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爷爷奶奶的爱情
文/杜蕊
我93岁的爷爷和90岁的奶奶,携手走过了70年的时光,从青丝到白头,经历了各种坎坷与挫折,诞育八个孩子,五男三女。至此,仍相互陪伴,相偎相依。
小时候听大人讲爷爷和奶奶的故事,像是一段传奇。爷爷家里成分是中农,有几亩薄田,两处院落。兄弟三人,爷爷是老大。由于住在村东头,人送外号“东院老大”。爷爷年轻时候个子很高,很瘦,二十岁的小伙子就没有头发,因此常年戴着一顶旧毡帽。十里八乡的也找不下媳妇。奶奶的娘家很穷,她的父亲又不务正业,到处打花牌赌博。据说有一次跟爷爷的父亲赌输了,便拿家里排行老三的姑娘(奶奶)来顶账。奶奶被家人绑来爷爷家,她自然是瞧不上爷爷的。爷爷为人耿直但嘴笨,只憨憨的对奶奶好,劈柴挑水从不让奶奶做。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婆娘除了操持家务、生儿育女,还得下地干农活。但村里唯一不下地的,仅奶奶一人。
我对爷爷奶奶的记忆是从小学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爸妈出去打工,我们姊妹跟着奶奶上小学。早上要在家吃了早饭再去学校,60多岁的奶奶每天起床做早饭很辛苦。冬天的时候,奶奶在前一晚睡觉时就在蜂窝煤炉上支好锅,锅里倒上水,下点米做粥,篦子上面馏馍。蜂窝煤炉晚上开很小的透气孔,只为保证它不熄灭,放在上面的米粥自然也不会沸腾,粥也不会熬得粘稠。整个晚上,屋子里都弥漫着米粥和馏馍的气味。
爷爷奶奶晚上睡得早,七八点就熄灯,睡不着也不让说话。早上四五点钟,他俩睡醒了就开始聊天。从三年自然灾害聊到东家西家的琐事,从电视上正在演的三国演义聊到水浒传再到聊斋。我们总是极不情愿地听着,偶尔也插个嘴问问下面的故事情节。这大概是我记忆中和爷爷奶奶相处最亲近的时刻了。
稍大一点,我和弟弟到了上初中的年纪,便跟爸妈到了镇上,离爷爷奶奶远了些。每年春种秋收的时候,爷爷奶奶忙不过来,就会喊父母回去帮忙。小孩子也跟着撒欢,爷爷套上老黄牛,一遍遍翻地、播种。弟弟可以肆无忌惮地踩在犁车上,拿着鞭子威风凛凛地赶牛。而我永远只有看的份,因为奶奶常说,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我得和大人一起做一些细致的收尾活。
注: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大些,我读大学离家远,半年才能回一次。暑假回去看望爷爷奶奶,正赶上刨土豆的时候,堂屋地上堆满大大小小的土豆。爷爷把它们分装在旧肥料袋里,给叔伯各家留着。等秋天收获了萝卜、大白菜,爷爷同样会给各家分好待取。外面屋檐下散放着小山似的玉米棒子,院子里大树上高挂着玉米串子。在漫长的冬夜里,爷爷奶奶便用它们打发无聊的时光,搭起一盆火埋上几颗土豆,一人一篮子玉米,映着火光,说说悄悄话 ,聊聊子孙,不慌不忙地搓籽。我猜这个时候爷爷和奶奶一定是幸福的,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正是这样吗?
