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的制度哪年开始实施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建立的意义)

新闻发布会的制度哪年开始实施?

1983年首建发言人制度

实际上,外交部第一次以外交部发言人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在1982年3月26日,国务院前副总理、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就中苏关系发布消息。后来,钱其琛在他的回忆录《外交十记》里开篇就写到这场由他主持的新闻发布会,这是外交部发言人首次出现在国内国际媒体的视野中。

1983年,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中国对外宣传的需要,外交部领导决定正式建立外交部新闻发布制度。1983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举行首次例行记者会。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以外交部发言人名义主持记者会幷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发言人制度。

现任发言人刘建超说,24年了,发言人制度在形式上当然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说以前发言人是坐着的,现在改成站着了;最开始的时候是只发布不答问,现在每次都要答问;以前限制发布的时间,比如说半个小时,现在是不限制时间,一直问到最后一个问题为止。从这些变化中,能看出中国的开放在不断扩大,媒体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在增强,这也显示出,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的声音在增加。

政务公开内容包括哪些?

政治公开具体为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

1.对外公开的内容:①政策法规?重要规定;②各部门职责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收费规定?服务承诺等事项;③部门年度工作目标;④上级下拨的涉及公众利益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⑤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及执行情况?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⑥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有关事项(重点是行政审批?项目确定?市政建设?征地补偿标准?城镇拆迁政策?行政处罚和收费?职称评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学校收费和招生?毕业生就业等事项);⑦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2.对内公开的内容: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②工作人员考核?奖惩?任免(职称晋升)?工资调整;③财务方面主要经费收支?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等?

扩展资料:

政务公开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精神,继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政务公开经常化?规范化,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根据(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如下政务公开制度:

1.政务听证会制度

对物价?收费?城管?市政?环保?治安等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事项,推行听证会制度,使群众直接参与行政决策,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

涉及全县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按照法定程序公开?

3.专家咨询制度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应当在正式决定或办理之前将方案草案公布,向专家咨询并广泛听取?充分采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再正式公布?

4.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政务公开的全面落实?要加大对举报?投诉事件的查处力度,凡有举报?投诉,都要认真调查处理,并及时向群众和社会反馈情况?对在推行政务公开中工作不力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或在政务公开中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进行认真查处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5.定期通报制度

各乡镇?各部门至少每半年要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在系统内进行一次通报,对工作认真?成效明显的要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力?存在问题的要批评教育?限期纠正?

6. 投诉举报制度

设立投诉举报电话?举报箱,对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群众署实名投诉举报的,要将处理意见直接反馈本人,切实取信于民?

7.社会监督制度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保证监督渠道畅通?

8. 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布会每季度举办一次,由市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县委宣传部负责人担任新闻发言人,他们将代表县委?政府就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容对外发布新闻,并接受记者的采访?

9.电子政务制度

已实行网上政务公开的部门?单位,要以服务公众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各项内容,逐步通过电子网络实现交费?咨询?办证等服务,使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让更多的群众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10.公开评议制度

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机关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认真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并进行公开评议,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政治公开制度

如何加强新闻媒体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将应对媒体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很多时候,媒体上之所以会爆出一些“雷人雷言”,正是因为接受采访的单位缺乏应对媒体的规范程序和常设的新闻发言人。

在每一个单位常设“新闻发言人”,专司接受媒体采访,遇到采访时,由新闻发言人专人负责,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接受采访的领导干部“答非所问”或“语出惊人”,为本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也可以使其他职工的日常工作尽可能少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除此之外,将应对媒体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可以有效形成单位与媒体间的良性互动和友好合作关系。应对媒体,应排除对媒体的畏惧、抵触、消极回避心态,而要主动寻求与媒体接触和沟通,主动去与媒体打交道。

具体而言,可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项、举行重大活动前召开新闻吹风会,发生重大事件后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定期召开媒体记者见面会,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新闻,与新闻媒体建立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机制等等。通过与媒体的互通有无、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本单位与新闻媒体“双赢”的局面。

二是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选定的新闻发言人,应具有较为出色的形象、气质和口才,具备一定的沟通、演讲、交际能力,头脑清晰,应对媒体时,明白说什么、说到哪、怎么说。除此之外,新闻发言人还应充分掌握本单位人事、工作和业务等各方面情况,在与媒体见面时能做到胸有成竹、有问必答、侃侃而谈,让单位与媒体间的接触取得良好效果。此外,新闻发言人还应知悉一些新闻媒体的工作规律和相关情况,懂得如何与媒体合作,如何通过媒体,宣传本单位工作取得的正面成绩,消除不利于本单位的负面影响,为单位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社会公众解惑答疑。

三是要加强舆情研判,建立应答预案

在自身素质过硬条件下,作为新闻发言人,应预先设想好媒体采访中可能问及哪些方面的哪些问题,自己应该如何作答。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多关注社会舆论走向与本单位、本系统之间的交集,做好舆情研判。新闻发言人惟有将自己与媒体和社会舆情合而为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方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四是合理引导媒体,掌握主动发言权

在应对媒体过程中,新闻发言人既应具备不卑不亢的态度、亲合友善的语态,也需要适当掌握采访主动权,从而合理引导媒体,通过自身“气场”,使新闻媒体对本单位产生良好印象,继而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间接掌握媒体提问与报道的走向。在实际操作中做到这一点难度往往较大,这就需要新闻发言人在长期实践中去揣摩和总结,掌握好接受采访的“度”,在应对媒体中做到“轻松与严肃相结合,亲和与庄重相统一,权威而不恃威,霸气而不霸道”。

五是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媒体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态度决定结果,细节影响成败。作为同媒体打交道的新闻发言人,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媒体。在采访中避重就轻、推三阻四、敷衍了事、顾左右而言他,都会引起媒体记者的反感,并最终影响到本单位在社会舆论中的公众形象。在允许的范围内,新闻发言人应尽可能为媒体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以事实的真相驱逐虚妄的谣传。刻意的遮遮掩掩,只会使一些事情越描越黑,而光明坦荡的事实和数据,反而会使无中生有的谣言不攻自破。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应该领会、懂得并善用这一点。

六是理性应对敏感问题,尊重媒体、记者

在采访过程中,尤其是发生新闻性较强的重大事件后,难免会遇到一些媒体记者提出的敏感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新闻发言人应理性应对、审慎回答,决不能因个人情绪或情感好恶等原因,对媒体耍态度、发脾气、出言不逊、当众失态,不能流露出不良情绪,说过头话、出格话、撒气话、伤人话。新闻发言人需掌握情绪控制与调节的方法,在遇到敏感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心平气和、理性作答,有效调节气氛,使难题迎刃而解。

七要重视网络因素,学会与新兴网络媒体打交道

随着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兴起,如何与新兴网络媒体打交道,也应列入各单位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日程。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影响力大、受众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如何应对网络媒体,既需认真分析研究,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网络媒体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应对它们的方式方法也应不断与时俱进。在现阶段,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使自身融入网络媒体,成为其中一员。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细节,避免卷入网络事件,成为网络舆论焦点。最后,我们还应具备网络纠错意识,掌握网络纠错方法,当自身卷入网络事件时,要及时纠错,尽早辟谣,杜绝事态进一步扩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