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的原文翻译(项羽之死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项羽之死的原文?

项羽之死

汉 ·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如何看待项羽之死?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的这个评价是说:项羽是一个自吹自擂,总把自己的功绩挂在嘴边见人就说,深怕别人不知道。而他所做的这些事都是他自己的一点智慧与勇猛而成就的。可见项羽还是有些本事的,算是一个天才吧!对于天才我们好像也有所闻,如:方仲永自幼聪明不学就会吟诗,可后天不再学习这样的天才也只能变在一个普通人。项羽的天才与方仲永的天才可不一样!项羽是在力大勇猛方面的天才,我想还有一点小聪明!而且项羽要比方仲永好得多,在他的经历过程中,对力大勇猛方面的天才之能得以了很好的巩固发展。从而有一些成功之事迹。可是项羽这个人不思不学不究古训,也就是不爱学习霸王之道。但他很想成就霸王之业,可他认为霸王之业是怎样成就的呢?就是用武力拼打出来。并想用武力经营下去,也就是用武力搞管理。他这样的想法行吗?他这样的做法最后又会怎样呢?最后自刎死在了乌江时年仅三十二岁,而且是自杀的。死的时候还没有觉悟,也不知自责,还厚颜无耻的说:“啊!是天要让我死啊!一切都是天意,并不是我不勇猛,也不是我用兵不当啊!”司马迁对项羽的最后一幕深恶痛绝,“岂不谬哉!”最后只是叹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哎!荒谬!这么会有这样荒谬!  “岂不谬哉!”是司马迁对项羽的最终概论!这句话中有很深的寓意,和意味深藏的感慨!  首先我们来看看项羽自己的最后认识:“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我们看是“天亡”他吗?  我们知道,在我国“天”指的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要项羽死吗?嘿嘿!生老病死才是自然规律!显然项羽所说“天亡我”是站不住脚!就算是项羽因“不师古”不懂文化表不明意!可能他想说的“天”指的是当时的“时代”!也就是说“是时代的精神害了他,是时代造就了他的悲剧”。那我们要来看看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时代精神?黑格尔给出的答案是:“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新的英雄再用新的更合乎时代精神的武器占领他们的宝座。”那么就是说当时的时代精神就是以大力勇猛作为时代精神的典型,就是说当时的人们都受不了暴秦苛政天下大乱。啊哎!要是能有一个大英雄力大勇猛,带领一帮人杀入咸阳城,烧阿房宫。这样他们就好了!就痛快了!如果有这样的人的话,嘿嘿他们一定支持他,拥护他。所以项羽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当时人们拥护的英雄人物。而且项羽也是按照他们的意思去这样做了。  可是当项羽这样做了之后。这些人又感觉不妙,真是“去了豺狼又来虎”。当然也有项羽本人所做的一些事,如:坑杀战俘大开杀戮凶狠残忍的一面。让人们真正认识到项羽不是他们理想要那样既勇猛又爱民的救世主。所以又开始反对他,不支持他,甚至一有机会就要害他。以至于让他最后走投无路到必死的结局!故而叹之,哎!是这些人骗我啊!害我啊!哎“天亡我”!项羽如是这样理解的话那还比较合理。  那这样一说当时的人们不是很愚蠢吗?去拥护一个不能解决安邦安国的人。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的拥护像刘邦这样的人,能最终平天下安黎民的人呢?是的社会普遍精神实质的进步与人的成长也是很相似的,是要经过错误的认识,接受失败的教训才认识到的。而项羽正好充当了人们这个错误认识的反面事例,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能安天下者绝不是大力神勇的英雄,而是要懂以民为本,能“济苍生,安天下”的人。项羽上演的这个反面例子对社会发展也是有贡献的!  那么项羽在表演如此精彩的人生最后一幕时,知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呢?回答是:不知道!就从他说:“非用兵之罪也”就可看出!他还在认为不自己用兵不对啊?我没做错啊?为什么要我死呢?我要去找理论一下!嘿嘿!导演说我不知道你去问编剧是他们编的我不知道。可谁是编剧呢?人民劳动人民是编剧。劳动人民项羽啊!你的戏就到这里了,人民以不相信你是一个明君了怕你比暴秦还要残酷。所以呢后面的戏有两条路你看你走那一条,第一你度河过江到江东做你的王可你一定斗不过刘邦最后也会慢慢死在刘邦手里那时可能死得很难看。第二呢,你就最后拼杀一次,然后自刎这样的话会死得非常精彩。项羽当然选择了拼杀自刎!  而且项羽在上演这段戏时,演得也太好了!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他的死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然而人们看到的只是直截杀他的人王翳,是为了赏千金,封万户。从而以王翳的这种为其私利走狗形象与项羽当时表现的死亡都不能剥夺骄傲的英雄形象相对比。加深了项羽在老百姓眼目中的地位。成为历史书上死了,但民间未死的人物。汉高祖刘邦在民间的形象却从来不得尊敬。从戏曲西楚霸王,到今天的电影和流行歌曲,没有几个人唱刘邦,输给刘邦的项羽,却是民间英雄。这又是为何呢?其实这是规律,是人性的规律。“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刘备最后失败了可成为了民间“明君梦”的典型代表,诸葛亮也同样成了民间“清官梦”的典型代表,关羽成为了民间“侠客梦”的典型代表。哎!失去的才是最好的。从不会说身边的就是最好的,嘿嘿这是人性规律。因为梦永远比现实美好。而项羽呢!则成为了民间“英雄梦”的典型代表。

项羽为什么死?

