是部队“营长”呢!后虎峪香炉石沟与双槐树桃花相连。山高林密,中原突围部队在以双槐树为中心,创建豫西南革命根据地时,经常在这一带活动。多次食宿王清邦家,宣传革命真理。1947年7月,当时秋雨连绵。在豫西南活动的中原野战军一部,秘密转到杳炉石沟脑王清邦家。王清邦老人召开家庭会,决定腾房让铺,将三间土坯上房让解放军做临时宿营地。他们一大家人挤住到厢房里。当时是收谷子季节,王清邦三儿子前两天割谷子时,不小心小手指被镰刀割伤,手指差点割掉,伤势很重。当时没药医治,伤口发炎化脓。正好在来住部队里有一位卫生员,他熟练处理好伤口,敷上药,不几天伤口就痊愈了。

军爱民,民拥军。王清邦一家平时协助部队放哨,端馍盛饭,热情款待。战士们闲时也和他们一起聊天。一天一位战士站在屋檐下用手指着对面的大山说:“马上全国解放了,到那时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农民种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全部实现机械化。像对门那座山,把开山机放在下面开挖,就可推平。”当时王清邦一家人在旁像听神话一样,对未来充满向往。几天后,天气放晴,部队有出去活动,临走时,一家人恋恋不舍。

中原突围部队创建豫西南革命根据地活动旧址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牢记革命先辈们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高举红色旗帜。樊建都家在红色革命影响下,儿子樊迁义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横涧公社汤河乡书记、卢氏县烟草公司经理等职(己去世)。王清邦家四个儿子先后参加工作,二儿子王耀停曾任横涧公社社长、县烟草公司副经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虎峪这片红色村落,革命老区,必将在以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在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辉煌!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

-END-

注: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

路红军,卢氏县双龙湾镇虎峪村人,退休教师,热心公益,热爱生活、酷爱阅读,常利用闲暇时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卢氏文友群主办

首席顾问

车迎新

文化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寇一洵(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文苑总编:知一和文苑主编:卢一辉执行主编:张淑清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一一一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一一一一一一一LSWY1818@163.com
广告外联部微信联系:白雪baixue7818微信联系:邹楠zounan159
▊声明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请注明出处。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宋海峰律师

扫码关注

请大家关注卢氏文苑,并设为“星标”,以便第一时间收悉卢氏文苑的更新动态。欢迎在文末“写留言”处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