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资料简介(颐和园的资料和背景)

关于颐和园的介绍有哪些?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外形结构特点?

一 历史背景 颐和园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

二,颐和园的外形中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个寿桃,所以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

颐和园的内部结构中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则由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窿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

延伸阅读

本篇文章介绍的是北京颐和园,让小编带你走进颐和园,了解历史!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原名清漪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于乾隆朝始建,是乾隆为母祝寿建造的。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慈禧于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 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1903年再次修复。慈禧为了享受,不惜挪用建设海军的费用,终使国力不堪重负。

颐和园

颐和园面积约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中水面占3/4,全园不同形式的建筑有3000余座。这座风光绮丽的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造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园中的建筑巍峨有致,亭台楼榭散布于花树丛中,碧水蓝天,石舫垂柳,长廊孔桥,构成了一幅绮丽的画卷。

颐和园分为三大区域: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

  • 勤政区

勤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坐朝理政的地方,现名仁寿殿。慈禧执政之后,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仁寿殿成了“金銮殿”。其陈设仍和当年一样,中间的九龙宝座,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和光绪朝会王公大臣时休息的地方。慈禧曾在仁寿殿过生日宴请王公大臣,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 居住区

玉澜堂是一座大型的四合院,是光绪的生活居住区。这里四通八达,既可到昆明湖,又通仁寿殿,后面又可通达宜芸馆。

乐寿堂是慈禧的寝宫,她的晚年生活几乎都在这里度过。堂中间是慈禧的起居处,东边是更衣室,西边为卧室。乐寿堂院落的正门叫“水木自亲”,临昆明湖而建,慈禧从水路出入颐和园,都要在这里的码头上下船。

永寿斋在乐寿堂的东院,慈禧心腹、太监李莲英就住在这里。斋中布置显示出主人的显赫地位。

德和园在仁寿殿北面,是专为慈禧看戏修造的一个建筑群,由戏台、扮戏楼、戏廊等组成。

排云殿是慈禧举行生日庆典时,接受文武大臣朝贺的地方。

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建筑,阁高41米,它建筑在20米高的台基上。慈禧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此烧香拜佛。

  • 游览区

万顷碧波的昆明湖,占据了颐和园3/4的面积。湖中所造的大小岛屿和众多建筑: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境桥、练桥、柳桥、十七孔桥;南湖岛、廊如亭、文昌阁、知春亭、铜牛等,将园林点缀得如同瑶池仙境。

颐和园 十七孔桥

西堤是乾隆年间修建清漪园时,仿杭州西湖的苏堤修筑的,因为它在东堤的西边,所以称为西堤。这道长堤和玉泉山、西山组合在一起,使人感到颐和园之大似乎无边无际。西堤上的玉带桥是乾隆皇帝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必经之地。玉带桥半圆的桥洞在湖中的倒影,犹如一轮明月,这一景色为爱好摄影的人们所倾倒。

颐和园 苏州街

对于颐和园的介绍就这些啦。查阅整理资料不宜,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给文章点点赞,为小编点点关注。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