项羽是自刎而死。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在该下,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

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于是,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等他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

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扩展资料

项羽,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项羽杀了宋义之后,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但收获不大,赵将陈余派人请项羽再次发兵。项羽率领全部兵马渡河,与秦军大战九次,章邯破走,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

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打退章邯后,诸侯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斩杀苏角,并生擒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大破秦军后,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跪着前来,不敢仰视项羽。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

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项羽是为什么死的?

项羽是因为兵败自刎而死的,

韩信在楚汉版的《蜀中对》中说项羽待人看似有礼貌懂礼仪,人有疾病常痛哭流涕,把自己的饮食分给别人,但等别人立功受奖时,刻好的大印棱角都磨平了也舍不得给人,是妇仁之仁,项羽的军队所到之处屠杀毁灭,老百姓慑于威势才臣服,他发怒的时候别人都害怕,趴在地上不敢出声,这是匹夫之勇,放弃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徐州)这是愚蠢的见识,

项羽不会用人,身边有一个范增还不能善用,韩信陈平这些楚国阵营的人才,最后都纷纷去楚归汉了,缺乏识人之明,灭秦以后大封诸侯,自称霸王,这种逆潮流的做法使天下再次陷入诸侯争斗的璇涡,反而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项羽被谁杀的?

项羽是自刎而死的。

项羽跨上乌骓,像受伤的猛虎,带着最后的八百子弟兵突围而出。天亮以后,汉军发现昨夜突围南逃的竟是项羽,韩信急令大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杀项羽。

项羽一路急奔,已过了淮河,跟随左右的已不过百人。他们来到了淮南阴陵,面前有两条岔路,不知何去何从,向路边农夫问路,农夫打量眼前这位军爷,形貌狼狈,目露凶光。

随手一指:“向左去便可。”殊不知左面是一片沼泽。等到项羽人马从沼泽中挣扎出来,追兵已到。此刻项羽的兵将只有二十八人了,眼见五千人马围追上来,项羽自知不能逃脱。

他依然毫无惧色地对部下说:“我起兵至今整整八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攻必克,战必胜,从未失败过。今天被困,我要三次冲击汉军,斩将夺旗,让你们知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说罢,大吼一声,跃马横枪,冲向汉军。汉军马上围拢上来,无人能挡得住项羽的丈八大枪,一员汉将被挑于马下,汉军竟被逼退数里,再次围攻上来。

又被项羽斩杀了领兵的都尉及数百军士,项羽部下只损伤两人。然而汉军人多势众,待项羽拼杀到乌江边上时,只有他血透征袍,单枪匹马了。

浩浩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早在江边,备好小船,等候项羽,劝他马上渡江。过了江,项羽便能回到自己起事的家乡了。

然而他宁死也不回了:“当初我带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去打天下,一直发展到几十万大军,而今天,他们全完了!我有何颜面回去见江东父老乡亲!”

他跳下马来,这匹乌骓战马载着他出生入死,所向无敌,他请渔夫将马渡过江去,逃一条生路,乌骓哀鸣,拒不登舟,忽然扬蹄跳入江中,被波涛卷走。

追兵已到,汉兵汉将多得像蚂蚁抬螳螂一样一层一层围拢上来。项羽瞪着一双电光闪烁的眼睛,拔出宝剑,大步迎敌,汉军竟无一人敢近他身前。

项羽忽然看见汉军中有个熟人,正是叛楚降汉的部下吕马童:“吕将军来得正好,听说刘邦为了买我的人头,赏千金,封万户,好,孤将首级割下,赐给你,请功受赏去吧!”汉军兵将吓得连连后退,项羽自刎而死,两眼圆睁,死不瞑目。

扩展资料: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

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

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乌江自刎儿童故事?

被围垓下,辞别爱姬突围,又误入大泽之中,被汉兵追上。项羽复引兵向东,至东城时仅剩二十八骑。

  项羽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将船停在江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却地方千里,有众数十万人,足以使您称王。愿大王赶紧渡江,此茫茫大江仅有我一只船,汉军即使追到这里也无船可渡。”

  项羽听后微微一笑,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如今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而称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就问心无愧么?”

  说完,便将坐骑赐予亭长,又回身手持短兵与汉军步战。项羽一人杀了汉军数百,但终因寡不敌众,自刎于乌江之边。

项羽死后真相大白?

真相大白

项羽是在垓下决战中失败后,突围至乌江边时自刎而死的。

话说垓下之战,项羽彻底于韩信的十面埋伏之后,随后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而死,项羽在绝境中选择了突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