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高举竹竿当旗帜,天下的百姓像云那样集合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声而起,担着粮食,如影随形紧紧跟着。

延伸阅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出自贾怡宜《过秦论》。部分原文如下: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 陈涉 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主要描写的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又称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出自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兵造反的事情。数百黔首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了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失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军官造反,开启秦末乱世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zhǎnmùwéibīng,jiēgānwéiqí成语释义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感情色彩中性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斩木揭竿,斩竿揭木

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这个故事?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后简化成了“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 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

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

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

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

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

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