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制礼作乐名词解释?
制礼作乐: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1、“制礼作乐”这一对中国社会、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2、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最早追溯到周代的礼乐制度,武王灭商后,天子分封诸侯,把同姓宗亲和异姓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屏周室,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
延伸阅读
周礼制主要包括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
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西周王朝的国都是丰京和镐京,在历史上一起并称为“丰镐”,周公制礼作乐由丰镐开始。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是《周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载:“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此处存在争议,一说此处周官为《周礼》,一说为《尚书·周官》)《后汉书·卷三十四·百官志第二十四》亦载:“昔周公作《周官》,分职著明,法度相持,王室虽微,犹能久存。”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
作乐促成了什么的发展?
周公的制礼作乐,奠定了我国礼乐文明的基础,使我国成为一个礼仪之邦,从此以后,礼乐制度一直是规范国家生活的主要手段。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我国在治理国家方面以教化为主的思想基础。
周公制礼作乐,为后世西周社会的稳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周社会正是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支撑下得以保持社会的安宁与平静。
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什么,什么,三位一体的艺术?
我们首先来看先秦时期的舞蹈。
西周时期注重“制礼作乐”。“制礼作乐”的“礼”,指的是周初确立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用以区别等级贵贱。它包含了仁、义、智、信、忠、孝、悌、廉等伦理范畴;“乐”在中国古代指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它以情感为中心,善于协调人际关系。那么,将“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以“乐”求“礼”,天下大同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剩余1684字)
制礼作乐内容?
制订了宗法制,确立了嫡长继承的原则。
制订了五服制,确立了亲亲有别的原则。
制订了谥法,为人死后的功过善恶定论。
制订国野制,确保了贵族及平民的利益。
制订了封建制,确立了各阶层的贵族等级。
制订了乐礼制,丰富了各阶层的生活。
古人制礼作乐是为了什么?
建立思想领域的统治秩序,比如: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
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就像封建社会,官员的仪仗、府邸等都有规定的规格一样,都是为了在思想领域建立君权至上、等级分明的制度
“制礼作乐”的名词解释?
周公在扫平叛乱,营建成周之后的问题是,周王朝的长治久安的谋划,也就是“制礼作乐”。
这在周公称王的第六年。
“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
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