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游戏
在一场由上千人共同参加的以“幸福与希望”为主题的家庭百日学习班上,多位家长坦露,最关心的就是孩子问题。对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困扰——如何帮孩子戒掉游戏?
据四合院400服务热线统计,截至目前,在接进的5万余通电话中,家庭问题占总量的29%。其中,孩子玩游戏占总问题的27%。
对于游戏
孩子与家长的认知有巨大差异
孩子为什么玩游戏?
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家长和孩子,可能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
孩子:
游戏太有意思了!游戏的世界你们家长不懂,凭什么不让我玩!……
家长:
不务正业、又浪费时间、还耽误学习……恨不得孩子去之为快。
为什么同样都是玩游戏,从孩子和家长口中竟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回到几百年前,看看“侃除花间草”的故事:
阳明先生弟子薛侃,在锄花间杂草时,请教先生:
——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
——未培未去耳。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喜欢花的人,不愿意看到杂草丛生;而喜欢草坪的人,则把草当作宝贝。
就像对花草的态度不同一样,父母与孩子对于游戏的态度也不一样。
明白了认知不同,作为家长,当再看到孩子玩游戏时要怎么做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
起心动念找根源
此时,不妨从“心-道-德-事”认知并解决问题。
批评孩子这样做不对,直接关掉游戏,没收手机或电脑。
——这是在事的层面处理。
“孩子,玩游戏对你不好,你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啊!”
——这是在德的层面处理。但结果却是,孩子并不喜欢甚至反感这样的说教。
这些办法,都收效甚微。
不妨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四部曲的角度,重新理一下孩子玩游戏的问题,可能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孩子打游戏的起心动念是什么?他们为什么放不下游戏?
玩游戏可以找到共同的社交话题
——打游戏是这一代孩子很普遍的娱乐方式。一位曾沉迷网瘾11年的大学生说:“在小学,如果你会打游戏,课间会有很多人找你聊天,可以交到很多朋友,有存在感。”
游戏中可以逃避困难
——学业有压力或学习成绩下降,为逃避学习,宁可选择玩游戏。“学习中,一碰到不会的题目,就想去打几局游戏”,一个沉迷于游戏的中学生这样说。
获得成就感
——只要花一点时间、充点钱,很容易就能从游戏中找到在现实中无法轻易获得的成就感——唯我独尊,无所不能。
为了排遣无聊,获得乐趣
——没有目标和志向,依靠游戏消磨时间,为生活增加一些乐趣。一个女大学生考研失败,心情失落,没脸见人,于是每天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为了获取爱和温暖
——父母不和,家庭里缺少爱与温暖,孩子心里孤单无助,只好去游戏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寻找爱和温暖。
有个男孩子回忆说:小时候,总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一味强制自己学习补课,于是带着满腔的怨气投入了没日没夜的游戏之中,一玩就是十多年。直到大学毕业之后,他渐渐读懂父母的爱,才渐渐释放了心中的怨气,也放下了游戏。
心决定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身行,而意识、语言、身行又决定了事,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我们的人生,这就是“心-道-德-事”四部曲。
从“心-道-德-事”四部曲来看:孩子的人生,是选择玩游戏,还是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取决于意识、语言、身行,而意识、语言、身行背后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背后是心灵品质。
孩子玩游戏,背后的起心动念是什么?
他是在渴望证明自己,是在渴望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注。
如果读不懂孩子,仅看到他表面的言行举止,一味地说教他,即便花费十年时间,也收效有限。
“心-道-德-事”,助我们读懂孩子,读懂孩子背后的起心动念。
格局境界是关键
助其赢在起跑线
假如,孩子玩游戏背后的起心动念是想获得成就感、想被关爱,那么,除了玩游戏,还有什么更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感受到自己被关爱?
让孩子学各种技能、报各种特长班,可以让孩子一定程度上拥有成就感;
?给孩子购买很多玩具和书本,让孩子一日三餐吃得很讲究,似乎给了他许多温暖和关爱;
但是这些还都是在事上用功。
父母为孩子做了这么多,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让孩子立志,让孩子从心就拥有高远的志向,让孩子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心中拥有无尽宝藏,只要去开发这片宝藏,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明白人生真相,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孩子都不再害怕!当孩子不再畏惧困难,他也就逐渐不再逃避——不再躲在游戏里寻找舒适区!
修身齐家利益他人
家庭幸福可学而至
我们常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这四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如《大学》所言:“所谓齐家,在修其身者。”
齐家的根本,在修自己之身。修身的根本,在于修自己之心。
作为家长,自己成长多少,就能帮助孩子多少。
家长提升自己心的层面后,不仅能看到孩子玩游戏的现状,更能明白孩子玩游戏背后的动机与意识,洞察他背后的起心动念。
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身行,意识、语言、身行决定了事,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
家长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就能引导孩子建设心灵品质,进而产生更好的起心动念,以及改变其意识、语言、身行,整个人生的发展就开始趋于更加积极的方向。
读懂孩子的心,就能帮助孩子实现心上的反转,孩子玩游戏的问题也会得到妥善的解决——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好好跟孩子交流,让孩子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反作用,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自我克制、自我管理。
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成为学习好、品格好、人缘好的“别人家”的孩子呢?哪个孩子甘心做“熊孩子”呢?作为父母,我们要读懂孩子内心深处的“大我”,想方设法唤醒孩子心中的“大我”,绝不放弃开发孩子心中的“大我”!
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开发孩子内心无尽宝藏更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如果掌握了“心-道-德-事”四部曲的精髓,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就不再困难,让孩子放下手中的游戏也有可能!
(公众号转载请在下方留言ID,不要擅自修改)
(转载务必注明文章来源“致良知四合院”)
朗读?| 王宏??责编 | 刘学阳 倪敬慈??图片 |?亢海鹏
音频后期?|?黄靖凯??排版?| 郭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