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怎么办
春季是小孩长身体的季节,可是有一些小朋友食量减少甚至厌食,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小儿厌食症指小儿较长时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的一种病症。那么,药店人如何对症介绍相应的中成药呢?
病因及常见病证
小儿厌食症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所致,还有脾胃受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情志不畅思虑伤脾等,均可以形成本病。中医常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三种证型。
01
脾失健运证及对应中成药
症状: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形体尚可,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尚有力。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常用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复方消食茶等。
中成药举例健儿消食口服液:为消食剂,具有健脾益胃,理气消食之功效。主治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胀腹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
本品方中黄芪甘温补脾升阳,益气固表,以助后天之源,故为君药。白术补脾益气,固表止汗,为臣药,二药合用,补脾胃,助运化,除湿浊,和胃气。陈皮性温辛香,理气运脾;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山楂酸甘,助脾健胃,尤擅消肉食油腻之积;脾虚食积易于化热,故以苦寒之黄芩、甘寒之麦冬清湿热,益胃阴,共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胃,理气消食之功。
药店人应该提醒顾客,患儿平时应少吃巧克力及带颜色的饮料和油腻厚昧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02
脾胃气虚证及对应中成药
症状:气短乏力,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萎黄,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启脾丸等。
中成药举例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本品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药。山药、莲子助人参益气健脾,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共为臣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以益肺气。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补脾胃、渗湿浊、行气化滞之功。
药店人应该提醒顾客,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03
脾胃阴虚证及对应中成药
症状:不欲饮食,口舌干燥,食少饮多,面色少华,皮肤不润,小便黄赤,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象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常用中成药:儿宝颗粒。
中成药举例儿宝颗粒:为补益剂,具有健脾益气,生津开胃功效。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的纳呆厌食、口干燥渴、大便久泻、面黄体弱、精神不振、盗汗。
本品方中以太子参、北沙参、茯苓、山药为君药,意在健脾益气,养血生津。以山楂、麦芽、陈皮、扁豆行气消食,化滞除痰为臣,并助君药健脾开胃。佐以白芍、麦冬,助君药生津养阴止汗;葛根清热;用饴糖滋阴开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生津开胃之功。
药店人应该提醒顾客,对于久泻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师,明确久泻的原因。服药3~5天症状未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师。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温馨提示应该培养好小孩的饮食习惯,吃饭以“吃饱而不过饱”为原则,定时进食,每日三餐,中间加两次点心和水果较为适宜。少吃油炸等燥热、肥厚和生冷食物。同时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注意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食物的选择应该做到粗细调剂,荤、素菜搭配,让孩子吃杂、吃全。纠正孩子“爱荤不爱素”或“爱素不爱荤”的偏食习惯。多进食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蛋黄、鱼类、豆类及豆制品、花生、油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