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哲学分那些派别?有哪些代表人物?
后现代哲学的激进性流派:1 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德里达, 2哲学解释学——代表人物德国的伽达默尔, 3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美国的蒯因,罗蒂。
后现代哲学的建设性流派:代表人物美国的大卫 雷 格里芬,小约翰B科布。
后现代主义哲学三大源头?
后现代主义哲学起初是以彻底否定现代哲学的面貌出现的,人们称其为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后在回应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有: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科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蒯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它们的理论来源尽管有所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各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理论前提、理论倾向、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这就是它们从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前提出发,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宣扬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推崇主观性和相对性。
为了彻底否定以往的哲学传统,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他们采取了一些迥异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比如,德里达用解构的方法(拆解结构的方法),即从内部突破的策略,通过揭露近现代哲学文本(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对象)自身的矛盾,拆解其原有的结构,消除结构中一切确定的和固定的东西,颠倒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消解中心和主体,从而颠覆文本原有结构。德里达指出,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体系中,人们总要认定一种不受质疑的“真言”(理性的声音或上帝的旨意),总得有一种语言文字与其语意不可再分的“逻各斯”(logos)。它是认识的出发点或中心,既置身于人的认识系统之外,又维系着人的认识系统。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恰恰是传统形而上学体系的致命矛盾,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结构的致命矛盾。既然这些“中心”都是置身于结构之外的,那就说明这些结构是“中心消解”的。一旦“中心”不复存在,那么结构系统中原先在价值论上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的对立关系,不就可以颠倒过来吗?例如言说与书写、存在与非存在、本质与表象、真实与谎言、所指与能指等,一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然而,一旦认识到这些结构是一个中心消解的结构,那么,人们在价值判断上就不妨把后者看得更为重要。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结构主义是索绪尔那套,认为意义是在一个固定的结构当中后结构主义就是解构主义,是德里达那一套认为不存在所谓固定的结构一个符号的解释要依赖别的符号这样会造成意义的永远不在场也就是德里达所说的延异解构主义便是结构主义继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逻辑上的延伸 物极必反 矫枉过正所以很多人也把解构主义成为后解构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解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浪潮走向式微,一种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的所谓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哲学开始被一些理论家和设计师所认识和接受,在世纪末的设计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解构主义是从构成主义的字眼中演化出来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在视觉元素上也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试图强调设计的结构要素。
不过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Derride,1930-)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