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指的哪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湖南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500米至1500米不等。
三湘指的是什么?
三湘是湖南的别称。“三湘”具体指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三湘”得名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大多是附庸风雅,其实“三湘”与“四水”合称,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环境。四水指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且以最大的河流湘江而简称“湘”;三湘则是指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黔中郡和苍梧郡。秦灭楚后将洞庭郡和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为秦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
由于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为主,明显不同于西边和南边的崇山峻岭。这样,洞庭湖辐射区域就是湖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名为“湘中”;西部雪峰山脉名为“湘西”,南部靠近南岭山脉名为“湘南”。注意,“三湘”概念里是没有湘北湘东的,地理上靠北的长沙益阳岳阳等,历史上都是称湘中。湖南在历史上全省曾分为三道,民国3年(1914年),湖南分为湘江道(驻长沙县)、衡阳道(驻衡阳县)、武陵道(驻常德县)和辰沅道(驻凤凰县,后迁至芷江)。民国5年,省府裁撤武陵道,这时全省分为三道,一直延续到道制取消。
湖南别称三湘四水,其中流经株洲的江河是哪条?
是湘江。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经广西流入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全长90多公里, 流域面积9.5万平方公里
“三湘”有多种说法。一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二是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三是漓湘”、“潇湘”、“蒸湘”统称“三湘”。[1]
“四水”指的是湖南境内四条著名的河流: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最后都汇入洞庭湖。
三湘三晋三秦是什么意思?
1.“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沅水”三湘”与“四水”合称, 指湖南的地理环境。
2、史书把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三个小国的领地约在如今的山西全省、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3、最早是因为西楚霸王对汉王刘邦不放心,便三分关中、立秦三将。而当下,我们比较常用的解读方式就是把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三湘是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
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指沅湘、潇湘、资湘。指湖南。
三湘原是指哪三湘?
第一种说法:漓湘、潇湘、蒸湘
这种说法是紧紧围绕湘江展开的,将湘江被分为三段,每段都有不同的名字。《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注:今广西兴安县)阳海山(注:今阳朔山)”。
在阳朔山的湘漓分派石碑处湘漓合流,称为漓湘;在湖南永州零陵区与潇水合流之后的一段称为潇湘;在衡阳同蒸水合流之后称为蒸湘。
第二种说法:潇湘、蒸湘、沅湘
这种说法认为,漓湘不能代表现在的湖南,所以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上,去掉漓湘,换上沅湘。之所以换上沅湘,是认为沅江是湖南最长的河流,影响力足够,而且沅江流经湘西地区,然后再拐头向东,能涵盖湖南更多的地区。
第三种说法:湘东、湘西、湘南
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这么解释三湘:“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从《辞海》的解释来看,完全是从近代的角度进行解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涵盖整个湖南省。而且看起来这里的湘并不是指湘江,而是以湘(湖南)来定的方位,进行东、西、南的划分,达到涵盖整个湖南的最终目的。