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回忆录 中国(麦克阿瑟晚年回忆录)

麦克阿瑟的日记关于中国

麦克阿瑟他没想到一向软弱不堪的中国人竟然有如此的勇气和智慧。

这次大败让麦克阿瑟十分胆寒当然也气急败坏,他叫嚣着要向中国投放原子弹,并照会各国使馆,让他们将这一消息发布出去,然而此举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反对,美国杜鲁门总统迫于压力撤了麦克阿瑟的职,这位二战名将,曾经见证过日本投降的美国一级上将在朝鲜战场上彻底输掉了。

麦克阿瑟晚年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中国人介入战争后,美国军队从未遇到如此强大的对手。而他去世的前一年,偶然提起了朝鲜战争,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谁要和中国陆军开战,他的脑子一定是有病!

麦克阿瑟被撤职之后干什么去了?

麦克阿瑟被解职返回美国回到家乡时,麦克阿瑟在夏威夷、纽约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之后他继续极力主张扩大侵略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怂恿蒋介石反攻大陆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当然,美国的其他将军也不是吃瓜群众。乔治·马歇尔和奥马尔·布雷德利都因为他发动全面战争的计划,对他担当总统的能力深表怀疑。这次国会会议之后成了麦克阿瑟的转折点。麦克阿瑟承认他在做出挑衅中国的行为时并没有站在全球的大局的角度去思考。纵使他在国会上意气风发地做出《老兵不死》这一著名演讲,表达了为维护亚洲和欧洲的“自由”将毫不妥协的豪言壮语,但是美国在当时无法兼顾两条战线,盟友们也不愿意在二战结束五年后再打一场“世界大战”。共和党也转向扶植一个更接地气的战争英雄艾森豪威尔将军,来当他们的候选人。通过对选民的调查,发现攻击美军深陷朝战泥潭能赢得民心,于是二战英雄艾森豪威尔喊着结束战争当选新一任总统。在国会联席会议作证时布雷德利说道:“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朝战延伸到轰炸中国东北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1952年,麦克阿瑟企图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后他任兰德打字机公司董事长,著有回忆录《往事的回忆》。

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死去。

麦克阿瑟出过什么书?

《麦克阿瑟回忆录》作者是麦克阿瑟。

谁能详细说一下澳军在二战的作战历史?

