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扫北是什么意思(燕王扫北是什么年代)

燕王扫北是什么?

历史上的燕王扫北:

燕王指的是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在位时为燕王!燕王扫北,说的是明成祖的北伐。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蒙古高原,史称北元。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威胁。明太祖北伐之后,即位的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 随后明军一直进入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

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

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鲁台,击败之。

公元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

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燕王扫北的燕王是谁?

燕王扫北的燕王指的是明成祖朱棣,他10岁受封燕王,20岁就藩北平,两次北征,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1399年起兵发动靖难之役,1402年攻下南京,即皇帝位。燕王扫北或指其镇守北平时期北征北元,或指靖难之役时对河北地区的扫荡和屠杀,或通指自其北上就藩至攻下南京这二十二年时间。

为什么总叫燕王扫北呢?

燕王扫北是民间传说,其实是指靖难之役和之后北方的屯民问题。扫北实为“扫碑”。就是说明洪武、永乐年间大移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燕王扫碑”也就是靖难之役造成的。由于“北”“碑”二字同音,加之朱棣有征北的史实,于是就将传说中的“燕王扫碑”误解为“燕王扫北”。

燕王扫北将领排名?

第一名朱高煦,第二名朱高燧,第三名朱瞻基。

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功夺得了皇位,同时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随后就开始了远征蒙古的扫北。

扫北过程中第一大将无疑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在靖难之战中多次立下战功,深受朱棣信任。

另外三子朱高燧和太孙朱瞻基也随行,在扫北过程中立下战功。

燕王扫北十大武功排名?

北国太子陈雷进白额猛虎一只,被燕王棣打死;校场比武,陈雷又被劈死。陈妻艳月娘,与其妹陈妙棠发兵报仇。太祖(朱元璋)命李文忠为帅,文忠子玉郎及燕王棣为先锋北征。军阵上月娘看中燕王,妙棠看中玉郎。妙棠劈死其二哥陈豹;月娘逼死父王,皆投明,双双成婚。

燕王扫北十大武功排名:

1.燕双鹰

2.郑雅舒

3.林小江

4.卡车

5.钳子

6.护身符

7.报喜鸟

8.于科长

9.李瑞山

10.燕彪

11.燕双豹

12.高进

13.郝大纲

14.葛铁蛋(英雄,大漠的)

15.孙四海

燕王扫北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家是天津人,为啥家里的老人说我们是燕王扫北过来的?

燕王就是明成祖朱棣,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他因听说北方人都是蛮夷之地的人,不好统治,于是就带兵一路杀到北京,定都北京,因扫北导致北方人口稀少,所以朱棣从山西调大批百姓迁到现在的河北河南,这就是燕王扫北。

河北人为啥说燕王扫北?

燕王扫北是民间传说,其实是指靖难之役和之后北方的屯民问题。扫北实为“扫碑”。就是说明洪武、永乐年间大移民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燕王扫碑”也就是靖难之役造成的。由于“北”“碑”二字同音,加之朱棣有征北的史实,于是就将传说中的“燕王扫碑”误解为“燕王扫北”

“明洪武14年、元天光3年(1381),蒙古全部退出中原,明王朝统一全国。其后十余年间,元朝残余势力多次侵入河北地区”。洪武24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命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摔一万人马挂帅北征。

一路征战五年,燕王凶猛善战,于洪武29年彻底打败元军,将鞑子兵赶回蒙古东北部彻彻儿山及兀良哈秃。

此后,燕王朱棣驻扎北京,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北方。洪武31年(1398)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继位称惠帝,立年号建文,并着手削藩。燕王不服,暗怀夺位之心。首先上书为其父扫墓,未允。进而提出“清君侧”并打出“靖难诛奸”的旗号,组织数十万强悍军队,称“靖难军”,于建文元年(1399)7月,自北京起兵向南京建文帝发难。

叔侄大战役七次,其中四次激战于河北地区。史载,燕军战斗力极强且凶狠残暴。

攻破大本营后,“在真定斩首3万级,一路向南,不论军民官吏,见人就杀,至使千万黎民生灵涂炭。”山东临清市某村《李氏族谱》载“或杀、或剐、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燕焉”。

四年内战的结果,以建文帝战败失踪,燕王朱棣继皇帝位告终,时永乐元年(1403)年。史称“靖难之役”。至此,自元末农民起义到“靖难之役”结束,中原战乱已历52年。由此看来,“燕王扫北幸存七姓”确实是有依据的历史故事,故事虽带传奇色彩,但于史实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一.燕王扫北其实就是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涉及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 。朱棣登基后,减免了河北、河南、山东等曾为战场的省份及其它省份的赋税,以休养生息。

二.战争历时三年(1399.8-1402.7),在战争相持阶段,政府军和燕军在北平和济南之间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为河北、山东诸地的原住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殃及沧州一带最残酷的两场战役,是发生于公元1400年的济南之役和东昌之役。该年四月,燕军在白沟河大败政府军,并乘胜向南追击至德州,在攻打济南的战役中遭受政府守军的重创,围城三个月而不下,燕军兵败而归,是为济南之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