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名词解释?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出生于德意志(人称德意志为改革发源地)中部绍森几亚(Thuringia 图林根)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莱本(Eisleben)——萨克森伯爵(选候)领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1571年马丁路德写的名著?
马丁路德在社会上掀起了一番宗教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马丁路德发表了一篇著作,叫做《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这篇著作主要内容就是有关一些对宗教改革的想法。文中首先是对罗马教会向民众出售赎罪券的行为进行了一番指责,他指出这个行为只会增加财富还得不到发自内心的向上帝请求宽恕。这样的行为很不符合创办教会的原则。马丁路德在著作中这样直接的进行批判,势必会引起罗马教会对他的打压,但幸运的是马丁路德著作没有被罗马教会粉碎掉,这本著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丁路德著作对宗教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对宗教的信仰应该是个人行为,只有内心的纯洁才是真正的教员,这样的教员不仅可以和上帝有机会沟通,自身内在的行为也会指引着自己做合理的事情。这样便会展现出来和善的情怀。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教员所应该具备的。马丁路德针对教会为了让民众得到宽恕,而卖赎罪券,这个行为不仅涉及到教会对财富的贪婪,还是越权的行为。
因为教会没有权利宽恕那些有罪过的人,教会只能起一个传递作用,真正可以宽恕的只有上帝,要想得到上帝的宽恕靠赎罪券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内心的信仰才是赎罪的唯一办法。马丁路德著作中把这些观点都写入内容中,不仅可以给广大民众一种信心,还会联合起来反抗教会。所以说这本著作的历史意义十分强大。
马丁路德是怎么去世的?
马丁路德是被人杀死去世的
马丁路德的结局:1546年2月,马丁·路德病逝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岁。马丁·路德至死还坚持他的教义。当他弥留之际,有位教徒问他:“你是否至死坚信你所传的呢?”路德睁开眼睛,以坚定清楚的声音回答说,“是的!”这是他在世上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马丁路德为什么说加尔文是魔鬼?
马丁路德应该说比较欣赏加尔文,怎么会说他是魔鬼呢?据说,1539年秋天,加尔文用了6天时间给意大利的红衣主教撒多莱写过一封信,这封信是他最早期的信件之一。正是这封信使他的新教改革者的名声传遍了欧洲。路德读了这封信之后说:“这是一封充满力量的信,我很高兴上帝兴起这样的人来。”
这是史料的记载,足以说明路德其实很欣赏加尔文这个人。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路德发现了因信称义,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而加尔文比较注重圣徒的圣洁生活,两个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矛盾,加尔文只是在路德的根基上又加深了建造而已。
马丁路德地位?
马丁路德尽管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甚至在他的晚年还一再的表现出反自由的强烈意识。然而,在他的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的接受起来。
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无论具体的外在特征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西方政治思想开始进入自由主义时代。
不追究不考量不评判的外在特征,使得人们的创新活力大大激发,基于欲望,认识和开拓世界的进取精神彰显开来,在对自由边际的追逐中,人类实现了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的极大发展。而自由主义基于宗教改革的思想,或许才是路德改革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深远的意义。
马丁路德几岁辞世?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农民之子,德意志民族的巨人和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在西方文明史上,尤其是在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影响的少数人物之一。 《马丁·路德》展示了他求道的心路历程,深入论述了他在对传统学说的批判性思考和个人的实证中获得塔楼体验,实现神学突破,进而建立十字架神学的过程,分析了他在其“宗教改革四大著作”中阐述的更完善的神学思想。除此之外,还描述了他为捍卫自己发现的福音真道而与罗马教廷对抗,最终开宗立派的过程,并论述了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农民起义、激进的改革派的分化及其与当时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多角度地展示了路德的颇有争议的形象。
马丁·路德享年63岁。
马丁路德一生经历几个阶段?
马丁·路德1483年生于德国艾斯勒本,半年后全家搬到曼斯菲尔德。父亲汉斯·路德开始当矿工,以后成为小矿主、镇会议员。家庭宗教气氛浓厚。路德7岁进入当地一家拉丁文学校,以后在马格德堡、埃森纳赫读书。1501年进入埃尔富特大学,1505年拿到硕士学位后继续在校攻读法律。
一次遭遇改变了路德的一生,那是1505年7月的一天,他在埃尔富特附近的斯托膝海姆旅行,遇到一场暴风雨,雷电交加,路德恐怖地大叫:“救救我,圣安娜,我将去做一个修道士。”这时天空中出现希伯来女神圣安娜(圣母玛丽亚之母),而不是法律保护神。路德平安回家后,不顾父亲的忧伤和同学们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进入一家埃尔富特的奥古斯丁修道院,潜心修习神学。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被聘为维登堡(一译维滕贝格)大学圣经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他反复研读(罗马书),认为人的灵魂得救仅靠个人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遵行教会规条。这就是以后形成路德教义核心的“因信称义”神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