二战爆发时,澳大利亚虽没有作好参战准备,国民对这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缺乏热情,但是大多数人仍支持政府的参战决定,认为英国是澳大利亚的母国,澳大利亚在战争中站在英国一边是天经地义的事。全国随即进入紧急动员,议会颁布《国家安全法》,授予政府有关处理战争事务的广泛权力。政府下令对16—65岁之间的公民进行人口调查,立即恢复强制军训制;对农牧产品、汇率、物价等实施政府管制;发布组建新的“澳大利亚帝国部队”(AIF)的计划,并在11月将建成的第一个师(第6师)派往中东。相隔21年之后,澳大利亚又一次投入了世界大战。在这次大战中,这个人口仅720余万的国家前后共动员了近100万人参战,伤亡人数达95567人,[(12)]为战胜德国日本及其他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接派军参战,在军事上取得了许多重大战果。  陆军直接参加了中东北非战场、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在战争初期,澳陆军第6、7、9师前往中东,先接受军训,1941年1月起先后投入战斗。在西部沙漠战役中,澳军第6师与英军连续攻占意大利军队据守的巴尔迪亚、托卜鲁克、班加西等城,共歼灭意军10个师,相当于意陆军总兵力的1/6。同年3月,澳军转战希腊本土和克里特岛,协助希腊军队抗击意大利的入侵。4月,德军第12集团军绕过希军北部防线,发动迅猛的进攻。澳军被迫随英希军撤至克里特岛,抗击德军伞兵部队和登陆部队的进攻,与盟军一起歼灭了德军一个伞兵师。但因制空权、制海权尽被德军控制而撤回地中海南岸。澳军在这次行动中首遭重创,1595人陈亡,5174人被俘。[(13)]6月,盟军发动叙利亚—黎巴嫩战役,澳军第7师沿海岸北上,7月8日攻下达穆尔,直抵贝鲁特近郊,迫使法国维希政权的部队在5天后接受停火。在北非沙漠,德意军在3月底开始反攻。4月11日澳军第9师在托卜鲁克被包围。澳军官兵浴血奋战,击退德意军无数次进攻,坚持到12月10日盟军前来解围为止。托卜鲁克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使澳军赢得了声誉。在第二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中,澳军第9师打得更为出色。在另外两路进攻受阻的危急时刻,在右路担任主攻的澳9师拼命杀出一条血路,扭转了战局。遭到惨败的德军统帅隆美尔惊叹“(澳军)这一路就像一部粉碎机,碰上它的一切东西都会粉身碎骨”。[(14)]1942年起,澳军3个师先后撤回太平洋战场。  在东南亚战场,澳军第8师参加了保卫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战斗。由于盟军内部存在矛盾,军心涣散,丧失海空保护,被日军第25军击败。1942年2月新加坡陷落时,澳8师15000余名官兵均沦为日军的战俘。澳军另有一个旅据守缅甸东南部,亦被日军击败,退入印度。  在太平洋战场,日本将战火燃到澳大利亚的北大门。1942年9月,澳军在巴布亚的科科达山道战役中击败了向南进犯的13000名日军,粉碎了他们攻占莫尔兹比港进而渡海入侵澳本土的企图。随后,澳军第6、7师和美军一个团在澳军总司令托马斯·布莱梅上将的指挥下向北进攻,至1943年1消灭了盘踞在巴布亚北部沿海地区的日军,拉开了盟军反攻的序幕。巴布亚战役的胜利比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击败日军还早半个月。1943年4月,美军和澳军发动新几内亚战役,消灭大批日军有生力量。澳军还参加了攻占布干维尔岛、新不列颠岛的战斗。1945年5月1日,澳军在文莱的东海岸登陆,解放了大片地区。日本宣布投降后,澳军负责在文莱、荷属东印度的东部地区和澳大利亚海外属土接受日军的投降。  澳大利亚海军和空军也全力以赴投入各战区的战斗。海军在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历次重大海战运送兵员给养、支援陆军登陆和护船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付出惨重的代价。“悉尼号”巡洋舰在地中海击沉了意大利驱逐舰“埃斯佩罗号”和巡洋舰“巴托罗谬—克莱奥尼号”,后在澳西部近海与德国炮舰“考莫兰号”同归于尽,“悉尼号”上645名官兵全部战死。在其他的海战中,巡洋舰“珀思号”、“堪培拉号”和多艘驱逐舰亦被击沉。空军的作战范围更大,包括欧洲战场。大批澳空军人员还加入英国空军作战。战争期间,共有10562名空军官兵阵亡,其中一半战死在欧洲。[(15)]  第二,作为盟军太平洋战场的大后方和反攻基地,为盟军调整战略部署和发动反攻提供了必要条件。  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迅速南下,盟国残部败退澳大利亚,并决定以此为基地调集兵力准备反攻。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十分重视澳大利亚的战略价值,他说:“从全面的战略观点来看,我相信太平洋进攻行动的最有利的路线应该是从澳大利亚出发经过新几内亚到棉兰老岛。”[(16)]  美军于1941年12月22日开进澳东北部的布里斯班,到1943年9月,美军在布里斯班及以北的罗克汉普顿、敦斯维尔等地集结了12万重兵。1942年3月17日,麦克阿瑟来到澳大利亚,并把他的司令部设在墨尔本,7月迁至更靠近北方前线的布里斯班。不久,澳美军队发动巴布亚战役,拉开了盟军反攻的序幕。战争期间,约有100万美军在澳大利亚驻扎训练、休整或调防。在瓜达尔卡纳尔作战的美军官兵在战斗结束后全部转到墨尔本休整,澳大利亚人的热情慷慨使这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美国军人感动不已。  第三,生产大量军火和其他军需品,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援。  二战开始后,尤其是日本南侵以来,澳大利亚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支持盟军抗击侵略者。早在1940年7月,政府就设立军火局,任命钢铁业巨头埃辛顿·刘易斯为军火总监,使军火生产在短时期内出现较大发展,全国约有1000家工厂制造军火。1943年时,有15.6万名工人在军火生产第一线工作,行政管理人员为6000人。所制造的产品包括炸 药、弹 药、枪 炮、装甲车、无线电设备和各种其他车辆等。为军火工业相配套的其他工业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机床制造业、电气和光学仪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得到建立和迅速发展。另外,为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工作,调配人力资源,政府任命华莱士·沃思为人力调配总监。全国16岁以上男女公民均登记在册,随时听候调遣。1943年6月,澳大利亚参军或参加工作的14岁以上的男子达2529000人,妇女为840000人。[(17)]而且,政府还成立了战时工业组织局,负责管理民用生产,调查并监督资源使用。政府对一些重要的战争物资,如汽油等油料实行配给制供给,并限制电力和其他燃料的使用。对于澳大利亚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整个战争中,澳大利亚的给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陆、空部队比起其他战区来都是自给自足的。1942年下半年,他们需要的资源有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来自当地的产物。我给邻近的南太平洋战区运送了大量吨位的给养,超过美国运到我区来的补给。因而事实上西南太平洋并非美国负担,而是自给的。柯廷是这场光辉的澳大利亚战争胜利的主要动力。”[(18)]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根据《租借法》向澳大利亚提供了价值3亿多澳镑的货物和服务,而澳大利亚提供给美国的货物和服务远多于这个数额。[(19)]  第四,在外交方面加强盟国的团结,积极参与创建联合国的工作。在日本军队大举南下的危急时刻,澳大利亚决定改变在外交、国防上依靠英国的传统,加强与美国和其他盟国的关系。柯廷总理在1941年底发表的新年咨文中说:“我毫无保留地明确指出,澳大利亚指望着美国,但这对我们与联合王国的传统血肉关系丝毫没有损害。我们知道联合王国所面临的问题。我们知道不断存在的侵略威胁。我们知道力量分散的危险。但我们也知道澳大利亚可能垮掉而英国可以依然存在下去。因此我们要下决心不让澳大利亚垮掉,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来拟定一个以美国为基石的计划,它将使我们有信心坚持下去,直至战争的形势转变到对敌人不利的时刻。”[(20)]澳美合作大大加强,澳政府主动要求美国将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设在澳大利亚,将澳军交给麦克阿瑟指挥,与美国组成“盟国供应委员会”,负责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的后勤补给。在与其他盟国的关系方面,澳大利亚政府1941年6月任命首任驻华公使,向中国运送军火。一些澳志愿人员来华参战。1942年10月,澳大利亚与苏联建交,还给苏联运去大量羊皮。1944年1月,澳大利亚又与新西兰签订《澳新协定》,加强两国的合作和对南太平洋事务的影响力。

麦克阿瑟回忆录经典语录?

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

老兵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

麦克阿瑟文学作品?

《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陆军五星上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统帅。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

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担任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1945年9月2日以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主持了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并代表同盟国签字。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远东军司令等职,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终年84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