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成语吗(茅盾是成语吗怎么读)

茅盾是成语吗?

茅盾是人名,指的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新中国成立后,茅盾先生曾主编《人民文学》,任全国作家协会主席。如果说成语故事,以已之矛,击已之盾,是个表现事物相互矛盾的故事。但此矛盾不是彼茅盾。如果是茅盾,就不存在成语故事。如果是后者,那可真就有故事了。

为何叫“茅盾”?

“茅盾”由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对革命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非常险恶。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不得不离开武汉,最后到了上海,住在景云里。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可有许多的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于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可叶圣陶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茅盾十大经典作品?

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值得读的十大经典作品:

1、《平凡的世界》

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最为知名的作品,这部作品很好地传递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人们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明白很多的道理,尤其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

路遥在这部作品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一个非常深沉的主题,那就是你应该如何活着?怎么活着?一个人如果想要好好地活着,能够活得更好,那么唯一的方式,便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2、《白鹿原》

《白鹿原》是陈忠实最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这部小说也是同样的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关中平原,一个名叫白鹿原的地方,在经历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心理历程。作者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非常深刻,让人读了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这部可以说是非常的厚重,陈忠实的文字功底,也是非常的深厚,他在这部小说里,把半个世纪的历史,都浓缩进了这部小说里。

3

4、《长恨歌》

《长恨歌》著名作家王安忆的作品,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王安忆被认为是张爱玲的传人,其实应当说她一点也不逊色于张爱玲,她的很多小说,那都写得非常出色,尤其是这部《长恨歌》,作者用一种平缓的语调,不紧不慢地把一个女人四十年的生命历程,展现的淋漓尽致。

王安忆的这部小说节奏非常的缓慢,但正是这一种缓慢,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女人,渐渐衰老的过程,从这一点也同时说明,王安忆的文字功底,那是相当的扎实。

4、《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成名作,据说这部小说,当年写好了之后,送去出版社,却是被无情的给退稿了,最后经过了种种困难,终于还是出版发行了。人们这才看到了一部惊艳的小说,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完美的小说,它无论是在写作上的创新,还是整部小说的故事性,那都是非常的强。

因此,阿来也凭借着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了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当时阿来才四十岁,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现在。

5、《秦腔》

贾平凹被人们称为鬼才,不过他却是到了第七届时才获得了这奖,可以说是一份迟来的祝福,应当说她得九次茅盾文学奖,那么也是不为过。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写得非常的好,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

《秦腔》其实也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但是和他以前的作品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不过也是值得一读。

6、《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健是一个如精灵一般的作家,她的文字清新脱俗,读起来非常的顺畅,这也可能是由于她内心极度的纯净的关系,她的这部《额尔古纳河右岸》写得非常之好,缓慢的叙事,让人看到了迟子健那悲天悯人的内心。

这部小说讲述了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读这样的小说,总是能够让人有着意外的收获。

7、《张居正》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如果你喜欢历史,而且还非常的喜欢明朝的历史,那么可以建议你读一读这部小说,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历史小说,作者把一个非常的矛盾的张居正,以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描写的非常成功。

8、《茶人三部曲》

《茶人三部曲》是王旭烽的所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作者的文字非常的特别,让人读了之后回味无穷。

9、《繁花》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繁花》是金宇澄的作品,这部小说以上海方言来创作的一部作品,非常的的有时代和地方特色,而且这也是一部文学性极高的作品,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设置了两条线,一条是过去,代表了过去的上海,一条是现在,代表了现在的上海,读起来很是过瘾。

10、《芙蓉镇》

《芙蓉镇》是湖南著名作家古华的成名作,这部小说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湖南一个名叫芙蓉镇的地方,通过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

关于茅盾的介绍有哪些?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7年始用主要笔名“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文学评论家。1919年在“五四”运动感召下专注于文学,陆续翻译介绍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运动,此后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后,陆续完成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秋收》、《残冬》等三篇合成的《农村三部曲》及有关创作法研究等重要论著。解放后任文化部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

茅盾是什么意思?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茅盾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曾化名方保宗、沈明甫,常用笔名还有佩韦、方壁、玄珠、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1913年考人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1年接编《小说月报》,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蚀》三部曲是茅盾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正好反映了他的心态,后来叶圣陶改为“茅盾”。

这部用血与泪的激情写成的三部曲是由三个系列的中篇组成:《幻灭》(1927年)、《动摇》(1928年)、《追求》(1928年)。 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揭示了革命阵营中林林总总的矛盾斗争。

作品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三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一年后茅盾东渡扶桑,在日期间他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长篇小说《虹》的创作。

1930年茅盾归国,这时正是左联刚刚成立不久的时候,茅盾积极地参加左联的活动。此后直到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高峰期。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展示了茅盾作为一位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强大的创作生命力,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子夜》原名《夕阳》,1931年10月开始动笔,次年底完稿。《子夜》结构恢宏严谨。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中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只有三个月,而人物众多,但作者采用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把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推上前台,组成了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

这场聚会就成了整个小说的结构上的纲,这是外国小说尤其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给作者的启示。同时,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作家,他在《子夜》中有意识地学习托尔斯泰,运用所谓的“心灵辩证法”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

吴荪甫召见屠维岳时内心的复杂活动、吴少奶林佩瑶的内心失落和四小姐的心灵变化,都是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成功尝试。 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子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老舍的《胳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同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成就的一个高峰。

194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筹备第一?欠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建国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茅盾的作品都有什么?

茅盾的作品有如下:

1、《子夜》,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节分别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月报》上发表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2、夜读偶记,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所著的一本书。

《夜读偶记》文艺论著。茅盾参加20世纪50年代有关文艺问题讨论所写。作者采取漫谈方式,着重论述了现实主义的特质、产生和发展,以及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3、《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4、《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继《蚀》之后写的又一部力作。小说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镇为背景,描写新兴资本家和豪绅地主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以及他们与农民的尖锐矛盾,中间穿插着几对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5、《春蚕》,作家茅盾著作“农村三部曲”之一。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茅盾的名词解释?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