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收自支单位?
自收自支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一种,现在国家和各地事业单位有三种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以财政预算支付工资的形式,来定义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全额事业单位是财政全部负担工资经费,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是财政补贴一部分资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工资经费来源全部由单位自己解决,财政不负担工资经费。
这种单位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非常有可能要改成企业,不在是事业单位。
延伸阅读
什么是自收自支编制?
自收自支编制就是说你在原单位自己找来自己支配,也就是说上级财政部门不会拨款给你们。你有编制,另外的单位的确不会给你签合同的。但是如果你辞职可能很不划算,毕竟现在一个编制的名额非常的难得,如果遇上机构改革了,说不定你还能够翻身了,就像我一样,以前也是自收自支单位的,后来机构改革就是全额拨款并且在机关里上班了。
自收自支事业编制是怎么回事啊?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划分的一种。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即单位人员的工资及办公费用等全部由政府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政府拨一部分,另一部分单位根据行政执法或者单位业务等的规定收取一部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即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各种补贴、津贴等等完全靠单位收多少用多少,政府不给任何补贴。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属于哪一类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属于自主事业单位(或者从事生产经营类)一类事业单位。
一、一类事业单位按社会功能分类:
1、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即从事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事业单位。例:城管监察、环境监察、土地监察等。
2、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国家保证经费,不再从事经营活动。可具体划分为两个小类。
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例:图书馆、博物馆、环境监测站、水文站等。
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例:职技校、卫生服务站等。
3、从事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则指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获得收入的自收自支单位,按企业模式发展,参与社会竞争,自负盈亏,国家财政不再负担人头经费。
二、一类事业单位按拨款方式分类:
事业单位按拨款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主事业单位。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所有收入全部上缴国家的一种管理形式。
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采用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
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什么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经过县级以上编制委员会以正式文件公布的,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经费收支为自收自支。人员性质和人数,为县级以上编委批准人数、县级以上人事部门备案到具体人员,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其工资待遇按照政策规定执行,工资与职称挂钩。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编制与其他全额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一样都要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批准,进人一般也要像公务员一样进行统一招考(军转干部除外)审批。 但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二到三年会随着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其性质有所变化,一些明显具有行政执法性质的的单位,会转为公务员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大部分单位在将行政职能收归具执法职能的行政单位后,会转为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