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山里的莼菜。
拓展:茆 [máo]
同“茅”
覆之以茆。——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另见 mǎo
茆 [mǎo]
〈名〉
莼菜 。睡莲科。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薄采其茆。——《诗·鲁颂·泮水》
〈方〉∶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陵
另见 máo
茆读音:máo (ㄇㄠˊ)释义及示例:(1)莼菜。《诗经·鲁颂·泮水》:“薄采其茆。”孔颖达疏:“茆……江南人谓之莼菜。”(2)姓 明代有茆鼎释义及示例:(1)同“茅”,茅草。茆屋|茆亭覆之以茆。――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2)解字:花之上,柳之右;花取其朵,柳取其枝,是谓“艳阳花开,春风拂柳”之意。
茆苫读音?
máo shān
“茆”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凫葵也。从艹。丣声”。“茆”的基本含义为同“茅”;引申含义为姓。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作名词,指莼菜。
“苫”的基本含义为用席、布等遮盖,如车上苫块塑料布;引申含义为草帘子,草垫子,如草苫子。
在古文中,“苫”也常做动词,表示编茅盖屋,如刈茅苫鹿屋,插棘护鸡栖。——宋·陆游《幽居岁莫》
茆这个字读什么?
这个 茆 是多音字。
茆字的拼音分别是 ① máo (读音 毛)、②mǎo (读音 卯)
一个草字头一个茆?
茆,汉字,máo,部首艹,笔画8,五 笔 AQTB,笔顺:横、竖、竖、撇、竖提、撇、横折钩、竖。意思为:1.同“茅”。2.姓。
【康熙字典】解释:《唐韵》莫饱切,音卯。《韵会》凫葵。《郑小同云》蓴菜草。《诗·鲁颂》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陆玑疏》茆与荇菜相似,叶大如手,赤圆有肥者,著手滑不得停,茎大如匕柄,叶可以生食,又可鬻,滑美。江南人谓之蓴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中皆有。《干宝云》今之??蹗草,堪为葅,江东有之。
茆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茆姓全国人口约 3 万,属罕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573位。茆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安徽省、浙江长兴、贵州玉屏、河北卢龙、唐山、陕西榆林、延安、江西的九江、蕲春、景德镇等地。
茆姓起源(来源)
(1)周公之子祭伯,亦称祭公,其后有茆氏(据《路史》),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谱资料里和古今口耳相传的信息中均没有此说,故无法证明。
(2)周公之三子之后有茆氏(据《姓源》),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谱资料里能找到类似的记载,但只是牵强之词,毫无根据,而祖先口耳相传的信息中亦无此说,故无法证明。
(3)茅氏之后改姓。(据芜湖《茆氏家谱》、宣城《宛东夹塘茆氏宗谱》)
茆姓有多少人?
约三万人
茆姓来源
渊源有三:
一、周公之八子(一说为五子)祭伯,亦称祭公,以祭为姓。其后有人避难改茆姓者。(据《路史》)
二、周公之三子茅伯(一说六子茅叔)之后,以茅为姓,后又有改茆氏者。(据《姓源》)
三、春秋时鲁国柳下惠之后,原以柳为民,后有去木加艹,改茆氏者。
分布:
分布较广,主要分布江苏和安徽两省,约占全国茆姓的87%。
全国姓茆的有多少人?
全国茆姓约有三万人。据考证史料,始祖茆叔实属周公旦的第三子,在今山东省金乡建立国家,后背皱国所灭。茆伯伪服领后裔迁徙至北京西北绿野郡居住生息。
周公旦,姓姬,名旦,又称叔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古代姓茆的名人?
茆姓
江苏的茆姓主要分布在南京、连云港、盐城、扬州、泰州、宿迁、淮安、镇江、南通、无锡等十市,其他三市也少有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茆姓
姓氏班辈
江苏宿迁:庆文继世
姓氏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京
姓氏来源
茆(mǎo)姓:
渊源三说:
(1)周公之子祭伯,亦称祭公,其后有茆氏(据《路史》),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谱资料里和古今口耳相传的信息中均没有此说,故无法证明。
(2)周公之三子之后有茆氏(据《姓源》),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谱资料里能找到类似的记载,但只是牵强之词,毫无根据,而祖先口耳相传的信息中亦无此说,故无法证明。
(3)茅氏之后改姓。(据芜湖《茆氏家谱》、宣城《宛东夹塘茆氏宗谱》)。
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人口的0.0031%,江苏、安徽两省较多此姓,约占全国茆姓的87%。
郡望:汝宁。
姓氏分布
(1)江苏的茆姓主要分布在南京、连云港、盐城、扬州、泰州、宿迁、淮安、镇江、南通、无锡等十市,其他三市也少有分布。
(2)安徽的茆姓主要分布在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滁洲、马鞍山、滁州、六安、亳州、宣城等十一市,其他五市也少有分布。
(3)其他的茆姓主要分布在浙江长兴、贵州玉屏、河北卢龙、唐山、陕西榆林、延安、江西的九江、蕲春、景德镇等地。
姓氏名人
茆鼎
明朝开国功臣、明初大将蓝玉部下的都督,因在蓝玉案中受株连而死。
茆志道
明洪武,初洛阳知县。
茆永庆
明陕西佥事。
茆钦
明成化进士,河北卢龙人,官至大理寺。
茆荐馨
(1629年-1681年),字楚畹,号一峰,浙江长兴籍,宣城人。先世是吴兴人。父茆遇知,曾任溆浦县丞。荐馨十七岁时补入弟子员。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归允肃榜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献上《蜀平献诗》。死后家无遗产,大学士杜立德、宋德宜协助治丧,得以归葬乡里。著有《应制诗赋》、《燕游草》、《梅溪文集》等。后人编为《画溪草堂遗稿》。
茆泮林
(?— 1845年),江苏高邮人。字雩水。道光诸生。室名梅瑞轩(有《梅瑞轩求是偶钞·蠡说漫录》稿本),著有《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老子河上公注》、《唐月令注续补遗》、《宋孙莘老年谱》,辑有《楚汉春秋》、《司马彪庄子注》、《淮南不毕术》、《计然万物录》、《伏候古今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