爷爷种的土豆
叔伯姑姑们隔三差五回去看爷爷奶奶,给他们带一些好吃的。可爷爷奶奶总会不舍得吃,等我们这些孙辈们回去,他们拿出放置许久的珍藏,几只香蕉,几块饼干,几瓶牛奶……我们总说“爷奶,这是给你们拿的,你们自己吃”,爷爷奶奶露出慈祥的笑“俺们老了,哪能吃了那么多,就是给你们丢的……”偶尔,牛奶过期了,我们仍然打开,大口大口地喝掉。因为我知道,牛奶会过期,爱不会……
2019年8月,我出远门,回家告别,因为提前打了电话,老远就看到爷爷站在村口,那佝偻的脊背,那花白的头发和戴了一辈子的帽子,都那样熟悉。只是当年的东院老大,怎么就那么矮了?记忆中高大的爷爷已和我差不多高。泪水模糊中,爷爷拉着我说:“还要走?这回去多长时间?”那一刻,我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擦都不能停。爷爷抹着自己昏黄的眼睛只是一直说:“走,回屋,回……”到了家却没见奶奶,我喊:“奶,奶,我回来啦。”房前屋后不见回应,河边,地头也找不到。临走时,我站在村头大树下,哭着喊“奶,奶,我要走了……”村里的大娘说:“你奶听说你要回来,早上都来这里看了几回。你回来了,她又不知道摸哪里了。”
我带着些许遗憾走了。后来听说,那天奶奶去稍远的地里给我摘菜了。回来听说我走了,也站在村头树下哭了一场。这个场景,这样熟悉,像每次送我们走一样。花花绿绿的袋子、几个她亲手蒸的馍、院子里核桃树上今年的新核桃、河边菜地里新鲜的白菜、萝卜,家里给我们留的好吃的……一直拉着我,牵着孩子步履蹒跚送我们上车,任由我们大喊:“奶,爷,回去吧,赶紧回去吧,过几天再回来看你们……”可他们仍旧坚持说,要等我们车走了再回。等我们走出好远好远,透过车窗竟然还能看到爷爷奶奶变得越来越小的身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我也因此未能回国探亲。诸多牵挂诸多遗憾,听说爷爷和奶奶的生活已不能自理,奶奶走路会歪着身子,一脚深一脚浅地挪动,东倒西歪的。爷爷的身体机能也退化严重,三月份因肺部毛病住院一个月。儿女们不放心二老独居,排班回家伺候,每家半月。叔伯们自立门户后都盖了新房,后来又先后去了镇上,县里,市里。留下孤零零的三座院落和老两口,他们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坚守着一个“家”。我猜爷爷奶奶此时一定是非常开心的,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再次和儿孙相守于住了一辈子的小院。我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也时常通过网络和爷爷奶奶视频聊天。妈妈说爷爷现在仍然每日拿着锄头出门,奶奶也闲不住,她把院子里的柴草,菜地里的菜蔬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人们常用“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百年好合,白头偕老”“两人,三餐,四季”“遇一人白首,择一居终老”等句子来诠释爱情,我的爷爷奶奶用一生的相濡以沫、一世的相知相惜来践行这些唯美的句子。最好的爱情不就是这样吗?于风雨中执手,于平淡中终老……
后记:2020年10月,奶奶因摔跤导致髋骨骨折,住院数日,做了手术,现仍在医院疗养,情况时好时坏。叔伯姑姑们轮班伺候,孙辈亦前往探视。在此,我跪向祖国的方向祈祷:奶,您一定要挺住……
—END—
注: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 者 简 介】原卢氏县育英中学英语老师,现为国家公派教师,2017年至2019年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现任教于斐济逸仙中学。
人生信条:余生,愿你坦荡从容,活得潇洒漂亮;愿你不纠结过去,亦不焦虑明天,只是用心去做、用力去闯。
往期经典回顾
◆我是如何考取国家公派教师的
卢氏文友群主办
首席顾问
车迎新
文化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寇一洵(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文苑总编:知一和文苑主编:卢一辉执行主编:张淑清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一一一一:程向楠 邹一楠
一一一一:李一璇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一一一一一一一LSWY1818@163.com
广告外联部微信联系:baixue7818微信联系:lsm1685786966
▊声明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宋海峰律师
长
按
识
别
二维码
关注卢氏文苑
请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